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您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

  • 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您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封面图

肺癌:您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

01 什么是肺癌?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你有没有注意过,生活中有些人忽然出现持续的咳嗽,却总觉得只是“小感冒”?其实,肺部的健康有时候和空气一样,容易被忽视。肺癌,就是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是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重要“隐形敌人”之一。根据全球癌症数据,仅在中国,每年就有大约70万新发病例(IARC, GLOBOCAN, 2020)。

肺癌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分男女,早期症状往往不起眼,一旦发现多已进展。它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身体消瘦等问题,严重时威胁生命。不过,早期处理还是有改观机会的。换句话说,肺癌并非遥不可及,了解它、早做准备,才有机会把风险降到最低。

02 哪些症状要格外留心?如何分辨肺癌的早期信号?

生活里谁没有过偶尔的咳嗽或乏力?但要分清楚:肺癌的早期信号往往轻微、不明显,像是偶尔无来由地咳上几声,或者一段时间气短、喘不上气。这些症状可能被误当成普通呼吸道问题。

一旦发展到某个阶段,肺癌的症状会变得更加明确,比如:持续性咳嗽不见好,咳嗽中带有血丝,胸口持续闷痛,明显的气促、体重快速下降,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这些表现,尤其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并没有明显好转,就要警惕起来,及时看医生。

🩺 案例启示:65岁的女士,最早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和吞咽不适,初期容易误以为咽炎,后续伴随咳嗽、体重下降、关节痛等症状,最终被确诊为肺腺癌并有骨转移。这个患者的经历说明,症状轻重转变要引起高度关注,不要“等一等、再看看”。

其实,大多数时候身体的变化都有信号,只不过需要我们认真倾听。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关键危险因素有哪些?

很多人都会问:“明明好好生活,怎么还会得癌症?”其实,肺癌的诱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 1. 吸烟:公认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占全部病例的85%。吸烟对呼吸道黏膜的长期刺激,使异常细胞容易滋生。一项研究显示,吸烟者得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以上(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 2. 二手烟暴露:即便自己不吸烟,长期吸入他人的烟雾同样有害,并且对老人和儿童的影响尤为突出。
  • 3. 接触有害物质:比如工作场所的石棉、氡气以及一些化学溶剂,都属于肺癌的重要风险源。另外,城市空气污染和长期PM2.5暴露也是诱因之一。
  • 4. 年龄和遗传:年龄增长,细胞“修复能力”下降,罹患风险提高。有肺癌家族史时,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作用。
  • 5. 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会增加肺癌的发生概率。

说起来,这些风险大部分都和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对自己的习惯多留心,很多隐患其实可以掌控。

04 肺癌是怎么诊断出来的?有哪些检查手段?

很多朋友对体检“有点害怕”,但肺癌的诊断其实很讲究方式。归纳起来,目前常用的手段有:

  •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PET/CT。这些工具有点像给“机器”做体检,能寻找肺部异常结构。
  • 组织活检:针对发现的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显微镜下辨认异常细胞类型,是诊断的“金标准”。
  • 分子基因检测:比如检测EGFR、ALK、ROS1等基因,有助于找到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 肿瘤标志物血检:有时候辅助评估肿瘤活动情况。

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或者发现前述症状,及时进行系统检查,才能早发现、早处理。不清楚如何选择检查项目,可以先找呼吸科或肿瘤科医生咨询。

05 肺癌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怎么做出选择?

一旦确诊为肺癌,治疗手段要根据病情分期、具体类型、体能状态等来定。主要的治疗方式有:

  • 手术:主要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目标是清除病变组织。
  • 化疗:利用药物杀死癌细胞,适合中晚期或不能手术的患者,疗程有明确分期,副作用相对较多。
  • 放疗:高能射线局部杀灭肿瘤,常与化疗联合使用。
  •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ROS1等),如案例中65岁女士采用克唑替尼,副作用较传统化疗轻。
  • 免疫治疗:增强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新兴方案。
  • 综合治疗和支持疗法:比如对骨转移给予相应调控,用中药辅助提升体感,以及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建议每次都和专业肿瘤科医生详细沟通,了解利与弊,再结合身体和家庭情况调整。切忌盲目追求“偏方”或无证据的疗法。

06 日常生活如何管理与预防肺癌?

其实,不少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就能帮你在无声中降低肺癌风险。日常推荐这些做法:

  • 戒烟是基础:目前来说,不吸烟是预防肺癌最靠谱的方式之一(Samet, J. M., Lung cancer, 201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家有小孩或老人,更要避免被动吸烟。
  • 多吃新鲜蔬果:如西蓝花、胡萝卜、番茄,含多种有益植物化合物,对细胞健康有保护作用。西蓝花有抗氧化、维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每天搭配两餐食用即可。
  • 适度运动:建议每天30分钟散步,让肺“勤劳”起来还能改善心肺功能。
  • 规律体检:尤其是有烟龄、接触过有害环境或有家族史者,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定期做低剂量CT筛查,一般50岁以后每1-2年查一次即可。
  •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勤开窗通风,远离有刺激性的清洁剂和空气污染源,有助于降低空气中致癌物的暴露。
  • 均衡膳食:适量摄入全谷物、坚果和豆制品有助于维持身体免疫能力。如燕麦每周3-5次,每次25克,帮助养护身体。

说到底,健康责任在自己手里,良好习惯之下,肺癌的风险自然会降低不少。

07 及时行动,远离迟疑——写在最后

肺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健康的选择权却牢牢掌握在手中。碰到持续症状、出现不适,早点去医院咨询,不怕“多此一举”。每一次主动的检查、每一天坚持的健康习惯,都是为将来的自己投资。

和家人一起多聊健康,不妨互相提醒,把肺健康当成家庭里的“空气清新器”时常维护,也许不经意中,就帮大家避开了风险。愿每个人都能轻松呼吸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0). GLOBOCAN: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Available at: https://gco.iarc.fr/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3. Samet, J. M. (2013). Lung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8(9), 74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