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幸福于等待,风险与副作用你不可忽视
01 无痛分娩到底是什么?
很多准妈妈在产房外踱步,家人忍不住嘀咕:“要不试试无痛分娩?”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简单来说,无痛分娩是一种借助麻醉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的方法,专业术语是“分娩镇痛”。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采用硬膜外麻醉。这样子,妈妈们生孩子时能像平时走路一样感受不到剧烈疼痛,但理智和意识都很清醒。
近几年,无痛分娩逐渐走进越来越多产房。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无痛分娩的普及率超过60%。在中国,这项技术也正变得越来越普及(Wong, C. A., 2004)。
Tip: 无痛分娩 ≠ 完全无痛,部分妈妈依然会觉得“酸胀”“有点疼”,只是比没打麻醉舒服得多。
02 为什么说无痛分娩让分娩体验更美好?
- 💡 减轻疼痛,缓解紧张
怀孕39周的蒋女士回忆,因为用了无痛分娩,“那种像月经痛放大十倍的感觉没那么折磨人了”,能够冷静配合医生。 - 🤱 助力顺产,减少疲劳
疼痛大大缓解后,产妇体力保存得更好,对顺产的信心和配合度也会提高。在某三甲医院的回访中,有无痛分娩的产妇中转剖宫产比例明显降低(Anim-Somuah, M. et al., 2018)。 - 🧘♀️ 心理压力减轻
不少妈妈产后容易焦虑、抑郁。研究者发现,无痛分娩有助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紧张和恐惧,降低术后抑郁风险。
体验环节 | 无痛分娩 | 传统分娩 |
---|---|---|
镇痛感受 | 局部麻木 | 明显疼痛 |
分娩配合 | 可指引用力 | 易焦虑错过最佳时机 |
产后恢复 | 一般较快 | 体力消耗大 |
03 主流无痛分娩方法有哪些?
(1)硬膜外麻醉
是最常见的方式,麻醉医生在腰部注射局部麻药,让下半身感觉迟钝,但肌力基本保持。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平稳,药量可以调节,适用于绝大多数自然分娩。
(2)脊椎麻醉
采用与硬膜外类似的位置,但药物注入在不同的层次,一般用于紧急剖腹产,起效快、消退也快。有些情况,也可试“联合脊膜外麻醉”,快速缓解疼痛后持续镇痛。
😊 小提示: 产房常用“硬膜外”,剖宫产用“脊椎麻醉”,二者体验不同,记得提前和医生沟通好。
04 无痛分娩有哪些副作用和风险?
无痛分娩虽然让分娩过程变轻松,但它也存在一些不得不关注的风险,尤其对于体质特殊的妈妈。
下面分为三类风险讲解:
- 血压变化: 麻醉药物或操作导致血压突然下降,部分妈妈会觉得头晕,偶有心慌。 ⚠️ 比如有位32岁的孕妇在打麻药十分钟后血压突然下降,医生马上给她调整药量,最后顺利生产。这提醒身体偏虚或者低血压的产妇,最好事先和麻醉医生说明体质。
- 局部感染和穿刺意外: 虽然做得很规范,但穿刺位置发生轻微渗血或感染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如果手术区没有专业严格消毒、或者个人抵抗力差,风险稍高。
- 神经方面: 出现短暂性的下肢麻木或感觉异常,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这类症状发生率不高。
数据: 公认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总体严重并发症概率低于0.1%(Anim-Somuah, M. et al., 2018),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05 谁适合无痛分娩?怎么判断?
🔍 健康情况评估
如果孕妇本身无严重心脏病、凝血障碍等禁忌证,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尝试无痛分娩。
如果孕妇本身无严重心脏病、凝血障碍等禁忌证,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尝试无痛分娩。
🏥 与专业医生沟通
分娩前需要详细对比方案。比如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产妇,需在麻醉前先做血液检查,由产科医生联合麻醉师判断方案。
分娩前需要详细对比方案。比如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产妇,需在麻醉前先做血液检查,由产科医生联合麻醉师判断方案。
📝 产程及个人意愿
部分妈妈由于产程进展过快、宫口开得很快,来不及麻醉操作,还有的妈妈疼痛耐受力较高,自主选择不采用无痛分娩。这两类情况下建议和医生提前说明。
部分妈妈由于产程进展过快、宫口开得很快,来不及麻醉操作,还有的妈妈疼痛耐受力较高,自主选择不采用无痛分娩。这两类情况下建议和医生提前说明。
适合无痛分娩 | 暂不建议 |
---|---|
身体健康,产检正常 | 凝血障碍、脊椎畸形类疾病 |
愿意减少分娩痛苦 | 局部皮肤感染、严重脊柱手术史 |
06 安全分娩还有其他选择吗?
并不是所有妈妈都适合无痛分娩。除了麻醉镇痛,也还有一些温和的辅助措施:
咬牙坚持的同时,呼吸法可以帮助分散疼痛注意力,让紧张情绪缓解。
有些孕妇会选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使用分娩球转移痛感,缓解焦虑。
适当的陪伴确实有帮助。家人的支持和医护的关怀,也能让分娩变得安心许多。
小结: 每个人的身体感受不同,分娩方式没必要“攀比”或者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07 如何做得更安心?实用建议一览
食物 | 功效 | 建议吃法 |
---|---|---|
瘦牛肉 | 补铁、增强恢复 | 炖汤或少油快炒 |
菠菜 | 补叶酸,促进血液循环 | 与豆腐搭配,增加营养 |
核桃 | 助力大脑发育 | 每日1小把 |
tips: 有困惑随时问医生,坚定选择永远没错。
主要参考文献
- Wong, C. A. (2004). Advances in labor analg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13(4), 224-230.
- Anim-Somuah, M., Smyth, R. M., & Jones, L. (2018). Epidural versus non-epidural or no analgesia for pain management in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5), CD000331.
- Leighton, B. L., & Halpern, S. H. (2002). Epidural analgesia: effects on labor progress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26(2), 122-135.
以上内容结合国际主流文献及国内实际,用最自然的语言为新手妈妈们做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