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白喉:潜伏在喉咙深处的隐秘敌人

  • 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白喉:潜伏在喉咙深处的隐秘敌人封面图

白喉:潜伏在喉咙深处的隐秘敌人

01 白喉到底是什么?

说到白喉,很多人都觉得这好像是过去才有的问题,其实现在依然不能掉以轻心。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一种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它主要“藏身”在我们的咽喉部位。和偶感冒不同,白喉可以影响到呼吸,并且通过产生毒素,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

🦠 简单来讲,白喉就是一种有毒素的细菌感染,它能在呼吸道表面形成一层类似灰白膜的物质,堵塞气道,甚至危及生命。

02 这些症状应该小心

阶段 典型症状 生活场景举例
最初 轻微喉咙痛、偶尔低烧 孩子说嗓子有点不舒服,大人以为是上火。
发展期 进行性喉部疼痛、持续发热、咽部肿胀 一位6岁女童连续几天声音沙哑,体温反复在38℃左右。
典型信号 喉咙内可见灰白或黄白色膜状物,呼吸困难 家长发现孩子说话气短,舌头上有一块白膜。
有一点要小心:白喉的膜状物很难擦掉,甚至会出血,这是区分普通喉炎的一个小线索。

03 是怎么“传”进来的?谁风险更高?

  • 飞沫传播: 打喷嚏、咳嗽时,带菌的飞沫可进入周围人口鼻。比如教室里,一个孩子咳一下,同班小朋友就可能吸入病菌。
  • 直接接触: 白喉杆菌也可以通过手、玩具、食具间接传播。举个例子,家里兄妹共用水杯,弟弟刚好带病,姐姐也容易中招。
  • 高危人群: 疫苗接种不全的儿童、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以及密集生活环境(比如幼儿园、托儿所、军营)里的人要格外留心。
👶 这里要强调一点:白喉不像简单的季节性感冒,它对于低龄儿童的威胁会加倍,特别是没打过疫苗的宝宝。

04 为什么会得白喉?

白喉之所以危险,核心在于细菌释放的毒素。白喉棒状杆菌侵入咽喉黏膜后,会分泌一种名叫白喉毒素的蛋白,这种毒素能破坏呼吸道细胞,让局部出现坏死,并在表面生成厚厚的死细胞“膜”。

白喉毒素还可能进入血液,通过循环到达心脏、神经等重要器官,导致并发症。
研究表明,60%以上严重白喉并发症和毒素扩散有关(参考:Collier, R.J., 2001)。身体免疫力较好的成年人对白喉毒素有更强的抵抗力,但疫苗接种缺失或者身体虚弱时依然容易“中招”。

  • 年龄与疫苗史:少年儿童发病率最高,尤其是未按时接种疫苗的儿童。
  • 慢性疾病、免疫力低:如有慢性糖尿病、HIV感染、营养不良等背景,抵抗能力下降,同样属于易感群体。
  • 卫生条件:通风不良、人群拥挤的空间,是疾病传播的“温床”。
说起来,白喉的感染其实像一场“突袭”,对没有准备的身体尤其危险。

05 白喉怎么检查出来?

  1. 临床表现: 医生会根据喉咙膜、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特征作出初步判断。
  2. 喉咽拭子培养: 采集喉部分泌物,送实验室检查,如果检测到白喉棒状杆菌,即可确诊。
    一项研究指出,喉拭子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可达85%(参考:Galazka, 2000)。
  3. 毒素检测: 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致病能力。
一位42岁的男性,出现呼吸急促和口咽白膜,到医院立即采集咽拭子,迅速确认了白喉杆菌感染。这一经历提醒,有异常时早点就诊很关键。

06 拒绝白喉,实用防护和恢复建议 💡

疫苗接种

  • 接种卡介苗 + 百白破疫苗(DTP)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按时完成儿童疫苗全程注射,成年人也要留意加强针是否到期。

饮食与日常护理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牛奶、鸡蛋 补充蛋白质,帮助组织修复 每天早晚搭配主食适量摄入
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丰富,提升免疫 可做成蔬果粥或水果丁,更易入口
温开水 稀释毒素,缓解喉部不适 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刺激性饮料

休养与恢复

  • 注意卧床,避免剧烈运动,给身体充足修复时间。
  • 家中有疑似病例,及时分房居住,严密观察其他人的症状。
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高热不退、嗓子出现白膜时,建议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07 简单说几句

其实,白喉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疾病,但如果掉以轻心就可能麻烦。及时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发现异常别拖延,是防护的三把锁。每次咽喉不适可能不是普通感冒,留个心眼没坏处。希望这些知识能帮你和家人规避多余的风险。

💡 主要参考文献

  1. Collier, R.J. (2001). Understanding the mode of action of diphtheria toxin: a perspective from the structural biology community.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71, 3-16.
  2. Galazka, A.M. (2000). The immunological basis for immunization series: Module 2: Diphtheri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 Clarke, K.E.N., MacNeil, A., Hadler, S., Scott, C., Tiwari, T.S.P., Cherian, T. (2019). Global Epidemiology of Diphtheria, 2000–2017.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5(10), 1834-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