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乳腺癌的真相,做好科学应对

  • 9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乳腺癌的真相,做好科学应对封面图

了解乳腺癌的真相,做好科学应对

日常生活中,聊天时偶尔会听到亲朋好友问:“听说身边谁谁查出了乳腺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乳腺癌越来越常见,但不少人还是觉得这话题离自己有点远。其实,无论是不是高发人群,都有机会接触到相关风险和预防方法。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大家最关心的角度聊聊乳腺癌。

01 乳腺癌是什么?

简单来说,乳腺癌就是乳腺里的细胞出现了异常增殖,这些异常细胞慢慢积聚成肿块。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它们有机会穿过乳腺组织,甚至扩展到淋巴结或者身体其他部位。

在女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位居首位。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2022年,全世界每12位女性中大约有1人在一生中会被诊断出乳腺癌[1]。不过,乳腺癌不是单一类型,它大致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非侵袭性一般局限在原地,还未威胁到健康;而侵袭性则像“逃出工厂的员工”,可能通过淋巴管或血流扩散到其他地方。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乳腺癌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但男性也可能得病,大约占所有病例的0.5%至1%[1]

02 哪些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 🧐 新出现的乳房肿块:大多数乳腺癌最初表现为乳房里摸到一个肿块,这个肿块常常硬实、不易推动,而且持续存在。如果发现乳房某个部位一直有小硬块,又不是来例假引起的肿胀,就应多加注意。
  • 👚 乳房外观变化:乳房皮肤突然出现凹陷、发红、甚至像橘子皮那样粗糙,也可能是身体在发信号。有女性刷牙时无意中看到乳房两侧不对称,结果去医院才发现问题。
  • 🩹 乳头异常分泌物:无痛性的乳头溢液,特别是带有血色的,值得留意。有时候,早期乳腺癌并无任何不适,但每次洗澡摸到乳头分泌有异物,这其实就属于警示信号。

实际例子,比如有位74岁的女性患者,体检时发现左腋窝有淋巴结增大,最后确诊为乳腺癌,即使没有明显疼痛等不适。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定期检查乳房、留意身上哪怕轻微的变化,都很重要。尤其是持续、没有明显诱因的症状,别等着它自己消失,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就医。

03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生不完全是偶然。有些风险我们能理解,有些则很难回避。来说说主要因素:

  1. 年龄增长:乳腺癌更常见于40岁以后。35岁以下发病的情况比较少,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2. 遗传和家族史:家里一等亲(妈妈、姐妹)有乳腺癌病史,个人风险会增加。如果有BRCA1、BRCA2等特定基因突变,得病的概率会更高,这在某些家庭比较集中[2]
  3. 激素环境:长期暴露于高水平雌激素(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生育次数少、没有哺乳史等),都是风险因素。用过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会略高。
  4. 生活方式:肥胖、喝酒较多、平时缺乏运动,体重管理不到位,都和乳腺癌相关。比如,肥胖会让雌激素生成增多。
  5. 其他慢病相关: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与乳腺癌风险也有重叠,但二者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

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有家族史的人都会得乳腺癌,反过来也成立——大多数患者其实没有家族史。研究表明,约有50%的乳腺癌发生在除性别和年龄外没有其他明显风险因素的女性身上[1]。也就是说,即使感觉“我不属于高危人群”,也不能掉以轻心。

04 如何早发现乳腺癌?

很多朋友问:“怎样才能尽早知道自己乳腺健康有没有问题?”筛查和检测是关键。医学界推荐的主要检查方式包括:

  • 📸 乳腺X光(钼靶)检查: 这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筛查手段,对40岁以上女性特别适用。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
  • 🔊 超声波检查: 适合乳腺密度高、年轻或特殊人群。可以辅助发现微小病变。
  • 🧪 组织活检: 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区域,医生会建议取少量组织做进一步分析。确诊乳腺癌主要靠这个方法。

有人听说这些检查后难免紧张,其实大多数乳腺增生或小囊肿都属于良性;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才是明智选择。假如手里拿到的报告标注“BI-RADS IV类”等字样,最好带上报告,约专科医生详细咨询。

05 治疗方法有哪些?能治好吗?

治疗方案要根据乳腺癌类型、分期及个人身体状况来选定。常见方法有:

  1. 手术治疗: 包括部分切除和全部切除两种方式,具体采取哪种视病灶情况及患者意愿而定。有的术后可能还需要修复或重建。
  2. 放射治疗: 主要用来杀灭局部或手术后残留的异常细胞,减少复发概率。
  3. 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如果是三阴性或者HER2阳性等特殊类型,需要化疗配合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例如HER2阳性类型,往往会用到专门的抗体药物,增加治疗效果[3]
  4. 激素治疗: 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有多种内分泌治疗方案。定期服药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

以那位74岁的女性为例,她先后经历了手术、化疗、靶向药物及长期维持治疗。目前恢复情况理想,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这说明即使是高龄、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合理、规范的个体化治疗同样有好结果。

06 如何科学预防和健康管理?

  • 🥗 新鲜蔬果——富含纤维和抗氧化成分:建议每日保证多样化蔬菜、绿色叶菜和适量水果的摄入(比如每天五种不同颜色的蔬果),同时多用蒸烤清炒。
  • 🐟 优质蛋白——有助修复组织:推荐每餐加入瘦肉、鸡蛋、豆制品以及深海鱼,保持营养均衡促康复。
  • 🏃‍♀️ 规律运动——增强免疫力:每天坚持快走、骑行、游泳或其他有氧运动30分钟,对预防和身体恢复都非常有帮助。
  • 😊 良好心态——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与家人多交流,必要时求助专业心理支持团队,让自己压力有出口,情绪管理同样重要。
  • 🩺 定期随访和监测——安全无忧:完成治疗后,医生一般会定下具体的复查、检查时间表。记得按照医嘱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万一检测结果有异常,及时反馈就医。

最后提醒下,日常饮食、运动和定期体检虽然不能100%杜绝乳腺癌,但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遇到身体出现持续异常变化,别怕去医院,及时就医才能安心。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2. Kuchenbaecker, K. B., Hopper, J. L., Barnes, D. R., et al. (2017).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JAMA, 317(23), 2402-2416.
  3. Slamon, D. J., Leyland-Jones, B., Shak, S., et al. (2001). Use of chemotherapy plus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ER2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at overexpresses HER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11), 78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