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透视黄疸:从成因到治疗的全景图

  • 8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透视黄疸:从成因到治疗的全景图封面图

透视黄疸:从成因到治疗的全景图

01 什么是黄疸?

有时不经意间,朋友会提起:“最近照镜子,总觉得皮肤发黄,眼白都有点变色。”其实,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黄疸”。简单来说,黄疸就是血液里的胆红素(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升高,导致皮肤和眼睛看起来像被轻轻染黄了一样。

黄疸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更像是一种身体发出的信号。它可以根据来源大致分为三类:肝源性黄疸(肝脏损伤或功能异常引起)、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道性黄疸(胆汁流通受阻)。每一类,都有各自的典型诱因和表现方式。

💡 皮肤和巩膜发黄,更多时候是身体深层健康问题的信号。

02 黄疸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动作”

  • 轻微变化
    很多时候,黄疸开始时只有微妙的变黄,容易与熬夜或皮肤暗沉混淆。有的人会发现,手掌、指甲床或舌头下方比以前黄了一点,但只有在日光下才更明显。
  • 偶尔出现的不适
    有些人偶尔觉得“疲倦、胃口差”,但又没什么特殊原因,或者尿液颜色比平时深。比如一位32岁的男性,上夜班后总觉得眼白有点发黄,以为只是累了,直到做了体检才发现胆红素超标。
  • 持续、明显的症状
    如果皮肤和眼白的发黄持续存在,而且颜色越来越深,同时出现皮肤瘙痒、尿色像浓茶、甚至大便颜色变浅,这就提示黄疸已经比较严重。比如有位48岁的女性,原本以为自己上火,后来皮肤严重变黄、还感到持续瘙痒,检查才知道是胆管堵塞造成的黄疸。
🔎 身体的小变化,有时比大问题更有说服力。

03 胆红素的旅程:黄疸是怎么来的?

胆红素的产生和代谢,像是一条小河流一样流经红细胞、肝脏到胆道。红细胞寿终正寝后释放血红蛋白,随后被分解成胆红素。大体上,“旅程”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环节出故障,都会让胆红素积在血里,引发黄疸。

  • 红细胞破坏加速:如果血液中的红细胞大规模破裂,比如溶血性贫血,胆红素产量会快速上升。
  • 肝脏“加工厂”堵塞或损坏:肝炎、肝硬化等会让胆红素不能被顺利加工排出。
  • 胆道像“水管”被堵住:胆结石、肿瘤等原因造成胆管阻塞,胆红素就会“逆流”进入血液。
🧐 黄疸是多个环节出问题的结果,根源并不唯一。

04 造成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肝脏损伤: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脂肪肝和长期饮酒都可能让肝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从而“溢出”到血里。
  • 胆管阻塞:胆结石、肿瘤压迫和胆管炎,都有可能导致“胆红素出口”变窄或完全堵死。她们往往起病隐蔽,直到尿色深黄,皮肤严重变色才被察觉。
  • 红细胞破坏: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会让红细胞大量死亡,产气满满的胆红素入血速度超出肝脏处理能力。
📈 亚洲部分地区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对因而生的黄疸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加(Lee, 2000)。
原因 年龄段 高风险表现
肝炎 青年、成年人 黄疸伴乏力、食欲减退
胆结石 中年、老年 黄疸伴腹痛、寒战
溶血性贫血 婴幼儿 黄疸快速进展

05 如何判断和确诊黄疸?

黄疸最明显的体征当然是皮肤和眼球变黄,不过,医学上并不会仅凭肉眼判断。确诊通常需要下面这些步骤:

  • 实验室检查:通过抽血测量总胆红素和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此外,肝功能(ALT、AST等)、血常规、溶血指标等结合可以基本判断黄疸的类型和具体病因。
  • B超/CT等影像学:通过肝胆B超或者CT可以判断肝脏本身和胆道有没有明显结构性病变。
  • 动态随访:有时候,医生会让患者动态复查,评估黄疸变化趋势,比如肝炎后期黄疸逐渐淡化代表康复,反之则要警惕病情加重。
如果逐渐出现皮肤和巩膜变黄、精神萎靡、尿色异常,应尽快就医做详细检查。

06 黄疸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针对黄疸的治疗,最核心的原则还是“对症下药”。采取什么措施,主要根据黄疸类型和病因来定。下面是主要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 药物治疗:适合肝炎、部分轻度胆道阻塞或药物性黄疸。比如乙肝、丙肝,可用抗病毒药。肝保护药则更多用于急性期保肝护肝。
  • 光疗:特别适合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可以促使胆红素降解,减少脑损害风险。
  • 手术/介入治疗:如果胆管被结石或肿瘤堵住,就需要微创、介入甚至外科手术打通通道,解除梗阻。
  • 其他支持疗法:部分类型黄疸,比如严重溶血导致的,需要输血、补铁等综合措施。
🥼 治疗方向完全取决于病因,千万别自行用药或者轻信偏方。

07 日常管理和预防方法

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管理同样重要。尤其对肝脏、胆道有基础疾病或家族史的人,科学护理、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可以帮你“抢先一步”防住黄疸。

食物推荐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绿叶蔬菜 富含叶绿素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肝脏修复 平时餐桌宜常备,比如菠菜、油菜、生菜轮换食用
新鲜水果 补充维生素C,提升机体抗压力 每天选择2-3种时令水果,柑橘、梨尤其适合
豆制品 高蛋白,低脂肪,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推荐每天替代部分肉类,如豆腐、豆浆等
杂粮类 粗纤维促进肠胃代谢,协同排毒 米饭里加入小米、燕麦、糙米一起煮
🕒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也会给肝胆健康加分。建议每年体检肝功能、胆囊彩超,对40岁以上人群尤为适用。如有皮肤、巩膜持续发黄或伴有腹痛、尿色变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别“扛一扛”。

参考文献

  1. Lee, W. M. (2000).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7(24), 1733-1745.
  2. Sherlock, S., & Dooley, J. (2002). 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 (11th ed.). Blackwell Science Ltd.
  3. Maisonneuve, P., & Lowenfels, A. B. (2002). Risk factors for cholangio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35(3), 5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