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前沿探索与健康管理

  • 7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前沿探索与健康管理封面图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前沿探索

01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有时候,一些大病其实就在身边“躲猫猫”,平时并不容易被察觉。主动脉夹层就是这样的一种疾病。它发生在人体最大的一根血管——主动脉上。当主动脉内膜意外撕裂,血液顺着裂口灌进血管壁的夹层,就像房屋墙壁之间出现了水渍。夹在中间的血,挤压着正常通道,让血管变得不稳定,这就是所谓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在于,如果夹层进一步加重,血管壁可能被撑破,引发大出血或休克。看到新闻报道某些名人猝然身故,背后常常就有主动脉夹层的影子。这个病来得急、变得快,值得我们留心。

02 夹层悄悄出现时,身体会有哪些小变化?

症状信号 日常表现 需不需要紧张
轻微胸部不适 偶尔胸闷,像贴了块冷暖宝 先观察,有变化再就医
背部异感 短暂酸胀,像背包压了一下 暂时不必过分担忧
脉搏左右不一致 脉搏跳得有点奇怪,偶有“缺口感” 多留意身体其它变化

这些早期信号常常容易被忽视,不过,它们确实是在为我们敲响“小警钟”。主动脉夹层的前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人会当做普通小毛病处理。
其实,如果发现上面变化在持续或者逐渐加重,哪怕不剧烈,也建议主动和医生聊聊,做一次血管超声或CT排查,是更安心的做法。

03 哪些表现意味着风险正在增加?

  • 持续而剧烈的胸背疼痛: 类似“撕裂感”,通常难以缓解。有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在工作中突然觉得背部“像被刀割”,疼痛极快扩散至胸口,仅用十分钟身上就大汗淋漓。
    这种疼痛和普通肌肉拉伤很不一样,是夹层出现扩散的信号。
  • 晕厥甚至意识丧失: 突然昏迷或晕倒,有时伴随短暂失语或偏瘫,如果脑供血受阻则表现最为明显。
  • 一侧上下肢无力或瘫痪: 夹层影响到供血后,可能出现单侧肢体活动能力短暂下降,误以为是中风。

这种持续、严重的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越早送医,抢救成功概率越大。

04 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1. 高血压: 长期血压偏高,会增加主动脉壁压力,加速磨损。研究显示,近75%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有慢性高血压病史(Nienaber & Clough, 2015)。
  2. 动脉硬化: 年纪大后,血管逐步失去弹性,容易在局部受力时裂开。生活方式不当(油腻饮食、运动少)会加速动脉老化过程。
  3. 遗传因素: 某些家族性疾病,比如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Ehlers-Danlos综合征等,会让主动脉先天脆弱。
    TIP:如果家族中有人因心血管暴病早逝,建议成年人主动进行基因筛查和血管检查。
  4. 年龄: 50岁以后,患病风险明显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5. 某些外力损伤或心脏操作: 罕见,但高能撞击、剧烈运动或有创心血管操作也可导致夹层发生。

简单来说,主动脉夹层风险的“种子”多在身体里提前埋下。定期测血压,关注家族病史,就是主动防线的第一步。

05 腔内治疗到底怎么做?

腔内治疗是一种近些年飞速发展的微创手术办法。医生会通过一根很细的导管,将特制的支架送入夹层部位,像给破裂的管道装上衬套。这种支架叫“覆膜支架”,放到合适位置后,能够替代受损血管通道,恢复正常血流,就像为交通堵塞的主干道开辟一条新路——这是本病治疗上的一大突破。

腔内治疗的具体过程:
  1. 局部麻醉后,医生从大腿根部穿刺血管。
  2. 导管一路送至主动脉损伤位置。
  3. 将支架释放,锚定在正确部位,由此修复破裂点。
  4. 拔除器械,全程创伤小、恢复快。

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这种方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长少,对老年人尤其友好。此外,腔内治疗后的疤痕微小,身体恢复速度远远快于“开大刀”手术。

06 腔内治疗并不是谁都能做

  • 适合的人群:
    • 夹层位于主动脉弓远端或降主动脉。
    • 没有伴随严重感染、透析、恶性肿瘤等基础问题。
    • 血管解剖结构适合支架植入。
    • 全身情况能耐受麻醉和小手术。
  • 不适合的人群:
    • 夹层靠近主动脉瓣或分支动脉。
    • 对造影剂高度过敏。
    • 严重多器官衰竭,无法耐受手术
TIPS🩺:如果出现上述禁忌症,医生会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或传统手术方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一定要和心胸血管外科医生充分讨论。

07 日常怎么做,有利于主动脉健康?

健康指南合集:
推荐做法 具体建议 好处作用
深绿色叶蔬菜 每天都能吃上,凉拌或热炒都可以 富含维生素K,增强血管韧性
坚果类零食 每天一小把核桃、杏仁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动脉弹性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后每2年做一次心血管检查 早发现血压/血脂异常
合理运动 每周3-5次有氧锻炼,比如快步走 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日常饮食适当吃些深绿色叶蔬菜,坚果类零食,每周保持基础运动,这些都有好处。至于定期心血管检查,是预防主动脉夹层的重点环节。发现身体有不舒服或家族有人患过动脉病变,主动和医生建立沟通最靠谱。

08 腔内治疗还有哪些进步空间?

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腔内支架更轻便,适应范畴更广。最新研究表明,随着3D打印和人工智能设计的介入,个体化腔内器械的成功率大大提升(Tsai et al., 2020)。未来,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还会进一步降低,治疗方法也会更加多样,更多患者能够获益。

没必要对主动脉夹层过分恐慌。日常关注血压、饮食,多和专业医生沟通,已是最有效的防护方式。即使被诊断,也有越来越多的安全可行治疗选择。

😊 主动脉夹层虽来势汹汹,但掌握最新医学进展和科学的健康知识,日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已经可以帮助大多数人把风险降得很低了。

参考文献

  • Nienaber, C. A., & Clough, R. E. (2015). Management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The Lancet, 385(9970), 800-811.
  • Tsai, T. T., Trimarchi, S., & Nienaber, C. A. (2020).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perspectiv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13(5), 993-1008.
  • Erbel, R., et al. (2014). 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5(41), 2873-2926.
  • Goldfinger, J. Z., et al. (2014).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4(16), 1725-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