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微创的力量:肿瘤消融治疗的全景探索

  • 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微创的力量:肿瘤消融治疗的全景探索封面图

微创的力量:肿瘤消融治疗的全景探索

01 | 什么是肿瘤消融?——治疗的新方向

谈到肿瘤,很多人首先想到动大手术、长时间的放化疗。但现在,医疗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用开刀,也能去除肿瘤。这说的就是肿瘤消融,一种用热、冷或特殊能量,把肿瘤细胞“就地解决”的微创方案。过去十多年,消融技术从初级手段发展成全球多家医院认可的常规选择。现在,不只是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都有能力开展消融治疗。

跟传统大切口手术比,肿瘤消融像是医疗工具箱里的“精准利器”。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为“想治好病又不能承受大创伤”的人群设计的。2015年有项数据显示,在肝癌这个领域,肿瘤消融的前景甚至可以与开放手术掰掰手腕(Livraghi et al., 2015)

02 | 消融到底怎么做到的?原理简单聊

💡 基本原理

消融,其实就是通过“精准毁灭”肿瘤——直接用高温极低温或特定能源把异常细胞干掉。例如:

  • 射频消融:像微波炉一样产生热量,使肿瘤蛋白变性凝固;
  • 微波消融:原理接近,但能作用更深、速度更快;
  • 冷冻消融:正好相反,用极低温让肿瘤细胞里结冰,直接“冻死”它们。

消融过程通常在CT或超声引导下完成。想象一下医生持着针头,轻轻穿过皮肤、直抵肿瘤旁,在影像仪器的监控下“定点处置”——全程创伤小、恢复快。
这一方法还能激发局部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消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残余或微小转移病灶(Sabel et al., 2021)

03 | 谁适合做肿瘤消融?

疾病类型 适合消融的情况 典型案例
肝癌 早期单发、直径≤3cm,或手术高风险者 一位68岁男性,因心脏问题无法承受大手术,通过射频消融治愈3cm肿瘤
肺癌 单发或小多发肺结节,不能手术者 75岁女性患肺小结节,考虑高龄,经微波消融效果良好
肾癌 早期小肾癌 60岁男性,体检发现发现2cm小肾癌,冷冻消融处理
术后复发肿瘤 部分术后肿瘤复发或单个转移灶 55岁女性,乳腺癌术后1年肝转移,通过消融控制病灶

另外,部分甲状腺结节及骨转移灶,也在专家评估后成为消融受益人群。要小心,肿瘤消融并不是“万能钥匙”,不能用于所有肿瘤类型和全身多发转移的晚期病患。

🔍 消融治疗需要医生根据影像、肿瘤分期、全身状况综合判断是否适合!

04 | 消融技术有哪些?应该怎么选?

类型 技术特点 适应场景
射频消融 (RFA) 热损伤区清晰,操作成熟,副作用较低 肝、肺等多种实体瘤,以“小体积”肿瘤见长
微波消融 (MWA) 能量更强大,效果深、更快,适合大/密集肿瘤 多发或相对较大肿瘤
冷冻消融 (Cryoablation) 可直视冻区,副作用低于热消融,术后疼痛少 肺、肾、骨等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

简单来说,医生会结合肿瘤位置、大小、个体耐受情况选定合适方案。比如说,靠近重要神经或大血管的肿瘤,多数会倾向冷冻消融。每一种技术不是绝对互相替代,而是根据人体状况“量体裁衣”

05 | 消融和大手术到底有啥不一样?

明显优势
  • 微创创伤小:不需要大开刀,伤口很小,术后疼痛少,恢复速度快。
  • 住院周期短:部分患者当天或1-2天内就能离院,减少生活影响。
  • 保留更多功能:重要器官切除少,部分技术还能“多次利用”,利于复发管理。
⚠️ 有局限不能忽视
  • 肿瘤过大或多发,疗效有限:一次性消融 一般适合肿瘤最大直径≤3cm
  • 靠近空腔脏器(如胃肠)要格外谨慎:防止穿孔等风险。
  • 患者基础病重、凝血异常等情况: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也正因如此,消融并不能替代所有肿瘤手术,而是变成了部分特殊人群的优选方案。

06 | 未来还有哪些新进展?

纵观医学研究,肿瘤消融领域正不断推陈出新。比如,精准影像导航(PET/MR)、纳米刀、“智能导航系统”等高科技正在加速普及。有团队已开展消融与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的联合试验,期待让局部消融优势最大化,有望带来更稳健长远的控制率(Zhao et al., 2023)

对普通人来说,肿瘤消融意味着治疗方式更多元化。即便不再年轻、身体条件一般,也增加了抗击癌症的底气。不过,任何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评估下再选择,这样才能真正放心、安心。

📌 小结:肿瘤消融技术发展很快,但方案必须“量体裁衣”,不要盲目尝试。想探索治疗新选择,直接咨询专业医生最靠谱。

主要参考文献

  • Livraghi, T., Meloni, F., Di Stasi, M., Rolle, E., Solbiati, L., Tinelli, C., ... & Buscarini, L. (2015). Rol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spects and limits.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12(1), 26-32.
  • Sabel, M. S., & Nehs, M. A. (2021). Ablation and immunomodulation: New frontiers in oncology. Seminars in Oncology, 60(6), 910-921.
  • Zhao, Y., He, L., Chen, Y., & Zhang, J. (2023). Combined ablation an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ancer Letters, 555, 21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