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心脏健康的保护伞

  • 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心脏健康的保护伞封面图
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心脏健康的保护伞

01. 主动脉弓在哪里?它有啥任务?

有时我们可能会听医生说“主动脉弓”,其实它就在我们胸腔里,连接着心脏和大脑,是身体最重要的“血液交通要道”之一。每次心脏跳动,主动脉弓都要把血液顺畅地送往头部、手臂和全身。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座巨型的立交桥,把新鲜血液分送到各个重要地区。

不过,和所有交通枢纽一样,主动脉弓也可能遇到“故障”。比如中老年朋友中,有的因为血管壁变薄、承受压力过大,会出现动脉瘤(一种血管壁鼓起的情况);还有的人可能突发主动脉夹层(血管内层裂开,血流冲进层与层之间)。这些“病变”,就可能让血流受到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02. 有哪些“报警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表现日常示例
轻微症状
(偶尔、易忽略)
短暂胸前不适——比如快步走后心口有点堵,多休息就好
持续症状
(警示信号)
持续性剧烈胸痛,像有什么“扯开”感,有时能蔓延到背部
合并手臂/后背麻木、晕厥,或者一侧手脚突然无力
小提示:曾经有一位58岁的男性,平时血压偏高,这次突然感到胸口撕裂般疼痛,家人及时送医,发现是主动脉夹层。这提醒我们,剧烈持续胸痛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而不是在家硬扛。

03. 手术为何会成为最重要的选择?

其实主动脉弓病变有些类似管道老化。最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或大的动脉瘤,如果不及时处理,血管可能会突然“爆裂”,瞬间大出血。数据显示,主动脉夹层如不处理,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1]。药物在某些早期、轻微症状阶段可以暂时控制,但病情一旦危急,唯一能“救命”的,就是手术把损坏的血管段换掉,重建“血流通道”。

主动脉弓置换属于难度很高的大型心血管手术,但它确实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血管壁已经很薄弱、随时可能破裂的患者。

04. 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说起来,准备一台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就像做一场“预演”,要确保每个环节都安全。目前术前最关键的评估包括:

  • 影像学检查:主要做CT血管造影,可精确判断病变的位置、长度,还有血管分支情况。
  • 实验室检测:评估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情况,这样才能安全上手术台。
  • 心肺功能评估:医生会了解心脏和呼吸功能,有助判断麻醉和术后恢复风险。
  • 与麻醉医生沟通: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一次周全的术前“谈话”不可少,确认所有用药、过敏及既往病史。
📋 病例分享:有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高血压病史近20年,术前发现肾功能轻微异常,团队专门调整了用药和手术时机,手术既顺利又降低了并发症风险。这提示我们,“细节”会影响成败。

05. 手术过程详解 🏥

主动脉弓置换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全麻及开胸:患者在麻醉下手术,医生切开心脏上方胸骨,为操作腾出空间。
  2. 使用体外循环:血液暂时引流到体外,让医生在“无血环境”里修理主动脉。
  3. 切除病变血管:将破裂或瘤样段落取下,最大程度去除“隐患”。
  4. 管道重建:用人工血管替换掉有问题的血管段,再把主要分支一一接回去,恢复血流通畅。
  5. 术后监护:手术完成后,患者要转进监护病房严密观察,包括防止并发症、看呼吸循环等。

对医生来说,这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大工程”。人工血管的材料和手术技术这几年提升很快,手术安全性有了很大进步[2]

🔍 补充小知识: 不少人担心手术创伤大、恢复难。其实现在通过规范麻醉和管理,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三至五天后转出ICU。

06. 术后恢复:怎么安全又高效?

恢复阶段,护理和自我管理同样重要。以往提到大手术,大家容易紧张,现在其实恢复节奏更科学也更有序:

  • 专科监护:重点关注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出血、感染、神经功能异常等。
  • 早期下床:鼓励术后尽早下地,有助于肺部恢复和减少血栓。
  • 伤口与饮食:遵医嘱护理切口,饮食需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 常见并发症:
  • 短时的意识模糊或说话含糊;
  • 一过性的肾功能下降(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
  • 少数人会出现伤口愈合慢或切口渗血。
向医生报告任何明显不适,有助于预防小问题变大麻烦。

07. 长远看,心脏如何保养才稳?

主动脉弓置换只是长路的起点。想让血管健康稳定,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真正关键的一步。

推荐“加分项”建议方法
苹果🍏 含膳食纤维,帮助调控胆固醇。一天一个苹果是不错的选择。
深绿色叶菜 富含抗氧化物,促进血管弹性。推荐每餐加点西兰花、菠菜或油麦菜。
核桃和坚果 富含优质脂肪,对血管有好处。每天一小把足够。
足量饮水 保证血液流动顺畅,但注意不暴饮暴食。
规律运动 每天30分钟低强度快走,循序渐进。
👨‍⚕️ 定期随访很关键。手术后第一年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CT、心脏彩超,之后根据情况延长间隔。别忘了和医生沟通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引用文献

  • [1] Hagan, P. G., Nienaber, C. A., Isselbacher, E. M., et al. (2000).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 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disease. JAMA, 283(7), 897–903.
  • [2] Shrestha, M., Beckmann, E., Krueger, H., et al. (2015).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nal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3), 3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