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儿童鼻炎,提升健康生活质量
01 儿童鼻炎的基本概念
清晨送孩子去上学时,偶尔能遇到几个孩子鼻子红红的,打着喷嚏走进校门。其实鼻炎在小朋友中并不罕见,它往往悄悄出现,有时候像感冒,有时候又持续不断。简单来说,儿童鼻炎是鼻腔黏膜受外界刺激、感染或过敏时发生的炎症。它最常见的有两类:急性的,通常伴随感冒,还有一种是过敏性的,比如遇到花粉、灰尘就不停流鼻涕。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种小病带来的困扰不小。但留心观察和合理应对,能够大大减轻孩子的不适。在健康成长的路上,了解鼻炎,是每位家长都会面临的课题。
对健康的影响并不止于呼吸不通畅。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可能会因鼻塞、流涕,晚上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受影响。部分孩子甚至食欲减退,对运动活动也会提不起劲。看似小问题,持续下来也挺让人头疼,所以及时理解和应对,能让生活多不少轻松。
😊 有必要关注孩子是否经常抠鼻子、揉鼻翼或者反复张口呼吸,这些都可能是鼻炎的早期信号。
02 儿童鼻炎的主要症状
鼻炎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让孩子很难受,有些症状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才能发现。这里总结几个要点,让家长能尽早察觉:
- 1. 持续流鼻涕: 不同于普通感冒“突然喷涕”,鼻炎的流涕有时一连好几天,多为清水鼻涕,到了后期也可能带点黄色或黏液状。
- 2. 明显鼻塞: 部分孩子夜里会被鼻塞憋醒,早上起床常常张着嘴巴。
- 3. 反复打喷嚏: 不是一两下,而是每天都会有一段时间密集出现,尤其在早晨起床、擦鼻子、遇到冷空气时更明显。
- 4. 嗅觉减退: 孩子吃饭时突然不喜欢原先爱吃的食物,也有可能是因为闻不到气味,感受力变弱。
举个简单的病例:
11岁的女生,在没什么过敏史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流脓涕和鼻塞一周,初期伴短暂发热,还有轻微的咳嗽,却毫无呕吐、头痛。这类表现其实很典型,可能会被误当作普通感冒,但持续的鼻腔症状加上食欲好、睡眠差,就需要家长多分辨。
11岁的女生,在没什么过敏史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流脓涕和鼻塞一周,初期伴短暂发热,还有轻微的咳嗽,却毫无呕吐、头痛。这类表现其实很典型,可能会被误当作普通感冒,但持续的鼻腔症状加上食欲好、睡眠差,就需要家长多分辨。
👃 面对反复不消的鼻涕和鼻塞,别总想着“扛一扛”,尤其是孩子。持续超过一周建议找医生看看。
03 儿童鼻炎的病因分析
鼻炎之所以成为困扰孩子的小麻烦,背后其实有不少“推手”。很多家长关心:“孩子为什么老是犯鼻炎?”细究起来,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过敏体质: 不少孩子的免疫系统对普通的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比较敏感,环境中这些微粒刺激鼻腔,就容易造成过敏性鼻炎。
- 2. 上呼吸道感染: 比如流感病毒或者普通感冒,特别是气候变化时,孩子抵抗力稍弱,病毒趁机“作怪”,鼻腔黏膜发炎。
- 3. 环境因素: 家里灰尘多、家具有霉味、或是空气干燥,都能加重鼻炎风险。室内养宠物,没有定期清扫,也会提供过敏原滋生的机会。
- 4. 遗传影响: 如果家长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史,孩子也容易“继承”相关敏感基因。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孩子患相应疾病的风险会增加约25%(Greiner et al., 2011)。
- 5. 年龄因素: 鼻炎最易发生在2~14岁的儿童,年幼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是高发阶段。
数据上来看,据Merck诊疗手册统计,儿童过敏性鼻炎占所有儿童鼻炎的60%以上(Fried, M.P., 2023)。这说明除了感染外,环境和遗传同样不容忽视。
🔬 这里没有解决办法的建议,只专注让家长明白,为何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值得关注。
04 儿童鼻炎的诊断方法
发现孩子老流鼻涕,并不是一件小事。明确是单纯感冒还是鼻炎,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诊断过程,其实比很多家长想象的简单:
- 1. 症状和病史咨询: 医生一般会问:鼻涕是什么颜色、持续多久,有没有鼻塞、发热、打喷嚏等?有没有家庭成员过敏史?
- 2. 体格检查: 用手电筒或专业工具查看鼻腔,是否黏膜水肿、发红,能不能看到脓性分泌物。有时还会看看咽喉和扁桃体。
- 3. 过敏原检测: 对于反复发作、不明原因的鼻炎,医生可能建议做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检查,筛查潜在的致敏物。美国耳鼻喉医学界推荐对于症状不典型或合并其它过敏表现的儿童行系统检测(Wallace et al., 2008)。
- 4. 影像与实验室检查: 在必要时,会安排鼻窦X光或鼻涕涂片,只针对持续不缓解或结构异常考虑,无需常规做。
检查流程其实没那么“吓人”,绝大多数孩子不用担心复杂的仪器操作。配合问诊,才能选对对应的治疗方向,避免过度用药甚至误治。
🩺 如果孩子症状反复持续一周以上,或者合并发热、咳嗽,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5 儿童鼻炎的治疗选择
获得明确诊断后,治疗方案也可以更加对症。儿童鼻炎的常见疗法包括药物、物理辅助和必要时的其他治疗,下面简明梳理:
-
1.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不同,具体用药也略有差别。
(1)抗组胺药: 缓解喷嚏、流涕、鼻塞,适用于过敏型鼻炎。现代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少,儿童耐受较好;
(2)局部糖皮质激素: 鼻用喷雾剂能有效缓解黏膜炎症,改善鼻塞,让小朋友透气更顺畅;
(3)抗生素: 仅仅针对有明确细菌感染、持续脓涕的病例(如上文提到的11岁女孩)才会短期应用,普通病毒感染无需抗生素。 - 2. 生理盐水冲洗: 家中可以用生理盐水软化和冲出鼻腔分泌物,减少黏膜刺激,缓解鼻塞。操作方便,副作用极低,小孩适应后很愿意配合。
- 3. 其他辅助疗法: 包括部分中成药制剂和对症止咳、化痰产品,但谨遵医嘱,不建议自购滥用。
药物使用最关键的是“适合、足量、足疗程”,避免频繁变换和自行添加更换药品。正如Merck手册所示,抗生素并不适用于大多数鼻炎,只有确诊合并细菌感染才需要(Fried, M.P., 2023)。
💊 治疗过程中若有任何不适,或短时间内症状无明显好转,一定与医生沟通,不要随便中断或加减药物。
06 有效管理儿童鼻炎以提升生活质量
鼻炎之所以令人烦恼,很多时候是因为日常管理不到位。其实,合理照料能有效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为全家带来更多轻松愉快的时光。实践中,这几点建议非常实用:
- 1.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橙子、柚子、西红柿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餐后当点心或榨汁都不错。
- 2. 日常补充优质蛋白: 鸡蛋、鱼肉、豆制品能支撑身体修复、提升“天然防护盾”。每顿搭配一两样,简单又实用。
- 3. 保持室内适宜湿度: 用加湿器维持40-60%相对湿度。尤其秋冬供暖季节,早晚适当开窗通风,防止黏膜干燥。
- 4. 保持生活区定期清洁: 清理床单、枕头、地毯,去除尘螨,每周晒晒被褥。养宠家庭尤需注意。
- 5. 鼓励户外运动: 人人都知道运动好处多,适当户外散步、慢跑有助于增强呼吸道抵抗力。但空气污染严重时,建议室内活动为主。
- 6. 尊重医生建议: 症状久拖不愈,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就诊。选正规医院的儿童耳鼻喉科或大型综合医院儿科。遇到用药疑问、疗效不佳,随时和医生沟通。
🍊 简单总结一句:“食物多样、运动适量、空气清新”,平淡的日子里做好这几点,鼻炎少一半麻烦。
说到底,孩子成长的路上,偶尔有点小麻烦在所难免。我们能做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守护他们的呼吸通道,让他们多点活力,少些小病困扰。
参考文献
- Fried, M. P., & Lustig, L. R. (2023). Rhinitis. In 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rck & Co., Inc.
- Greiner, A. N., Hellings, P. W., Rotiroti, G., & Scadding, G. K. (2011). Allergic rhinitis. The Lancet, 378(9809), 2112-212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1)60130-X
- Wallace, D. V., Dykewicz, M. S., Bernstein, D. I., Blessing-Moore, J., Cox, L., Khan, D. A., ... &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2008).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initis: an updated practice parameter.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2(2), S1-S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