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领域的应用与颈椎病治疗的关系,如何保障手术安全?

  • 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领域的应用与颈椎病治疗的关系,如何保障手术安全?封面图
麻醉领域的应用与颈椎病治疗的关系,如何保障手术安全?
手术那一刻,麻醉是保障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清楚麻醉究竟做了什么。其实,在治疗颈椎病的手术室,麻醉几乎就是“隐形守护者”。一般来说,做颈椎手术前,患者可能担心的是切口会不会留疤、疼痛有多重,却很少有人问:麻醉怎么操作?麻醉医生的责任有多大?颈椎周边的神经、血管复杂,任何麻醉上的疏忽都不小心地影响术中每个细节。拥有安全、细致的麻醉,才能让手术整个过程更顺利,也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01 麻醉在颈椎手术中的价值
说起来,麻醉并不只是让人“睡一觉”这么简单。在针对颈椎病的手术中,麻醉就像在手术的“安全闸门”上加了一把锁。手术区域非常靠近脊髓和重要的神经,细小的异动都可能带来全身的影响。麻醉医生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既要让患者手术时没有任何疼痛,还要时刻守护生命体征的稳定。这意味着,麻醉本身就是颈椎病手术安全的基础。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来看,麻醉管理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手术结果和患者体验🔒(参考:Theodore, N. (2020).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假如没有合理麻醉,哪怕技术多么一流,也无法保证颈椎病手术的安全顺利。
02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差异
颈椎病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是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各有适用场景。

全身麻醉常见于开放式或者微创手术,比如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等。患者会在手术台上完全入睡,整个过程没有意识。好处是能彻底消除手术引发的紧张和疼痛,并有助于医生进行复杂操作。

局部麻醉则适合一些微创、时间短且创伤小的针刺或注射手术。例如部分椎间孔镜治疗,患者保持清醒,只麻醉涉及的特定部位。这样可以在操作时随时了解患者感觉,减少麻醉相关副作用。

举个例子:有位55岁的女性患者因颈椎病在骨科急诊治疗,需要短时间内缓解严重疼痛,医生采用了肌肉注射地佐辛以及贴合局部镇痛贴膏。这类应急处理并不涉及复杂麻醉方式,但如果进入正式手术,医生一般优先建议全身麻醉以保障操作空间和安全。
要注意:具体选择哪种麻醉,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方式,必须由专业麻醉医生评估,绝非“想睡就睡”这么随意。
03 围术期生命体征,把好手术安全关
手术过程,不只是医生的“动刀”时刻紧张,麻醉团队其实忙得同样厉害。

围术期,指的是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一整段时间。这里血压、心率、呼吸甚至体温,每个参数都是患者生命安全的“晴雨表”。

麻醉医生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能根据每个人的生理反应动态调整麻醉深度。比如,患者突发心跳不齐或血压急降,麻醉医生必须立刻调整药物、支持循环系统,绝不能有丝毫迟疑。

这就像航班飞行员一样——即便乘客们都在“睡觉”,驾驶舱里的监控每时每刻都要全神贯注✈️。手术中任何风吹草动,都要靠麻醉医生及时“修正航向”。

在实际操作中,若患者年龄偏大、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围术期管理更要精细细致。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生命体征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参见:Rubin, M. (2022).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spondylotic cervical myelopathy. Merck Manual)。
04 麻醉决定术后体验与恢复速度
手术结束麻药褪去,患者常最关心“疼不疼”、“头晕不晕”、“能不能下地”。其实,麻醉的方式、药物选择、调整速度等都会直接影响这些体验。

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疼痛难忍等不适。现在很多医院都倾向于“术后镇痛”,让患者保持适度舒适而不昏昏沉沉;而精准控制麻药清除,还能预防精神混乱等老年人易出现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麻醉方案科学管理能够缩短恢复期、减少下床时间延迟,降低术后并发症。正是因为这个环节非常细致严密,患者才有机会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偶尔有人误认为,麻醉药物本身“有残留”或“容易损伤神经”。其实只要由专业麻醉医生全程主导,出现这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05 麻醉风险和并发症,别掉以轻心
并不是每次麻醉都可以完全没有风险,尤其是在颈椎手术领域。

主要风险包括:
  • 麻药过敏反应: 比如突发荨麻疹、气促,极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 气道管理困难: 由于颈椎结构异常,插管时易碰到气道不畅、损伤声带等意外。
  • 循环系统波动: 大手术中血压、心率剧烈变化,急需麻醉医生及时调整。
  • 术后清醒延迟和嗜睡: 麻醉药物代谢缓慢则容易导致苏醒变慢,尤其是老年患者。

这些原因导致部分人听到“全麻”就止步不前。其实多数问题都有预案:术前完善过敏史询问,必要时做麻醉试验;术中用相关设备监控气道和循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案例启示:像前文提到的那位55岁女性,虽然用药种类多样,但没有过敏或明显副作用。麻醉个体化管理,正是减少并发症最有效的办法(参考:Gross, A., et al. (2015). Manipulation and mobilisation for neck pai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06 选择专业团队,手术更稳妥
很多人对手术有 “选医生只关注主刀” 的误区。唯有优秀的麻醉科团队,才能保障手术每一步都万无一失。

通常有几项关键标准可以帮助选择:
  • 麻醉医生资历: 询问医院是否有高年资麻醉师,是否设有重症监护麻醉团队。大医院或者三甲医院往往麻醉科分工更细,有专治疑难颈椎手术的专家团队。
  • 医院设施: 问清楚医院有无完善监护设备,术后能否及时进入ICU等关键环节。
  • 术前沟通: 与麻醉医生面对面交流,把既往病史、用药过敏等情况讲清楚。术前评估越详细,术中风险越可控。
  • 术后随访: 优秀麻醉团队会主动提供恢复中的疼痛评估及用药指导,有问题可随时追踪。

如果不是大城市,建议可以先在本地大医院问诊,必要时再去上级医院。只要愿意主动参与整个手术方案的讨论,把担忧直接说出来,体验和结果通常更好。
07 术前怎样准备,术后如何照护?
除了手术本身,术前和术后的科学照护同样重要。

术前准备包括:
  • 早点把既往病史、过敏情况、慢病控制报告交麻醉科医生。
  •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要提前服药达到医学建议范围。
  • 手术前一天清淡饮食,禁食禁水时间严格遵照麻醉科要求,不可自行提前进食。

术后照护建议(全部正面推荐):
  •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可以加快组织恢复。
  • 多饮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 适度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听从康复师和医嘱逐步锻炼。
  • 有任何新发的持续性头晕、严重恶心或呼吸不适,及时联系手术医院。
小结:科学照护不难,认真沟通和坚持细节就是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 Theodore, N. (2020).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ubin, M. (2022).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spondylotic cervical myelopathy.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 Gross, A., et al. (2015). Manipulation and mobilisation for neck pai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CD004249.
  • Mayo Clinic (2022).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In: DeLee, Drez, and Miller's Orthopaedic Sports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5th ed.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