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的关键技术与原理探索

  • 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的关键技术与原理探索封面图

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的关键技术与原理探索

01 简单来说,单肺通气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单肺通气”。但如果你身边有人要做胸部手术,比如肺叶切除,麻醉医生大概率会谈到这个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位退休的王阿姨,不久前因为检查出肺占位要进行手术。医生就建议采用单肺通气,这样能让手术区域暴露得更清楚。🏥

单肺通气,其实是一种麻醉技术,用来让一侧肺“暂时休息”、另一侧肺继续工作。手术医生因此能获得更好的操作空间,也能尽量减少感染和手术风险。这项技术在胸外科非常常见。

小提醒: 单肺通气并不是让一侧肺完全“失效”,而是受控的“暂停通气”,术后可以恢复。

02 单肺通气的原理:怎么让一只肺“休息”?

多数人一想到“只用一侧肺呼吸”,会担心身体承受不住。其实,麻醉医生有一套成熟的办法让患者在手术中安全地用单侧肺通气。原理可以用一个交通比喻:如果双肺是双向公路,单肺通气就是暂时只开放一边,另一半封闭施工,保持一侧畅通就够用。🚗

在操作中,麻醉医生通过专门的气管插管,让通气管道只送气到一侧肺,另一侧则充气减少甚至停通气。整个过程中氧饱和度要严密监控,同时要防止痰液堵塞造成问题。术后,恢复双肺通气,身体能很快适应过来。

双肺通气 单肺通气
两边肺都工作,气体交换充分 只一侧肺通气,另一侧休息,有利于手术
适合普通呼吸、基础麻醉 常用于胸外科等特定手术

03 经常用在哪些胸部手术?

  • 肺叶切除:比如55岁的周先生做左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需要一侧肺“休息”,方便医生切除病灶且避免影响另一侧。
  • 肺肿瘤切除:肺癌患者手术多用单肺通气,减少手术区气流干扰。
  • 胸膜疾病手术:如处理胸腔积液或胸膜病变时,单侧肺暂时停止通气可防止液体误入健侧肺。
  • 气道重建手术:单肺通气保证术野清晰,降低术中误吸风险。
另一个例子:40多岁的刘先生因支气管囊肿需要手术,麻醉医生同样选择单肺通气以保障操作安全,恢复速度也很快。

04 医生操作:单肺通气到底怎么实现?

1. 支气管插管
麻醉医生要用一种叫“双腔气管插管”的专用管子,把气道分为两路。具体插管位置要靠经验丰富的医生借助喉镜或纤维镜精确定位。
2. 气流调节
将呼吸机只接通一侧肺叶。另一侧通气停止,医生在过程中根据氧合指标及时调整。
3. 吸引与排痰
为让术中手术区保持干净,需要专人定期吸引分泌物,防止堵塞。适时调整避免损伤呼吸道。
小知识: 单肺通气操作需团队协作,包括麻醉师、苏醒护士、主刀医生紧密配合。

05 风险分析:单肺通气有哪些健康隐患?

虽然单肺通气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并不是完全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低氧血症:只有一侧肺通气时,吸氧能力减少,可能会导致血氧浓度降低,尤其是本身有肺气肿、慢阻肺的人更要警惕。
  • 肺的扩张不全:暂停通气的一侧肺,术后需要慢慢再恢复膨胀。如果过程不顺利,容易导致部分肺泡塌陷,出现气促等问题。
  • 呼吸道损伤:插管和吸引过程操作不规范,有可能损伤支气管黏膜,诱发术后咳嗽、出血等不适症状。
  • 感染与误吸:术中操作失误时,有痰液或血液误入气道的风险,对免疫力较弱或基础疾病患者更需严密关注。
别忽视: 出现持续气短,严重低氧感或术后持续咳血、喉咙痛等症状,要及时反馈医生并积极处理。

06 术后恢复:怎么配合医生更快恢复?

  • 监控血氧:术后阶段,护士用仪器持续监控指尖血氧,出现下降时会调整吸氧方式。
  • 咳痰训练 & 呼吸锻炼:帮助恢复未通气肺叶的功能。通常按照医生指导做深呼吸或主动咳痰,减少肺不张风险。
  • 按医嘱逐步活动:早期卧床期间不要随便下地,但等医生批准后,可以逐步活动上身,有利于肺功能恢复。
  • 个性化饮食支持:单肺通气术后的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有利恢复(比如鸡蛋、鱼、牛奶等可以优先选择)。
小结: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时,比如剧烈胸痛、喘不过气、持续发热等要尽快让医疗团队知晓。

07 未来:“单肺通气”技术往哪儿走?

随着医学发展,单肺通气相关设备和手术方式也在持续进步。比如,近年来已经有更柔软、精准的气管插管面世,能降低气道损伤风险。呼吸机参数更智能,医生调节起来也更加方便、精准。更有研究不断探索短时单肺通气的安全标准,力求让患者术后恢复更顺利。

医学文献显示,应用新型支气管封堵器、可调节双腔管和实时监测血流的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单肺通气的低氧风险。对于特殊高危患者,已经有团队研究短时间间断通气与精准麻醉药物控制,以获得更佳的安全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掌握这些知识能帮助理解胸部手术过程,遇到相关情况时能更早沟通和配合治疗。

最后说一句: 医学每年都在进步,信任专业团队,遇到疑虑随时问医生,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