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咳嗽不愈,小心支气管炎来袭!3个症状别忽视

  • 13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咳嗽不愈,小心支气管炎来袭!3个症状别忽视封面图

咳嗽老不好?当心支气管炎找上门!3个信号别忽视

01 支气管炎到底是什么?

每天上下班地铁上总能听见有人干咳,偶尔还夹杂着浓痰声。其实,支气管炎常常就隐藏在反复的咳嗽背后。通俗点讲,支气管就像肺部的“交通要道”,一旦里层受了“磕碰”——也就是感染或刺激,便容易发炎。这就是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又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因为感冒病毒搞鬼,咳嗽突然而猛烈。慢性支气管炎则像“顽固的小麻烦”,每年都缠着人好几个月,特别爱找抽烟或年纪大的人。先了解它的分型,对接下来的判断和护理会更有底气。

02 这些症状出现就要当心!

  • 1. 持续性咳嗽: 不是偶尔两声,而是白天夜里都不停。比如吴先生,52岁,最近十多天持续咳嗽、咳痰,晚上睡觉还被呛醒。这种情况需要格外警惕。
  • 2. 痰液变黄变稠: 刚开始痰少且清,等支气管炎“坐实”后,黄绿色粘稠痰就成了常客,有时还会有异味。
  • 3. 胸闷或轻微气喘: 有些人呼吸变得费劲,感觉胸口发闷,楼道只爬一层就大口喘气。
⚠️ 注意: 如果发烧超过3天、痰中带血或出现呼吸急促,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

03 为什么你会得支气管炎?

谈到支气管炎,背后的原因其实不止一种。下面用个常见场景帮大家梳理:

诱因 影响机制 典型高危人群
病毒、细菌感染 病毒或细菌直接破坏气道表面防线,导致炎症反应。 季节交替感冒后的人群、儿童、老人
空气污染 长期吸入污染物微粒,使支气管不断受刺激,容易反复发作。 常年生活在空气质量差城市的人
吸烟 香烟烟雾伤害纤毛功能,让呼吸道“清扫工失灵”,黏痰难以排出。 有长期吸烟习惯的中老年人

一项国内研究指出,吸烟者支气管炎患病风险约为非吸烟者的3-4倍。有位67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并不吸烟,但因常年和老伴在厨房内做饭吸入油烟,结果反复咳嗽、咳痰,后来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这说明不仅吸烟,空气环境同样会影响呼吸健康。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到了医院,尤其是咳嗽超过两周或者怀疑支气管炎时,医生会先详细问诊,然后安排相关体检。过程并不可怕,大致分三步:

  • 听诊: 医生用听诊器听呼吸音,查找有无“啰音”或异常呼吸声。
  • 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 用于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多数病例只需扎一针,十几分钟即可出结果。
  • 胸片或CT: 用于排除肺炎、肿瘤等更严重疾病。大多情况只是常规胸片,无需过多担忧辐射。
  • 痰培养(特殊时才做): 如果怀疑难治病原体或抗生素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安排痰液检测,帮助精确用药。
👩‍⚕️ 小贴士: 检查中如果担心疼痛,其实除了抽血外,其它大多无创。早点查清病情,更能对症下药。

05 科学治疗记住这3步

  1. 止咳化痰(对症处理): 用于缓解咳嗽、帮助痰液排出。市场上常见的止咳糖浆、化痰药多为首选,具体种类需医生指导。
  2. 抗生素(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但病毒引起的大部分急性支气管炎并不用抗生素。过度自行使用反而有害,容易引起耐药。
  3. 辅助措施(雾化吸入等): 对于咳嗽剧烈或有轻度喘息的人,雾化吸入能帮助气道湿润,提高舒适度。
💡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如果发现药物过敏或腹泻、头晕等症状,要主动告知医生,及时调整方案。

06 生病期间这样护理好得快

  • 保持空气湿润:房间适当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有利于痰液稀释。
  • 多喝温水:比饮料和果汁都管用,有助于黏稠痰液变稀容易咳出。
  • 避免刺激性气体:厨房油烟、香烟、空气清新剂等都最好远离,能降低咳嗽反复风险。
  • 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用药,不随意叠加止咳药或者使用民间偏方,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 症状监测日记模板(建议打印或长期使用)
日期咳嗽评分(1-5)痰液状态体温(℃)异常情况
6月3日3清,量多36.8
6月4日2黄色,粘稠37.1夜间胸闷
6月5日1偶有36.7
每晚记录当日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可及时带去医院,方便医生调整用药。
🩺 小提醒: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建议每年秋冬前主动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减少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