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肿瘤手术麻醉:这些风险早知道,安全更有保障
01 为什么胃肿瘤手术的麻醉风险会更高?
很多人做手术最担心的就是“麻醉这关过得去吗?”尤其是胃恶性肿瘤的手术,光听手术名称就让不少家属有些紧张。其实,胃部肿瘤患者在麻醉下手术,麻醉医生和外科团队所面对的情况,比一般小手术要复杂许多。
胃恶性肿瘤往往会影响身体多个方面。比如,有的病人长期进食受限导致营养状态不好,体力差;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本身还有高血压或者心脏病。尤其到了手术要麻醉的时候,身体要承受一连串“考验”,这更需要医生严密把控。
另外,胃肿瘤病人常见胃酸反流,再加上胃里内容物排空慢、恶心呕吐,这样就容易在麻醉入睡过程中出现误吸,这对呼吸道有极大威胁。
总的说来,胃恶性肿瘤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已经没那么“抗造”,所以一旦应对不及时,小问题也可能变得棘手。
02 麻醉前必须重点评估的3项指标
- 1. 心肺功能
手术就像一场长跑,心、肺是“主力发动机”。如果平时就有心脏病(比如高血压、房颤等)或肺气肿,麻醉时一旦供氧、供血跟不上,风险就立刻增加。
案例:家里有位67岁的男性患者,合并慢性肺疾病,平时上楼梯都要喘,术前医生就有针对性地做了呼吸康复训练,手术当天由麻醉医生全程盯紧氧气变化。 - 2. 营养状态
很多胃恶性肿瘤患者,体重下降比较明显,蛋白质低,身体抵抗力下降。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容易延长,身体恢复起来更慢。
案例:有43岁的女性,因为肿瘤靠近幽门(胃出口),经常吃几口就饱了,验血发现蛋白偏低,医生术前专门给她补充了高蛋白饮品,手术后恢复快不少。 - 3. 肿瘤分期和范围
如果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者有转移,那手术往往更大,失血多、应激重,对麻醉要求也更高。麻醉方案和监护设备配备都要更细致。
案例:58岁的男性患者,肿瘤扩散比较广,手术计划时间较长,麻醉科提前准备了必要的输血和心脏支持药物。
03 手术中最危险的2个麻醉关键时刻
- 气管插管🚨
手术一开始要“睡着”,这一步麻醉医生需要让患者没有痛觉,然后插入气管导管,确保呼吸道畅通。胃肿瘤患者因为常见胃酸反流、呕吐,插管时胃内容物可能突然呛进气管,引发误吸,极易导致严重咳嗽、肺部感染,甚至窒息。这也是麻醉医生术中最紧张的一刻。 - 肿瘤切除/关键步骤操作⚡
切除肿瘤、结扎大血管时,可能会出现血压大幅下降或心律急剧变化。尤其是大出血、切除范围广的时候,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压力。麻醉医生会实时调整药物和补液,确保血压不掉队。
04 麻醉医生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
措施 | 具体操作 | 作用说明 |
---|---|---|
体温维持 | 术中持续用加温毯等工具,让体表温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 | 帮助避免低体温引发的心律失常和恢复迟缓 |
液体管理 | 科学调整输入的液体量和类型,根据失血/补液实时平衡 | 减轻心脏和肾脏负担,保持血压稳定 |
镇痛优化 | 采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联合,术后用多模式镇痛法 | 减少强阿片药物用量,有助于早活动、减少恶心 |
个体化药物调整 | 依据患者肝肾功能、营养状况调节麻药种类与用量 | 麻药代谢不会堆积,醒得更快,风险降低 |
05 高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各个“零件”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了。高龄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的人,做胃肿瘤手术时,麻醉风险明显上升。这不仅仅因为手术大,更因老年人心、肺、肝、肾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老年朋友常常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慢病,药物代谢也慢。术中稍有波动,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呼吸不畅等问题。再加上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一点点药,效果可能“翻倍”。以一位78岁的阿姨为例,术前休息时还挺有精神,但麻醉用药不到常规量,她术后苏醒时间就比年轻人慢了一倍。医生专门延长了麻醉恢复观察时间,保证安全无恙才转到病房。
06 术后3天一定要警惕这些信号!
- 持续呼吸困难或突然喘不过气
- 心跳很快或出现心慌、胸闷
- 高烧或体温突然下降
- 清醒后迷糊、意识模糊
- 伤口异常渗血、出血不止
- 腹痛持续加重或腹部异样肿胀
- 手脚极度冰冷或皮肤发紫
07 怎样饮食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如鸡蛋、鱼、豆腐等,补充体力、帮助伤口愈合。手术后,医生允许进食时,可少量多次尝试软食。
富含纤维,可以帮助肠道蠕动,但建议先做软烂一点再吃,避免肠胃负担。
如苹果、橙子,术后适量补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以蒸、炖方法为佳,不建议一开始就吃生冷。
小口慢饮清水,防止脱水,也能减轻肾脏压力。
- 如有吞咽困难、腹胀、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反馈医护团队。
- 术后易发生营养不良,配合营养师定制餐单,更有利于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