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压高的3个信号,注意了!控制还来得及

  • 4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压高的3个信号,注意了!控制还来得及封面图

血压超标别大意!3个信号一出现,现在控制还来得及

01 高血压到底是什么?

说到血压,其实可以想象成城市里的管道压力——血管就像输送水的管道,血液在里面流动,压力波动正如管道水流的变化。正常人的血压在120/80 mmHg左右,如果持续在140/90 mmHg以上,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高血压。

长期血压偏高,血管壁就像被Constantly高压冲刷,日积月累会变硬、变窄,容易留下隐患。心脏负担变大,大脑、肾脏也可能受影响。不少人一听说“高血压”,可能觉得没什么,其实这是个“看不见的风险点”,慢慢侵蚀身体,最后可能带来中风、心梗等大麻烦。

02 这些症状在提醒你量血压

  • 🧠头痛位置特殊:很多人高血压时会觉得后脑勺发紧或者头顶隐隐作痛,通常是早晨最明显,但也可能只是偶尔发生。
  • 😵‍💫晨起眩晕:清早起床突然感到头晕、轻微眼前发黑,有时还会觉得四肢发麻。
  • 👀视力模糊:短暂看不清楚,尤其是从蹲下站起来时,偶尔“花眼”几秒钟。
  • ❤️‍🔥心慌心跳快:平时没做剧烈运动,突然会觉得心跳跳得很快或者不规则。
  • 💤夜里尿多:晚上需要起夜比以前频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症状,但出现了一定要留心。
TIPS: 有一位47岁的男士,平时没特别不舒服,只是偶尔清晨觉得后脑发胀,以为是熬夜太多。后来体检,发现血压已高达155/95 mmHg,这件事给他敲响了警钟。
自测血压方法:
  • 休息安静5分钟再测量
  • 上臂袖带与心脏齐平
  • 每次测量记录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
  • 每周至少3次,选择一天中早晚固定时段

03 为什么你会得高血压?

高血压的出现,常常和多种因素有关:

原因类型 说明
遗传 有高血压家族史,自己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比其他人大约高40%。
血管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比例明显增高。
盐敏感 部分人对盐分特别敏感,吃盐多后血压升高,医学上称为“盐敏感型高血压”。
肥胖与久坐 体重每增加10公斤,肾脏和心脏负担增加,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增大。
继发性高血压 有些由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引起,约占高血压总数不到10%。

上面这些原因不是独立存在,例如有一位52岁的女教师,既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又因为工作久坐不运动,渐渐体重超标。去年体检查出血压偏高,说明多种因素会叠加作用,风险会明显比单一因素大。

医学界普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部分)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单靠控制一个方面可能难以彻底逆转。这提醒我们关注日常小习惯,及早干预总比事后补救效果更好。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项目 作用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能捕捉血压全天波动,排除“偶然升高”的影响
肾功能检查 确认高血压是否对肾脏有影响,同时排查肾源性高血压
心电图/心脏超声 帮助判断心脏是否已有受累,尤其在长期高血压人群中
  • 需要连续测量至少3个不同日子的血压,结果持续高于标准才会诊断高血压
  • 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靶器官受损,例如肾、心等部位的轻微功能异常
病例启示: 有位50岁的女士,因一次公司体检发现高压达145 mmHg,但通过动态监测,发现平时血压其实在正常范围,仅在体检时紧张上升,最终排除了高血压诊断。

05 降压治疗有哪些选择?

药物类型 作用特色 用药建议
利尿剂 促进排出多余水分,减轻心脏负担 盐敏感、高心衰风险者适用
β受体阻滞剂 减缓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适合高心率或有心绞痛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 让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 中老年人常用,副作用较小
ACEI/ARB类 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 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更多采用
α受体阻滞剂 扩张血管,辅助降压 合并前列腺增生者有益
  • 💊 个体化用药:医生会根据年龄、并发症和耐受情况选择或联合搭配药物
  • 🔄 药物调整:最初用药后每2~4周复查,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或更换,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病例小结: 56岁的男士服用单一药物降压效果有限,经医生评估后加用第二种类型,血压很快得到了平稳控制。说明部分患者需要联合、长期调整治疗方案。

06 每天这样做,血压稳得住

  1. 🥄 限盐用盐勺: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食盐少于6克。市面出售的专用盐勺,配合正规调味,有助于养成好习惯。
  2. 💧 晨起补水一杯:清晨起床先喝200ml温水,有利于血液循环平稳。
  3. 🥦 蔬果足量:橙子、菠菜等富含钾,有助于调节血压。每天搭配5种以上蔬菜和水果。
  4. 🚶‍♀️ 适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都合适,每周至少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5. 📝 规律记录血压:养成血压日志习惯,帮助医生判断波动和用药效果。
  6. 🛏️ 保证睡眠:保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对血压稳定很有帮助。
Tips
  • 家人若有心血管疾病史,建议35岁后就每年体检一次;有基础高血压的,血压自测频率建议每周3次。
  • 身体明显不适或血压连续高于160/100 mmHg,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