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呼吸道感染频发怎么办?秋冬高发信号与应对

  • 12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呼吸道感染频发怎么办?秋冬高发信号与应对封面图

呼吸道感染:这些信号别忽视,科学应对很简单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为什么秋冬高发?

很多人一到秋冬就开始咳嗽、鼻塞,仿佛换季就迎来了一场“小考”。其实,呼吸道像是身体外界的“交通要道”,最容易招惹细菌、病毒进门。
简单来说,呼吸道感染指的是鼻子到肺部这条路遭遇了病原体攻击。
按位置分:

  •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咽喉痛、感冒、鼻窦炎
  •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有支气管炎、肺炎等,问题更重一些

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有3亿人次患呼吸道感染。这类病在秋冬高发,主要因为天气干燥寒冷,病毒“易生存、易传播”。戴口罩、开窗通风不及时,都可能让“小麻烦”趁虚而入。

Tips
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有时需警惕细菌和特殊病原体,“降温感冒”并不仅仅是冷空气惹的祸。

02 咳嗽发烧就是感冒?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

大多数感冒都很轻,偶尔咳一咳、流个鼻涕,几天就自己好了。但如果身体发出下列求救信号,就绝不能等着“硬扛”。
以下5种症状是需要赶紧就医的信号

严重症状简单解释
持续高热(>39℃)超3天体温迟迟不退,吃退烧药也没效果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感觉胸口憋闷,甚至有点喘不过气
嘴唇发紫、指甲发蓝有缺氧表现,这种要尽快去医院
剧烈胸痛/持续胸闷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病者,需要警惕并发症
持续精神萎靡/无法进食尤其是小孩、老人或长期卧床人群,更要小心
小提醒
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轻、好转快;流感、肺炎则可出现高热、咳痰黄绿、极度乏力等。每年冬天门诊常碰到一位40岁的男士,刚开始觉得“只是感冒”,结果拖到气喘胸口闷,查出肺炎。这类例子说明,严重信号不能拖。

03 好好的怎么就感染了?3大传播途径揭秘

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挺强,怎么一不小心就“中招”?其实,呼吸道病原体趁虚而入,很大程度来自日常接触和环境。
感染主要有三大常见途径:

  1. 飞沫传播:别人说话、打喷嚏、咳嗽,一口气喷出来的飞沫里可能带着病毒,就像“快递小车”直接送到你鼻子眼前,最容易造成群体传播。
    🤧
  2. 接触传播:电梯按钮、门把手、手机屏幕,如果摸完再揉眼睛、捂嘴巴,手上“快递”就有机会通过“自助投递”进入体内。
    有门诊曾遇到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喜欢摸脸,结果肌肤进了细菌,引发扁桃体炎。
  3. 气溶胶传播:密闭空间、空气流通差,带病毒的小颗粒可以飘得较远,有点像烟雾一样,吸入体内后就可能惹出麻烦。
    研究发现:冬天办公室或公共交通的发病风险高于夏天,通风差是最大风险点之一。
要记住
得病原因与自身免疫、接触频率、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传播方式决定了预防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下文会详细说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1张表说清流程

一说去医院,很多人会担心检查繁琐、怕受罪。其实呼吸道感染确诊流程相对清楚,常见检查也不复杂。下面这张表简单罗列了几项常做的项目和注意要点:

检查名称适用场景注意事项
血常规 基本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需空腹,采血时间短;医生根据白细胞等指标辅助诊断
咽拭子、痰培养 怀疑咽炎、扁桃体炎或特殊细菌感染时 采样前半小时避免饮食,便于准确分析病原体
X光/胸片 持续高烧、呼吸急促、肺炎风险高者 不能带金属物品,检查过程快;有助判断肺部有无炎症灶
血氧饱和度 观察有无缺氧,尤其是年长或基础病患者 无创检测,几秒即可出结果
小贴士
绝大部分呼吸道感染不需要复杂仪器,遵医嘱合理筛查、减少恐惧是最好的心态。即使要做影像检查,过程多在几分钟之内。

05 抗生素必须吃吗?4种治疗方案对比

很多人一感冒就催着医生开抗生素,其实这并不是万金油。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惹的,抗生素对此无效。
下面是常用的4种治疗方式对比

治疗方式适用类型特点说明
抗病毒(对症治疗) 普通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 多喝水、保证睡眠,药物主要缓解症状如咳嗽、鼻塞
抗生素治疗 明确细菌感染(如痰黄绿、白细胞高) 必须由医生评估和开具,滥用易耐药;如针对肺炎链球菌
雾化吸入 气道堵塞、支气管炎较重者 能快速帮助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改善喘息
物理降温&退热药 发热明显者 配合用温水擦身、退热贴,药物需遵医嘱
小结
40岁的孙女士反复发烧一周,自行购买抗生素未见好转。后来医院化验才发现是病毒性,换成对症支持治疗,很快康复。
抗生素不是万能钥匙,滥用不仅多花冤枉钱,还可能导致身体更“脆弱”。

06 康复期做好5件事,缩短病程防复发

好多患者症状一减轻就立刻恢复正常生活,结果没多久“小毛病”又卷土重来。其实,康复期也是恢复免疫、巩固健康的关键阶段。下面这份建议表帮你减少复发、恢复更快:

具体做法操作建议
保持适当湿度 室内用加湿器,空气湿度40~60%为宜,减少鼻咽干燥
多饮温水 少量多次,每次100-200毫升,促进代谢、帮助排痰
拍背排痰 如有咳痰困难,每天轻拍背部帮助痰液排出,避免气道堵塞
定期复诊 特别是抵抗力弱、患肺炎或有慢性病者,症状缓解后也应按医生建议及时复查
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有效减轻发病率,有慢病、65岁以上和儿童群体尤需关注
友情提醒
喉咙不痛并不代表病已经彻底好,每个人体质不同,但恢复完善更少留下“尾巴”。关键阶段注意休息和饮食,平时多摄入清淡、富含蛋白的食物,让免疫“守卫”更强大。

📋 实用提醒:自测流程图 & 急诊指征清单

患呼吸道感染时判断是否严重要有明确标准,快查下表,做到心中有数:

发热 (≤38.5℃短暂、乏力、轻咳)
无缺氧(呼吸正常)、休息能缓解
居家观察+对症护理
如出现以下急诊信号,建议及时就医:
  • 体温持续>39℃,退烧药无效
  • 明显气短/胸痛
  • 口唇发紫、意识模糊
  • 合并严重基础病或孕妇、儿童高危人群
补充建议
只要症状稳定且无重症表现,可以先居家休息。如果身体持续“发报警”,最好别拖,直接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