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感冒高发季,这些症状别硬扛!

  • 1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感冒高发季,这些症状别硬扛!封面图

感冒高发季,出现这些症状别硬扛!科学应对指南来了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什么?

秋冬一到,打喷嚏、流鼻涕的朋友明显多起来。其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感冒,常常在气温变化大、公共场所人流多的时候“找上门”。简单来讲,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少数情况下才是细菌惹的祸。

常见类型 引发原因 典型表现
普通感冒 鼻病毒、冠状病毒 鼻塞、轻微咳嗽,偶尔低烧
流感 流感病毒 高热、全身酸痛、乏力
细菌性咽炎 链球菌等细菌 咽痛、吞咽困难,伴随发热

别忽视: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多数能自愈;但流感来势凶猛,引发的高热和全身不适更明显,恢复也慢。偶尔感冒不用太担心,但伴随持续高热或严重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

02 哪些症状出现就该警惕?

🌡️ 持续高热不退
如果体温连续三天都在38.5℃以上,且服用常规退烧药无明显改善,这时就不能再抱着“扛一扛就过去了”的想法了。
😰 呼吸急促或喘憋
出现呼吸浅快、说话困难,尤其是老人和体质较弱者,有可能是感染加重或并发肺部问题。比如,71岁的陈大爷,平时身体硬朗,这次却发烧两天后出现了明显呼吸不畅,后来证实是病毒引发了支气管炎,这个例子提示大家要善于识别异常变化。
😵‍💫 精神萎靡或意识模糊
特别是小朋友或年长者,如果出现反应迟钝、不愿进食或嗜睡等表现,要及时带去医院评估。
💧 出水样鼻涕、重度咽痛
轻微鼻塞和轻咳属常见,但若咽痛加重(如吞咽困难、难以进食),或鼻涕短时间内变为黄绿色,也意味着可能出现了并发症。

TIPS: 儿童如果持续高烧不起、伴随呕吐抽搐,或者老人有心肺基础病史,一旦感冒症状加剧,应尽快就医。

03 为什么感冒总找上你?

有些人觉得自己成了“感冒收割机”,一到换季总绕不过去。病毒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的,公共场所摘口罩、用手揉眼睛,这些小动作可能让病毒顺势而入。

实际上,能否“招惹”感冒,和身体的抵抗力息息相关。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睡眠差,这些情况都会让免疫力暂时降低,给病毒可乘之机。另外年幼和年迈人群,或有基础慢性病的人,抵抗力本就较弱——感冒一旦发生,更容易进展为重症。

易感人群 主要原因
婴幼儿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老年人 免疫力自然下降,基础病影响
慢性病患者 如糖尿病、哮喘等抵抗力较低
高压人群 长期缺觉、压力大(如加班族)

🦠 研究显示,冬季室内空气流通差,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更长,人群聚集也给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样看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远离感冒的关键一步。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当症状明显,尤其是高热、呼吸急促或疑似流感时,建议及时就诊。医生会先详细询问病程和接触史,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实验室检查。
日常体检和自我判断时,这些检查项目要心中有数——

  • 血常规:可以初步分辨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一般病毒性感染白细胞不明显增高,细菌感染则会明显升高。
  • 咽拭子:咽部采样后化验,能直接检测鼻咽部的致病微生物,判断是流感病毒、腺病毒还是链球菌等。
  •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流感高发季、出现高烧及全身症状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这个快速筛查。
  • 胸部影像(仅部分情况):如果有严重呼吸道症状或怀疑并发肺炎,医生才会考虑胸片等进一步检查。

🔍 注意: 常规感冒症状较轻时,并不需要所有检查,切勿自行“套餐式”体检,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只有在身体出现警示信号,或者症状迁延不愈时,才需要结合医生建议选择合适项目。

05 科学治疗记住这3点

① 对症处理为主
多数感冒都是“自限性”的,主要原则是让身体缓慢恢复:有咳嗽可以口服止咳药,有鼻塞可以用温盐水滴鼻,发烧则采取物理降温或退烧药。
② 不滥用抗生素
很多人动不动就吃抗生素,认为这样恢复快。其实,大部分感冒属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药物不良反应。如嗓子疼的陈小姐,起初没重视自己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不当,结果肠胃跟着遭了殃。从中可以看出,药物一定要遵医嘱。
③ 缓解症状方法多样
热毛巾敷喉可减轻咽痛、适度饮温开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咳嗽加重但无痰时,可咨询医生使用止咳糖浆;身体酸痛、全身乏力,可以适当休息,减少活动量。

💊 小贴士: 用药期间若出现胃不适、皮疹或其他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切忌擅自停药或加大剂量。

06 做好这些恢复更快

居家护理方法 具体建议
水分补充 多喝温水、汤类,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缓解咽干
营养摄入 多选用新鲜蔬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瘦肉粥
充足休息 建议比平常多休息1-2小时,夜间保证7小时睡眠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避免烟尘刺激,偶开窗户通气
⚠️ 实用提醒: 若遇到高热三天不退、明显呼吸困难、持续呕吐或精神状态异常,务必立刻就医,尤其是婴幼儿和患有慢性疾病的家人。

结语

总结下来,偶尔感冒不用紧张,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了异常表现,千万别硬扛。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持一份耐心和细致,该休息时安心休息,必要时勇敢就医。科学应对,比什么都管用——如果你身边有人总是感冒,可以把这些建议转给他,帮他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