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麻醉管理必须知道的6件事
01 什么是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
有时,肺炎不仅仅是咳嗽发烧那么简单。重症肺炎,尤其是发展到呼吸衰竭,患者会像是在“水中挣扎”般难以喘上一口气——这不是夸张,而是因为肺部的“气体交换”像被闸住一样,导致身体缺氧。
具体来说,血氧饱和度如果持续低于90%,哪怕吸着氧气,也难以达到正常状态。对于要接受麻醉的患者,这样的肺功能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难题:一不小心,病情会加重,甚至进展为危及生命的窒息。
02 哪些症状提示需要紧急干预?
- 皮肤明显发紫: 比如嘴唇、指甲床看起来带青色,说明血里氧气很少了。
- 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 普通人安静时呼吸每分钟16~20次,如果病人不停地喘气,说明身体拼命想要吸氧。
- 意识出现模糊或不清楚: 比如有个70岁的阿姨手术前出现答非所问、动作迟缓,后来查出正是严重缺氧导致的。
03 为什么麻醉会加重呼吸衰竭?
其实,麻醉过程就像给身体按下“暂停键”,但这对呼吸系统可不是件小事。一方面,麻醉药可能让大脑对呼吸的调控能力减弱,身体感受不到缺氧的信号。另一方面,肌肉松弛剂让膈肌——主要的呼吸“发动机”——也变得无力。
假如不特别处理,这些变化加在一起,会导致气体进出肺部更加困难。对重症肺炎患者来说,这种风险远高于普通患者。所以,很多时候麻醉医生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策略,比如使用较浅的麻醉深度,有时甚至提前为患者预设恰当的气道器械。
04 手术前要做哪些特殊准备?
评估工具 | 目的 | 举例 |
---|---|---|
动脉血气分析 | 查清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 | 帮医生快速调整氧气流量和通气模式 |
肺部CT | 看肺部感染情况及范围 | 发现隐藏的“死角”病灶,优化气道管理 |
心脏功能检查 | 排除心脏衰竭加重风险 | 比如超声心动图,明确心泵功能 |
部分患者如果感染范围在一侧肺或多处支气管,麻醉医生往往会准备 双腔气管插管(能分别管理左右肺的特殊呼吸管),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尚存健康的肺组织。
05 术中如何保障氧合安全?
手术台上,重症肺炎患者的麻醉管理有几条“铁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所谓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做一个类比,这就像调节精密的风扇:风不能太猛,不然易损坏滤网(肺泡);但力度不够,氧气送不到末端。
- 小潮气量配高频率: 每次送气量约为常人的2/3,同时增加呼吸频率,这样能减少肺容积过度扩张风险。
- 适当PEEP: 就是呼气末保持一点正压,可防止肺泡塌陷,维持氧合。
- 术中抽吸分泌物: 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常在手术关键时点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保证通气畅通。例如,在拔管前先行吸痰,有助于降低术后气道阻塞风险。
06 术后恢复要注意什么?
手术做完,麻醉苏醒的过程对于重症肺炎病人仍有潜在风险。麻醉恢复室(PACU)的密切监护至少需持续4小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 半卧位姿势: 能减轻肺部压力,帮助咳痰。
- 雾化吸入: 适用于术后1-2小时,能湿润气道、稀释痰液。
- 再插管的警报: 如果氧饱和度突然掉到90%以下、呼吸仍然急促、意识受到影响,这时要高度警惕,必要时再次气管插管保命。
额外实用建议
项目 | 实用建议 |
---|---|
与医生沟通 | 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肺部影像、既往用药、过敏记录,术前和麻醉医生面谈更有针对性。 |
家属配合 | 术后应定期询问患者的呼吸感受和意识状态,如有变化及时反馈。 |
生活支持 | 手术前后合理营养,有利于体能恢复和抵抗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