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学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的防治指南

  • 9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科学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的防治指南封面图

秋冬高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学预防与治疗指南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八成人都误解了

每到秋冬季,办公室、教室和公交车里,总有人突然咳嗽或者打喷嚏。有人觉得“只是一点小感冒”,有人却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实,上呼吸道感染,也叫“上感”,指的是鼻腔、咽喉、喉部等部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季节性疾病之一。

很多人会把 普通感冒、流感、新冠 混为一谈。简单点说:普通感冒多半由一些常见病毒引起,症状较轻;流感通常起病更猛,常表现为高热和全身酸痛;新冠病毒感染则有时伴有嗓子痛、咳嗽和较长的嗅味觉下降。它们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大范畴,但性质和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 小贴士: 八成以上的人都低估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尤其是忽视了严重症状可能代表的更大健康隐患。

02 出现这3个症状要当心!别拖成肺炎

刚开始时,许多人只是偶尔咳嗽、嗓子发痒、或偶有鼻塞。一般不会引起重视。不过,上呼吸道感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一系列典型的明显症状。

症状 表现 健康提醒
持续高热 体温超过38.5℃,服药后不退或退后又复发。 超过3天高热不退,需及时就医。
呼吸困难 呼吸明显加快、伴咳喘或说话费劲。 这种情况有进展为肺炎的风险。
咽喉重痛 咳嗽、咽痛持续,咽部红肿,吞咽困难。 严重咽痛并持续恶化需寻找医生。

一位9岁的小男孩,小感冒拖了几天后持续高烧,家长以为吃点退烧药就好,直到出现气促才带去医院,发现已经变成了肺炎。
这说明,拖着不治有时会让“小事”变成“大麻烦”。

03 为什么你总容易"中招"?病毒传播的3个关键途径

秋冬季里,办公室或家庭里一个人感冒,常常没过几天就连带好几个人一起“中招”。其实,病毒的传播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

  • 💧 飞沫传播: 打喷嚏、咳嗽时,病毒随着飞沫在空气中快速扩散,易在密闭或人多的地方造成交叉感染。
  • 🤲 接触传播: 病毒能附着在门把手、手机、桌面等常用物品上,手接触再摸口鼻,很容易让病原体进入体内。
  • 🌬️ 环境因素: 干燥、通风差的室内环境,让病毒“待机”时间变长,因此冬天感冒传播尤其迅速。
🧪 调查数据显示: 规范预防能将上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近58%,说明传播方式和环境密切相关。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2项关键诊断方法

很多人去医院,总觉得检查花样繁多,其实应对上感,最关键的也就两项:

  • 🧫 咽拭子检测: 这项检查可以直接找出是哪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帮助医生判断用药方向。
  • 🩸 血常规: 通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区别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避免滥用药物。

有一位28岁的女白领,咳嗽发烧后要求拍胸片并检查各种项目,其实血常规和咽拭子结果就能明确诊断,让她安心不少。

📝 小建议: 担心检查的“放射性”或疼痛其实没必要,上述两项都不属于高风险检查,基本无创伤。

05 科学治疗4步走:抗生素该不该用?

  1. 对症处理: 采用退热、止咳、维持水分等措施,让身体舒服些,促进症状缓解。
  2. 抗病毒药物: 只有确诊为病毒感染时,才会根据医生建议短时间使用。
  3. 抗生素的问题: 很多人一得病就要求开抗生素,其实普通感冒90%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无用。门诊调查显示,60%的上感患者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这不仅影响恢复,还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4. 定期复查与自我监测: 若症状无明显缓解,建议3天内复诊,遵医嘱调整方案,切不可自行停药。
💊 实用提醒: 建议家中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但使用前先仔细阅读说明,并结合医生建议选择。

06 做好这5点预防:降低60%感染风险

  1. 💉 疫苗接种: 建议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也可根据政策补种,有助于大幅降低重症率。
  2. 🧼 勤洗手: 每次外出归来、用餐前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减少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3. 🌬️ 保持通风: 室内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15分钟,降低环境中病毒密度。
  4. 🥗 均衡饮食: 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有助于提升身体防御力。
  5. 🥤 每日足量饮水: 治疗或预防期间建议每日摄入水2000ml以上,促进代谢,缓解咽部不适。
🌟 研究提示: 做好上述5点,感染风险能降六成。

07 特殊人群注意:孕妇和儿童护理要点

群体 护理建议
孕妇 喉咙痛、咳嗽时尽量避免自行用药,必要时由医生开具安全药物。多休息、补充水分,并持续测温。若出现高热或咳喘加重,须及时到妇产专科医院就诊。
儿童 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病率是成人2-3倍。出现持续高烧、呼吸急促或精神反应低下,一定别拖。一些小朋友因不善表达不适,大人需要多关注其状态变化。

有位5岁的女童,连着几天反复高热,家长看着退了烧就没当回事,忽略了孩子精神萎靡,最终医院确诊为病毒性喉炎,幸亏及时救治完全康复。
这例子让人意识到,尤其是儿童和孕妇,上感绝不能大意。

📖 实用提醒

  • 病程超过3天,高烧不退务必就医,防止小病变重。
  • 感冒发热时,每日尽量保证2000ml水分摄入,特别是高龄和孕妇。
  • 家庭常用退热药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严格遵医嘱服用,避免药物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