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眩晕症:症状、治疗与预防

  • 25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眩晕症:症状、治疗与预防封面图

在医学检查中,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一份CT检查报告,患者进行了头颈部血管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较膨大,但未见其他明显异常。此外,胸部CT扫描发现右肺下叶存在一个肺大泡,但两肺野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正常参考范围下,颈内动脉应无明显膨大,肺大泡的出现可能提示某些潜在的肺部问题。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或移动。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疾病、脑血管问题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眩晕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

眩晕症的发病原因:

一、外周性眩晕(与内耳或前庭系统相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

机制 :内耳中的耳石(碳酸钙结晶)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头部移动时刺激半规管液体流动,引发短暂剧烈眩晕。

诱因 :常由头位改变(如躺下、翻身、抬头或低头)触发。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机制 :内耳淋巴液积聚过多导致膜迷路积水,影响前庭功能。

症状 :伴随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呈反复发作性眩晕。

前庭神经炎

病因 :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感冒)后引发的内耳炎症,导致单侧前庭神经损伤。

特点 :突发持续性眩晕(数小时至数天),无听力下降。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相关眩晕

常与突发性耳聋同时发生,可能由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引起。

药物毒性损伤

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化疗药或抗疟疾药物可能导致内耳中毒,引发前庭功能损害。

迷路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内耳炎症(如中耳炎扩散至内耳)。

二、中枢性眩晕(与脑部结构相关)

脑血管疾病

脑干或小脑缺血/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血等,影响前庭信号的传递和整合。例如: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如颈椎病压迫血管)。

中风导致延髓或小脑受损。

多发性硬化症

自身免疫反应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区域,影响前庭通路。

肿瘤

小脑、脑干或听神经瘤(如前庭神经鞘瘤)压迫相关结构。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

约1/3的偏头痛患者会出现眩晕发作,可能与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和血管痉挛有关。

可能伴随头痛、畏光或恶心,但也可单独出现眩晕(称为“偏头痛性眩晕”)。

脱髓鞘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的脑干或小脑病变。

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血压异常

高血压危象或直立性低血压(如突然起身时)可能因脑灌注不足引发头晕。

血糖异常

低血糖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导致脑功能紊乱,出现眩晕。

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病导致脑供血不足。

贫血或血液疾病

血红蛋白降低影响氧气输送至大脑和内耳。

感染性疾病

流感、新冠等病毒感染可能伴随眩晕;脑膜炎或中耳炎也可能间接引发症状。

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肾上腺疾病等影响神经系统稳定。

四、其他原因

心理因素

焦虑症、恐慌发作或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心因性眩晕,与自主神经失调有关。

视觉系统问题

视力异常(如屈光不正)或眼震颤可能影响平衡感。

颈椎病变

颈椎病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争议性原因,需结合其他证据)。

外伤

头部撞击、震荡或耳部损伤直接损害内耳结构或中枢神经系统。

五、注意事项

眩晕 vs 其他头晕 :

眩晕特指“自身或环境旋转”的感觉,而普通头晕可能由贫血、低血糖或心理因素引起。需通过详细病史和检查区分。

就医建议 :

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言语障碍、肢体无力),应及时就诊以排除严重疾病(如中风)。


可能疾病:颈内动脉膨大与眩晕症

颈内动脉膨大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损伤或其他血管疾病引起的。这种膨大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脑部供血,引发眩晕症状。颈内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其异常可能对脑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眩晕症的危害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长期未治疗的眩晕症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眩晕症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可能面临更高的跌倒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治疗方案:针对颈内动脉膨大与眩晕症

针对颈内动脉膨大和眩晕症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旨在改善脑部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包括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以恢复正常的血流。

预防措施:如何降低眩晕症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预防眩晕症的关键在于控制基础疾病和改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是预防眩晕症的重要措施。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降低眩晕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眩晕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临床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呼吁广大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及时就医,争取早日确诊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了解眩晕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但复杂的健康问题。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