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鼻炎与咽炎别混淆!3分钟教你区分与应对

  • 39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鼻炎与咽炎别混淆!3分钟教你区分与应对封面图

鼻炎和咽炎别混淆!3分钟教你科学区分与应对

01 鼻子堵、喉咙痛?其实两种病“聊天方式”不同

早上刚起床,发现鼻子不通气,一喝水又觉得嗓子像被砂纸蹭过,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就是“感冒了”。实际上,这可能是鼻炎,也可能是咽炎。两者在我们的生活里都很常见,但带来的麻烦各自不同。

鼻炎主要在鼻腔搞事情,表现以鼻塞为主,吸气都要费点劲;咽炎则更愿意“管”喉咙,让你觉得干、痒,甚至一说话嗓子就不舒服。别小瞧这点差别,对症下药就靠分清楚。

💡 小结:鼻炎重在“鼻”,咽炎着急在“喉”。区分它们,舒畅呼吸和顺畅发声都能更简单。

02 一张表格快速自查:鼻炎vs咽炎典型症状全对比

鼻炎 咽炎
初发(轻微时) 偶尔鼻痒、打喷嚏、轻度鼻塞 咽干、轻微不适、刷牙时咽部发痒
明显时 持续鼻塞、清涕不断、用口呼吸 嗓子痛、说话费劲、吞咽异物感
其它信号 鼻涕倒流、睡觉打呼噜 频繁清嗓、轻咳、晨起口苦
案例 🧑‍💼:35岁男白领,近期经常“睡不好”,早上总觉得鼻塞,醒来嗓子发干,经检查为鼻炎合并咽炎。
📌 注意:约40%的鼻炎患者会发展为咽炎,特别是症状久拖不愈时。

03 为什么会得鼻炎或咽炎?主要风险因素有哪些

  • 病毒感染:换季或者流感高发期时,鼻腔和咽喉黏膜很容易被病毒趁虚而入,引发炎症反应。
  • 过敏原作用:春季花粉、螨虫成了无形的“刺激物”,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出现鼻塞、流涕,甚至波及咽喉。
  • 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不佳时,污染物直达呼吸道。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严重时,鼻炎和咽炎的发病率可增加60%。
  • 干燥或冷热刺激:空调房、冬季取暖等导致空气干燥,黏膜变脆弱,易被微生物和刺激物入侵。
  • 抵抗力下降:长期熬夜、缺乏锻炼或慢性疾病影响机体防御功能,鼻、咽部变得更加脆弱。
📊 数据:鼻炎和咽炎在15-40岁人群中最为常见,工作压力大和环境变化多是重要诱因。

04 医生怎么看?常用检查方式解读

检查鼻炎和咽炎并不可怕,大多是无创或轻微不适而已。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做简单的视诊,仔细观察鼻腔、咽部黏膜情况。

  • 鼻内镜检查:一种细而软的镜子,轻轻一探就能看到鼻腔和鼻窦深处的秘密。
  • 咽拭子:用棉签取少量咽分泌物,几秒钟完成,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 必要时影像学检查:如CT等,评估是否合并鼻窦炎或其他结构异常。
👩‍⚕️ 别担心:上述检查都很安全,日常门诊就能快速完成。

05 科学应对:治疗选择和实用小建议

  • 药物治疗
    ① 过敏性鼻炎:首选鼻喷剂,配合口服抗组胺药。
    ② 感染性咽炎:确诊为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③ 症状较重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 物理辅助法
    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可冲刷鼻腔,减少刺激。轻度咽炎时,适当喝温开水或含润喉糖,能减轻异物感。
  • 生活调整
    增加室内湿度,避免环境过于干燥。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有助于身体局部修复。
✅ 治疗规范很关键,80%患者在规范用药后一周内症状改善明显。滥用药物、随意停药都容易让症状反复。

06 预防更重要!日常护鼻护咽小锦囊

  • 临睡前热水泡脚 助舒缓: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夜间鼻腔干燥的不适感。
  • 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清洁与保湿:可定期使用喷雾维持鼻腔湿润。
  • 多喝温水、增加蔬果 提升抵抗力:如苹果、橙子、花椰菜,富含维生素C,有助机体防御力提升。
  • 推荐使用加湿器 秋冬必备:能明显减少室内空气干燥以及呼吸道黏膜受伤风险。
  • 适量锻炼 增强体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 咽干时慢含无糖润喉片:有助于分泌唾液,对咽炎患者尤其有益。
🚩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或症状超过一周没改善,应该及时预约耳鼻喉医生,避免延误治疗。

📒 快速回顾与实用行动建议

  • 鼻炎不只是流鼻涕,鼻塞、呼吸不畅是警示;咽炎则关乎嗓子干痒痛。
  • 春秋交替、环境变化或空气污染,极易诱发两种“小麻烦”。
  • 规范诊治,能够让80%人群短期内症状减轻。
  • 预防和生活护理同样重要,从日常做好“小习惯”,鼻咽健康自然跟得上。
  • 亲自去医院确诊,是治愈快一步的关键。
🌱 行动建议:定期清洁鼻腔、保持良好作息,健康其实很简单。遇到疑惑,主动找专业医生聊聊,比自己瞎猜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