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别硬扛!3个信号+4招预防,呼吸顺畅其实很简单
01 鼻子总不通气?可能是慢性鼻炎在作怪
难得遇上大风天,很多人会一觉醒来觉得鼻子发堵,连续打好几个喷嚏。这种偶尔的小毛病,有时候一杯热茶、一阵活动身体后就好转。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换了季节、换了地方还是经常感到鼻腔不够通畅,甚至入夜时鼻塞明显加重,那就不能只当普通感冒看待了。说起来,慢性鼻炎其实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在临床上,这也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总让不少人有种“小问题缠身、大事耽误”的无奈感。
02 3个典型信号,判断慢性鼻炎其实不难
- 1. 持续性鼻塞
鼻子堵,有时候是左边通,右边塞,有时候鼻腔两侧都不畅。很多患者最明显的感受是:起床后鼻子特别难受,中午慢慢缓解,到了晚上睡觉又加重。
实际体验:一位34岁的公司职员,连续三个月晨起都有鼻堵、呼吸不畅,每次吹空调时都觉得格外不舒服,甚至打呼噜加重。 - 2. 黏稠鼻涕
慢性鼻炎不会像普通感冒那样总流清水鼻涕,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的鼻涕,且相对比较黏。有的人擦完不久又开始觉得鼻腔有堵感。
- 3. 嗅觉减退
闻不到早餐的香味?有慢性鼻炎的人,常常发现自己的嗅觉比以前变差了,喜欢的香水、饭菜香有时都变得模糊。有数据显示,慢性鼻炎患者出现嗅觉下降的概率比常人高近三倍。
症状表现 | 典型特征 |
---|---|
鼻塞 | 反复、全天,晨起和夜间加重 |
黏涕 | 鼻涕浓稠、量多,难以擤净 |
嗅觉减退 | 逐渐变差,香气、饭菜味道不敏感 |
03 为什么鼻炎总是反反复复?
- 1. 过敏原刺激(约六成患者)
像尘螨、花粉、宠物毛发这些,身边随时都有的“隐形敌人”,最容易引起鼻腔过敏反应。每年春秋季节或更换居住环境时,症状会加重。一项调查显示,60%的慢性鼻炎病例与过敏有关。
- 2. 反复感冒拖延
有人感冒时简单买点感冒药对付,结果病好鼻塞却没消。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时间一长,鼻黏膜充血增生,慢慢拖成了慢性鼻炎。
- 3. 鼻中隔偏曲
鼻子与生俱来的“结构问题”也容易导致气流受阻,增加炎症风险。情况严重时有可能需要专业干预。
- 4. 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说起来,有些慢性鼻炎和晚上胃酸“返流”相关。胃酸刺激到咽喉部,也会影响鼻腔健康,增加粘膜水肿概率。
04 慢性鼻炎就医时,医生都查什么?
- 1. 前鼻镜检查
这是最常用的手段,能够直接观察鼻腔黏膜、鼻甲有无肿胀、分泌物及结构异常,为判断慢性炎症和排除鼻腔结构性问题提供基础。
- 2. 过敏原检测
医生会建议部分患者做过敏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用来明确过敏相关性和指导后续管理。
- 3. 鼻窦CT(只在高度怀疑鼻窦炎时才需考虑)
普通慢性鼻炎,大多数不需要拍CT,只有鼻塞剧烈、面部胀痛、持续头痛时才考虑,主要用以排除鼻窦炎等复杂情况。
05 慢性鼻炎的治疗,都有哪些选择?
- 1. 鼻用激素:一线药物
鼻喷激素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炎症,是目前被广泛推荐的基础疗法。医生常会根据病情推荐1-3个月的疗程,按说明书或医嘱操作即可。
- 2.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研究发现,每天早晚用35℃左右温和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堆积的分泌物和过敏原被及时带走,坚持3个月大约70%的慢性鼻炎患者有明显缓解。
- 3. 微创治疗与神经阻断术
对于药物无效、严重影响生活的人群,医生可能考虑射频、冷冻等微创方法调节鼻甲或阻断异常神经反应。这类治疗通常在医院门诊局麻下完成,恢复快。
- 4. 联合个性化方案
有的患者体质特殊,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加用抗组胺药或改善嗅觉的辅助治疗。中成药在一些过敏反应明显的人群中也有应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06 4招实用预防,鼻炎发作其实可以说再见
- 1. 定时清洗鼻腔
生理盐水温和又实用。建议每天清晨和睡前各一次,水温保持35℃左右。这样能帮助带走鼻腔内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同时减少分泌物堆积。
- 2. 增强身体保暖
换季或环境温差大时,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早晚。衣领周围和口鼻可以用柔软的口罩或围巾遮护,减少冷空气刺激鼻部。
- 3. 主动控制过敏原
定期清理房间、空调滤网和被褥,合理安排宠物活动区域。适当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室内尘螨及花粉浓度。
- 4.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以及均衡饮食,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整体抵抗力。可以尝试每日慢跑、健走或瑜伽,选自己喜欢且容易坚持的方式最重要。
生活习惯 | 改善点 | 如何坚持 |
---|---|---|
清洗鼻腔 | 带走过敏原、减少刺激 | 早晚各一次,坚持3个月 |
保暖控温 | 减少鼻部血管收缩、预防症状波动 | 多备围巾/口罩,按气温增减 |
环境整洁 | 尘螨、花粉等减少 | 每周大扫除1次,床单勤换洗 |
运动锻炼 | 免疫力增强、症状减轻 | 找容易享受的项目,从每周2-3次做起 |
日子里有鼻炎,总觉得呼吸这件小事变得挺复杂。但其实慢性鼻炎大多数可以通过科学梳理生活习惯而得到缓解。用对方法、提早关注,慢性鼻炎并不可怕。遇到鼻腔相关问题不妨先自助排查,也别排斥门诊检查的建议,多争取主动和医生沟通,健康呼吸其实很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