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停?别把急性支气管炎拖成慢性病!
01 到底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
午后办公室里,谁咳了两声都能引来几道关心的目光。可有的人一连咳上好多天,喝水、含片,怎么也不见好。有朋友常说:“是不是感冒没好彻底?”其实,咳嗽久久不去,看似小问题,其实很可能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简单说,就是气管“水管道”内壁本来光滑,被病毒或细菌惹得红肿发炎,气道变窄、分泌物增多。不同于感冒多见于鼻子或者咽喉的不适,急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咳嗽,而且没有肺炎那种高烧、呼吸困难。和感冒的最大不同在于,感冒咳嗽通常5-7天就好,而支气管炎咳嗽常常拖得更久。
小结:气管通道变得粗糙敏感,就容易出现一阵又一阵地咳,让人寝食难安。
02 哪些症状一出现就要警惕?
出现以下几种变化时,建议及时关注:
- 🌙 夜间干咳,影响睡眠:本来只是白天偶尔“咳两口”,到了晚上咳得更厉害、总被憋醒,致使白天也没精神。
- 🟡 痰色变黄:起初可能没痰或是白痰,情况加重后变成黄绿色,提示身体在与外来“入侵者”作战。
- 🔥 胸骨后烧灼感:咳得胸口发热、灼痛,有时候甚至喘不过气。
⏱️ 3天症状无缓解应尽早就医
案例示范
一位28岁的职场女性,最近凌晨咳醒、白天乏力,咽喉无明感,痰从稀白转为黄色。前两天以为还和感冒一样,结果越拖咳得越狠。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出现夜间加重、痰色变化、胸部不适时,其实就该引起重视。
一位28岁的职场女性,最近凌晨咳醒、白天乏力,咽喉无明感,痰从稀白转为黄色。前两天以为还和感冒一样,结果越拖咳得越狠。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出现夜间加重、痰色变化、胸部不适时,其实就该引起重视。
03 为什么你会突然“中招”?
急性支气管炎多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有些你可能想不到:
- 🦠 病毒感染,占比近70%:医学界认为,七成的急性支气管炎病例都是因为流感病毒、鼻病毒“闯进”气管,让气道粘膜瞬间变得脆弱,易受刺激。
- ❄️ 冷空气刺激:冬季的时候,发病率能比其他季节高出40%。受凉后气道收缩、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就让病毒有机可乘。
- 🚬 吸烟、二手烟与粉尘:不仅直接“伤害”气管内壁,也会干扰正常的清除功能,增加感染机会。有烟瘾的朋友,复发几率更高。
📊 统计补充:
平时感觉健康的人,只要接触到恰当条件,也有可能“突然中招”。
发病率高峰 | 年均反复率 |
---|---|
冬季↑40% | 成人1-2次/年 |
平时感觉健康的人,只要接触到恰当条件,也有可能“突然中招”。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 👂 听诊器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捕捉”气管里的杂音,分辨是不是有炎症,判断是否涉及更深的肺部。
- 💉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简单抽血可以帮忙判断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决定后续用药。
- 🖼️ 其他排查:如果医生怀疑发展为肺炎,或怀疑其他复杂情况,才会考虑做胸片等影像学检查。
实例场景
45岁的男性工人,咳嗽并伴胸闷两天,因血检发现白细胞正常,排除了细菌性炎症,避免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这种例子其实不少,检查是合理选择用药的前提,不用抵触,也不必害怕。
45岁的男性工人,咳嗽并伴胸闷两天,因血检发现白细胞正常,排除了细菌性炎症,避免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这种例子其实不少,检查是合理选择用药的前提,不用抵触,也不必害怕。
05 科学治疗记住"3+3"原则
急性支气管炎治疗要点 | |
---|---|
3天观察期 | 病毒性支气管炎多为自限性 前3天密切观察变化 |
3类对症药物 |
|
⚠️ 滥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延长病程、增加耐药风险。
场景
35岁女性公司白领,仅因干咳就自行口服抗生素,结果症状拖了10余天且胃肠不适加重。
说明:药物使用最好按医嘱,不盲目“全靠自己”。
35岁女性公司白领,仅因干咳就自行口服抗生素,结果症状拖了10余天且胃肠不适加重。
说明:药物使用最好按医嘱,不盲目“全靠自己”。
06 咳嗽期间这样护理好得快
简单做法,可以让恢复更顺利:
- 💧 加湿器调节湿度:室内建议保持50%左右,相对湿润的空气可以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
- 🍯 蜂蜜水助眠止咳:睡前一杯温热蜂蜜水(1岁以下儿童禁用),不少人表示夜间咳嗽明显好转。
- 🚫 远离异味和烟雾:减少香水、厨房油烟、空气清新剂等刺激,避免气道再受“二次伤害”。
咳嗽体位引流姿势示意:
- 半躺:背后垫高30~45度,利于排痰
- 侧身轻拍背部:家人帮忙轻拍,帮助痰液排出
🔔 当然,如果持续高烧、喘憋、或咳血,要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