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别大意,科学应对你的气喘

  • 52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别大意,科学应对你的气喘封面图

别把气喘当小事!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的科学应对指南

最近有个朋友和我聊天时说,自己这两年每到换季总容易喘,有时候走快点甚至得停下来歇一歇。她以为是自己“上了年纪”,并没放在心上。其实,像这样不太明显的呼吸变化,很多人都会经历,只是容易被误解为体力不支或者小感冒。现实中,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这两类慢性病,正无声地影响着不少人的生活。

01 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类气喘吗?哮喘和慢阻肺的本质区别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叫慢阻肺)经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两种病根本不一样。
哮喘其实是一种气道遇到过敏原后容易“发脾气”的疾病,这种气道堵塞是可逆的。有时候晚上突然喘不过气、咳得厉害,发作后又能慢慢恢复。慢阻肺就完全不一样,它是由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引起的气道损伤,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症状多数时候都在,并会逐渐加重。

🟠 小贴士:哮喘的典型特征是可逆性气流受限,而慢阻肺则以持续、不可逆为主。
疾病名称 常见诱因 症状波动
支气管哮喘 遗传、过敏原 波动大,常夜间加重,可逆
慢阻肺 吸烟、有害气体 持续进行性加重,不可逆

02 哪些信号说明气道在呼救?可别误当“小感冒”

  • 🌙 半夜憋醒、胸口闷:比如有位68岁的男士,夜里突然憋醒,以为是饮食问题,结果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慢阻肺。
  • 🏃 爬楼梯时气短:平时上下楼梯本来没问题,突然气喘明显加重,比以前累很多。
  • 👃 运动后呼吸变急促:早期哮喘经常在剧烈运动后才觉得胸闷难受,稍一休息就能好转。
  • 晨起咳痰超3个月:长期吸烟者如果晨起时总咳白色或淡黄色痰,持续三个月以上,值得高度怀疑慢阻肺。
  • 🗣️ 说话多了也喘:不只是劳累,聊天一分钟就气短,要有警觉。
  • 🧑‍⚕️ 感冒后咳喘久久不愈:普通感冒一般一周能恢复,如果持续一两个月还总觉得憋气,应排查气道疾病。
🔹 提醒:如果你的咳痰在清晨超过3个月,请尽快去医院检查慢阻肺的可能。

03 气喘背后,到底是谁在作怪?危险来源分析

气道“不听话”的原因,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清楚——
(1)哮喘: 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侵入后,气道“一下子肿起来”,短时间内变窄狭。每次接触诱因,支气管就会痉挛,但休息加用药后大多可恢复正常。
(2)慢阻肺: 烟雾和有害颗粒让气道长期慢性炎症,随着年纪增长,气道逐步硬化变形,失去弹性,最终变成长期堵塞。
统计显示,40岁以后的高危人群,每年肺功能下降速度比健康人快三倍(Miravitlles et al., 2009)。

⚠️ 要留心:吸烟和反复接触污染物,是慢阻肺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有过敏体质的人,暴露在花粉季更容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

04 怎么确定是哪种气道问题?检查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很多人一听到“要查肺”,担心得不得了。其实,主流的呼吸道检查都是无创的。

  • 肺功能检测:通过“吹气”就能测出气流是否受限,整个过程只需5分钟,合格技师操作不适感很低。
  • 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用来判断你的气道能否变宽,结果对判别哮喘和慢阻肺至关重要。
  • 影像检查:胸部CT可以帮助发现气道壁的变厚或肺气肿改变。
  • 过敏原检测:如果怀疑哮喘,还可以配合皮肤点刺等小测试。
💡 小提示:常规“吹气”检查不损伤身体,配合医生完成就能获得初步诊断。
检查项目 适用疾病 作用
肺功能检查 哮喘/慢阻肺 判断气流受限类型
胸部CT 慢阻肺为主 检测肺气肿、气道结构
过敏原检测 哮喘 区分过敏性哮喘

05 药物治疗新进展:哮喘和慢阻肺怎样管控才科学?

目前,无论是哮喘还是慢阻肺,吸入用药是主流。通过雾化或吸入设备,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副作用比较小。治疗采取阶梯式策略,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和肺功能结果,动态调整用药。

药物类型 主要作用 常见副作用
吸入皮质激素 抗炎(哮喘必备) 口腔念珠菌(用后漱口可防)
支气管扩张剂 缓解气道痉挛(维持/急救) 心悸、震颤
抗胆碱药 慢阻肺用,减少分泌物 口干、尿潴留
注意:日常用药包括2类——维持用药和急救药(如沙丁胺醇)。别将两者混用,否则可能加重发作。

06 日常防护篇:三件小事,帮你把肺功能养回来

  1. 🚭 培养零吸烟习惯:不管你吸了多少年,什么时候停下都不算晚。可以先尝试一周不碰烟,然后延长到一个月,用具体计划慢慢坚持下去。
  2. 💨 学会腹式呼吸:深呼吸时腹部自然隆起,每天早晚练5分钟,有研究证明这种呼吸方式对提升肺活量非常有效(Spruit et al., 2013)。
  3. 🏡 改善家中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更换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宠物毛发等过敏原的积累。
🎯 技巧:腹式呼吸养成后,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20% 左右,坚持锻炼对慢阻肺和哮喘患者都有好处。
我曾经见过一位50多岁的女性,早年因哮喘发作频繁,却一直依赖口服急救药,直到吸入激素规范治疗后明显好转。还有一位70岁的男性吸烟三十余年,得了慢阻肺,但通过科学的呼吸锻炼和环境改善,他的生活质量比想象中乐观得多。呼吸道问题不可小视,但也没有那么可怕。关键是及早识别、科学管理,踏实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就能帮你的肺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GINA Report.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3 report.
  3. Miravitlles, M., et al. (2009). COPD: a global perspective. Respir Med, 103(8), 1229-1238.
  4. Spruit, M.A., Singh, S.J., et al. (2013). An official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 key con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ur Respir J, 41(1): 180–189.
  5. Bousquet, J., et al. (2010).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10 Revis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