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医疗急救:脑干出血的信号与处理方法

  • 4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医疗急救:脑干出血的信号与处理方法封面图

脑干出血:这些信号一出现,别慌!科学应对能救命

01 脑干出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危险?

有时候人体会突然“罢工”,像是突然失去了协调、呼吸变得急促,家属以为只是低血糖或者小中风,殊不知这背后可能是脑干出血。说起来,脑干很像身体里的“中央调度台”,它管着心跳、呼吸、血压这些最核心的生命活动。

脑干位置特殊,是大脑底部的窄小通道区。只要这里一点点出血,可能短时间内就会影响呼吸、心跳甚至意志清醒状态(Mayer & Rincon, 2005)。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因为脑干周围空间很小,一旦积血会迅速“挤压”最关键的神经核团。医学统计发现,脑干出血的致死率远高于其他类型脑出血(Kase et al., 1994)。

Tips
  • 脑干像电路板中的主控芯片,任何障碍都可能让身体“失灵”。
  • 普通中风可以慢慢观察,但脑干一旦出血,每一分钟都很要紧。

02 身体发出这3个信号,可能是脑干在"求救"

  • 1. 突发剧烈头痛
    有的患者上午还在跟同事聊天,突然就像后脑被锤了一样,痛得自己都愣住了。这种急剧的头痛和一般感冒或偏头痛不同,短时间内从“还好”到“难以忍受”。
  • 2. 喷射性呕吐
    听起来有些突兀,实际上是因为脑干控制着呕吐中枢。脑干出血时,呕吐是毫无预兆且十分猛烈,一次次喷出,不伴有胃部疼痛。举个例子,52岁的张先生在下楼时突然头痛并多次吐出午饭,随后坐到了地上。
  • 3. 意识障碍
    不少家人会觉得亲人突然“走神”或者对话迟钝,有人刚刚还正常,几分钟后人却叫不醒。其实是脑干的意识调控区域受损。简单说,看到身边人突然说话没精神,或是长时间昏沉,需要引起警觉。
⚡ 抢救时间
  • 黄金时间在6小时内(Mayer & Rincon, 2005),早一步就医,恢复希望大一分。

03 好好的为什么会脑干出血?

很多患者没有出过大事故,生活也很规律,为什么还会中招?归根结底,脑干出血大多和血压飙升或者血管天生异常有关。

原因 具体机制 比例
高血压 血压反复高,微小动脉长年累月承压,终于有一天承受不住“炸裂” 约70%(Kase et al., 1994)
脑血管畸形 先天性的动静脉团,血流紊乱,一旦血管壁过薄就有破裂风险 约10%
其他 外伤、脑动脉瘤破裂、血液病影响 少见
🔍 风险提示

很多患者并无明显不适,脑干出血往往毫无预警。不夸张地说,长期高血压控制不好时更应警醒。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会不会有风险?

真遇到疑似脑干出血,最快捷的办法是头颅CT。几分钟就能看出有没有出血,位置和大致范围都能显示清楚。部分轻微漏诊的情况,医生可能会用MRI进一步判定。需要手术或复杂病因时,一般还会安排脑血管造影来查“血管地图”。

检查方式 优点 不足/风险
头颅CT 速度快,出血很清楚 少量辐射,对身体无明显伤害
MRI 发现小出血病灶灵敏 价格高,急诊用得较少
脑血管造影 定位血管问题,辅助判断 轻度创伤,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
小提醒
  • 常规CT辐射量很小,远低于一年里自然吸收到的环境辐射。
  • 真实风险多来自病情延误,而不是检查本身。

05 从急诊到康复:治疗手段全解析

处理脑干出血,是医生、护士、康复师组成的团队“接力赛”。每一步都很关键,不能靠单打独斗。

急性期(0-48小时)

  • 降压:使用特定降压药,调整到安全水平,避免血压猛降。
  • 降颅压/止血:用药物减轻脑压,必要时用止血药物。
  • 手术(适应症):重度出血、脑水肿时,神经外科考虑血肿清除或减压。

恢复期(2天后)

  • 运动/肢体康复:循序渐进训练肢体、协调性,有专人指导。
  • 语言/吞咽训练:部分患者需言语治疗师介入。
  • 药物巩固:继续稳定血压、相关辅助药物。
💡 实用建议
  • 治疗流程不是“一条龙服务”,而是分阶段、多学科管理。
  • 恢复期提早介入康复,大大减少后遗症风险(Heerema et al., 2022)。

06 出院后做好这4件事,预防二次出血

正确习惯比一切神药都更重要。出院可不是“解放”,而是养成长期健康习惯的新起点。

习惯/措施 实用建议
血压监测 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波动,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药物调整 按时服药有益,切勿随意停减药,定期复诊后才微调方案
合理饮食 新鲜蔬菜(补充钾元素),全谷粮食(有利于心脑血管),适量摄取高蛋白食物
康复训练 每天持续康复锻炼,避免久坐不动,可询问康复师制定个性计划
✨ 温和提醒
  • 有过脑干出血史的人,每3~6个月随访一次是有好处的。
  • 有任何头晕、呕吐、意识混乱要第一时间就医。

参考文献

  1. Kase, C. S., Furlan, A. J., & Weir, B. K. (1994).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25(6), 1080-1090. https://doi.org/10.1161/01.STR.25.6.1080
  2. Mayer, S. A., & Rincon, F. (2005). Initial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2(7), 778–788.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42984
  3. Heerema, J., van der Worp, H.B., Jüttler, E., et al. (2022).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actical Neurology, 22(1), 615-622. https://doi.org/10.1136/practneurol-2021-0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