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感冒or上呼吸道感染?别让肺炎吃了亏!

  • 51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感冒or上呼吸道感染?别让肺炎吃了亏!封面图

感冒还是上呼吸道感染?别等拖成肺炎才后悔!

01 “感冒”并不简单:究竟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最近又开始早晚乍暖还寒,家里两个娃,一个大人,不是咳嗽就是流鼻涕,都觉得只是普通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 这样的场景相信不少家庭都遇到过,不过,感冒其实只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里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上感主要是鼻腔、咽喉、喉部等区域短时间发生的炎症。大约七成病例都是病毒惹的祸,常见的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
很多人会将流感、感冒混为一谈。其实,流感一般起病迅猛,高烧头痛、肌肉酸痛更明显,而普通感冒多数症状较轻,发热不高。

类型 起病速度 典型症状 是否高烧
普通感冒 缓慢 打喷嚏、咳嗽、喉咙痒 多为低热或无发热
流行性感冒 很快 高热、肌肉酸痛、头痛 经常高于38.5℃
✨ 小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是医学诊断,普通感冒、流感、咽炎其实都属于它的大小分支。

02 哪些症状是危险信号?

起初多是鼻塞流涕、喉咙发痒、偶尔咳嗽,这些早期症状常常容易被当做“小毛病”忽略。不过,有三类表现要格外警觉——

  • 持续高热三天以上: 某位38岁的男士连烧四天,体温始终在39℃左右不退,已不属于普通病毒性感冒。
  • 咳痰明显变黄绿色甚至带血: 如果痰液颜色发黄发绿,且量较多,甚至有血丝,很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尽快就医。
  • 呼吸困难或气喘: 51岁的女性,起初只是喉咙疼,发展到爬楼就气短,呼吸急促,这时就不能再拖了。
🔎 关注重点: 儿童、老人一旦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哪怕没有高烧,也要及时去医院!普通症状短暂,无明显加重,可在家观察1-2天。

03 为什么上呼吸道感染会反复?

有些人觉得“最近怎么才好两周,又感冒了?”
一方面,病毒“家族”极其庞大。以鼻病毒为例,医学界已经确认100多个不同亚型。每次感染获得的抗体只对某一种有效,换个病毒很容易又中招。
另一方面,身体的防御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熬夜、焦虑、长期吸烟或常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会让呼吸道黏膜表面“护卫军”——纤毛和分泌物免疫力下降,研究显示吸烟的人这项防御力较健康人低五倍(参见Brogden, 1992)。

📈 相关数据: 一项针对城市上班族的统计显示,年均感冒频率与睡眠不足密切相关(Tan et al., 2017)。

04 检查需要做哪些?

不是每次发热、咳嗽都要大动干戈检查。实际上,大多数上感不需要特殊检测。

  1. 血常规 + C反应蛋白: 对判断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非常有帮助。白细胞偏高且CRP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否则多为病毒。
  2. 咽拭子检测: 仅当有流感症状需要区分流感病毒时,医生会建议采集。
  3. 胸部X光检查: 只有医生怀疑肺炎或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出现咳血等时才要考虑。

🧾 小结: 擅自要求各种检查没必要,也会增加负担。每种检查有其特定适应症,听医生建议最省心。

05 用不用吃药?服药有哪些讲究?

说起来,病毒性感染大多无需用抗生素。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无助于消除“感冒病毒”。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镇痛药物可缓解症状。
真正需要抗生素的通常是确诊有细菌感染,例如出现高热、干咳转为脓痰,或医生判断有并发症的情况时。

情境 推荐用药 注意事项
明确病毒性感染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退烧药间隔≥4小时
细菌性感染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必须足疗程,不可半途停
💊 服药提醒: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被称为“无声的健康危机”。除非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导致,绝不要自己乱吃。

06 并发症有哪些不容忽视?

多数上呼吸道感染都会自行缓解,但发展为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不得不防。

  • 中耳炎(儿童多见): 有位4岁女童,鼻塞流涕一周后,突然喊耳朵疼,医生检查确诊为中耳炎。这类并发症多发生在儿童,因为儿童咽鼓管发育不完善,细菌易“爬”到耳朵,引起感染。
  • 心肌炎(运动后发生): 23岁的大学生因“带病运动”,上呼吸道感染未彻底好转就跑步,几天后突然感到心慌、胸口不适,被诊断为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有时进展快,需格外小心。
  • 肺炎(老年高危): 70岁的老人因早期症状被认为是“普通感冒”,后出现剧烈咳嗽、咳血,影像学证实为肺炎。这是中国老年人呼吸道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警觉信号:耳痛、持续咳血、心悸等症状出现时,不要自我拖延,及时复查最安全。

07 如何科学预防和自我管理?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关键是提升自身防护力和科学应对初期症状。具体建议如下:

✨ 保持水分充足: 多喝温水,每日1.5-2L,帮助稀释分泌物,利于排毒。
🥗 新鲜蔬果: 如猕猴桃、芥蓝——富含维生素C,助力免疫,建议日常搭配水果沙拉食用。
🥚 优质蛋白: 鸡蛋、牛奶、瘦肉——有助修复身体损伤,建议早餐或晚餐各搭配一次。
🏃‍♂️ 适度锻炼: 慢 jogging、太极等,每周两至三次,有助提升呼吸道黏膜的健康状态。
💉 接种疫苗: 流感季节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可以将并发症风险降低近40%。
🏥 就医建议:
  • 退烧药服用间隔≥4小时,不可超量服用
  • 抗生素必须按完整疗程服用,哪怕症状缓解也要坚持
  • 咳嗽超过2周、或症状突然加重时,尽快带检查胸片

🔖 参考文献

  • Brogden, K. A. (1992). Host defense mechanisms of the lung: 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2(4), 715-727.
  • Tan, C. S., Chen, S. S., & Ho, C. H. (2017). Sleep duration and the risk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leep, 40(6), zsx070.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3). Influenza (Seasona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