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等耳朵发炎了才重视!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麻醉安全秘诀
方志杰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62次播放
我是曹文亮医生,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麻醉科。上周遇到一位71岁的老爷子要做股骨手术,家属围着我问个不停:"老人这么多慢性病,麻醉会不会有危险?"其实啊,这种担忧很常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年骨折手术的麻醉那些事儿。
想象一下,麻醉医生就像高空走钢丝的演员,要在"让病人睡得好"和"保证生命安全"之间保持完美平衡。特别是对合并多种慢性病的老人,这个平衡更难把握。我们科最近有位患者,既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帕金森病,就像一辆老车同时亮着多个故障灯。
这类患者麻醉时有三个"雷区"要特别注意:1️⃣ 血压波动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2️⃣ 血糖控制不好影响伤口愈合;3️⃣ 帕金森药物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所以术前我们会做全面评估,就像给老房子做结构检测,每个隐患都要排查清楚。
很多人以为全麻就是"睡一觉"那么简单,其实对老年人来说,我们更倾向选择椎管内麻醉(半身麻醉)配合镇静。这就像给房间局部装修而不是全屋拆改,既达到手术要求,又减少对全身的影响。
但具体选择还要看患者情况:骨质疏松严重的可能不适合椎管内麻醉;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要考虑超声引导;凝血功能异常的更要谨慎。就像裁缝量体裁衣,没有最好的麻醉方式,只有最适合的方案。
手术结束只是成功了一半!老年人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俗称"麻醉后变糊涂"),这跟药物代谢慢、脑供血不足都有关。我们有个"三早原则":早活动、早进食、早清醒。就像唤醒休眠的电脑,要循序渐进地恢复各系统功能。
疼痛管理也很讲究,既要有效镇痛,又要避免阿片类药物过量导致呼吸抑制。现在我们常用多模式镇痛,就像组合拳,把不同机制的止痛方法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记住这三点,您就是老人的健康守护者:1. 术前如实告知所有用药史;2. 理解麻醉医生的风险评估;3. 术后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老龄化社会里,我们都要学会用科学方法关爱银发族。
方志杰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62次播放
陆欢主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7次播放
张少杰主治医师|南京市大厂医院
99次播放
沈通桃主任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185次播放
韩斌啸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65次播放
张广超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7次播放
孙大贺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110次播放
朱国汉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5次播放
孙大贺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80次播放
闫玉伦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147次播放
李晓方主治医师|抚顺顺城疾控家园预防接种门诊部
112次播放
陈璐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339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