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88个
文章

高血糖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高血糖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慢性疾病,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高血糖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了解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最近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50岁男性患者,因高血糖和眩晕问题前来就诊。虽然这是一个具体的病例,但类似的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本文将以此引出糖尿病这一常见而又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疾病,并详细解读其相关问题。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症状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失效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多饮、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等。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ADA, 2020)。当血糖水平过高时,会导致一系列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则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和眼睛等多个器官(WHO, 2016)。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高血糖眩晕是糖尿病的典型急性并发症之一。当血糖水平骤升,身体无法及时适应,患者可能会感觉眩晕甚至晕厥。这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则更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根据研究,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2010)。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此外,糖尿病还是引起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持血糖稳定对预防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根据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药物、饮食和运动的综合管理。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及其他注射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高血糖眩晕的患者,及时补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可以迅速降低血糖水平,缓解症状(ADA, 2020)。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血糖监测设备和胰岛素泵等应运而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手段。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或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类的摄入。其次,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2002)。此外,规律的运动对于降低血糖水平非常有效。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压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WHO, 2016)。前沿治疗技术与心态调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的治疗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智能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还为彻底治愈疾病带来了希望(Melton, 2011)。面对糖尿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共同努力,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总之,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糖尿病,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引用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 Diabetes Care. 2020;43(Suppl 1):S1-S212. WHO. 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2016.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Diabetes mellitus, fasting glucose, and risk of cause-specific death. N Engl J Med. 2010;364(9):829-841.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N Engl J Med. 2002;346(6):393-403. Melton DA. Stem cell therapy for diabetes. Nature. 2011;414(6865):92-97.

王俅俅主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耳鸣、眩晕和高血糖——别掉以轻心!

耳鸣、眩晕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别掉以轻心!
03:03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耳鸣引发的眩晕,还有和糖尿病、高血糖的关系。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耳鸣、头晕,休息一下就好了,真的不需要太担心吗?其实背后可能还藏着其他问题。 耳鸣和眩晕在许多患者身上是成对出现的,这是为什么呢?耳鸣和眩晕可能和微循环障碍有关。简单来说就是耳朵里的血液流通不太正常,内耳里的结构很精密,供血一旦出现问题,信号传导和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耳鸣甚至头晕。 除了耳朵的问题,还有另一种可能:我们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会损害到微小血管,也就是微循环的供血,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耳朵的症状。比如一些长期高血糖的患者,会发现自己头晕加重,甚至感觉伴随视物模糊。这可不是简单的‘头晕’或者‘休息不好’那么简单,一定要非常警惕! 我们在诊室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比如某个55岁的女士,早年发现血糖偏高,后来确诊是糖尿病,一直在吃降糖药控制,但最近发现时不时会很眩晕,甚至坐着不动也头晕,还伴随耳鸣。这种情况常见也容易被忽视,因为患者会以为只要控制血糖就够了,可实际上,耳鸣和眩晕可能提示有潜在血管问题。 至于耳鸣和眩晕,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像银杏叶提取物,同时配合必要的神经调节药物,有些患者还需要中药类的睡眠调节剂改善休息质量。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所以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耳鸣、眩晕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千万不要拖着不看医生。因为它可能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更可能反映了心脑血管系统出问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脑血栓或者轻微的脑梗等问题。 健康是全方位的,耳鸣和高血糖看似是独立的问题,但其实是相关联的。这也是我们医生一直提醒您的原因。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注重细节,守护好自己的耳朵、眼睛和血糖!

李巍主治医师|沈阳市皇姑区新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掌握高血糖的战斗秘诀

掌握<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的战斗秘诀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且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高发。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管理饮食和运动,还需定期使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相关背景、降糖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最新的医学研究,让读者更科学地管理自身健康。健康是一生的财富,管理糖尿病则是通往这一财富的重要一步。糖尿病及其治疗的背景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效应受损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类。根据《中国公共卫生》的报道,近年来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需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的绝大多数,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管理2型糖尿病的核心是控制血糖水平,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药物的作用机制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二肽基肽酶-4 (DPP-4) 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例如,格列美脲片是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而盐酸二甲双胍片则通过降低肝糖异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糖效果。此外,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则通过抑制DPP-4酶,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药物的临床应用糖尿病药物有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患者可根据医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例如,片剂和胶囊通常用于口服,而注射液则直接通过皮下注射吸收,适用于需要快速降糖效果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如口服药物方便使用,而注射药物起效更迅速。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指示执行,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和安全性。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大多数降糖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是2型糖尿病,但每种药物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有所不同。例如,格列美脲片适用于需要较强胰岛素分泌刺激的患者,但对于肝功能不全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禁用。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该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免使用禁忌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同时,还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糖水平,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对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格列美脲片通常在早餐前服用,以利用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药物剂量需个体化调整,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患者应该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和超剂量用药,否则可能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药物的相互作用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药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降糖药与抗高血压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彼此的疗效。此外,格列美脲片与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此,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和中草药等,以便医生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概念包括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误用和滥用。据《柳叶刀》的研究报道,长期滥用降糖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肝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频率。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监督,确保其正确用药。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药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患者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依赖状态。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科学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种类或用量,以免造成依赖性。对于已经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戒除依赖需要依靠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管理。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戒除方法,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患者需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密切合作,逐步戒除药物依赖,恢复健康生活。科学用药,保障健康正确的药物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通过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用药的意识。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饮食管理和适当运动,以辅助药物治疗。此外,定期复查和监测血糖水平,也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总结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个全面、持续的管理过程,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当科学使用药物,定期就医,并与医疗团队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本文的讲解能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降糖药物,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疾病,保障自身健康。引用文献1. 中国公共卫生,《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现状调查》,2020.2.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2021.3. The Lancet,《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a》,2020.4.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in Diabetes Management》,2021.5. Nature Medicine,《Mechanisms of Ac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in Type 2 Diabetes》,2021.6.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019.

吴艳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糖和高血压—你该知道的关键知识!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和高血压—你该知道的关键知识!
01:49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关于高血糖和高血压的一些重要知识。尤其是针对像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1级这样的问题。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许多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控制不佳往往会带来很多不便和风险。首先,我们来聊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导致血糖升高。这个病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它会对全身各个器官产生影响,尤其是心脏、肾脏和眼睛。今天我们具体聊的是一位78岁的老年朋友,他在8年前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最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血糖的升高会带来很多麻烦,例如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脏病、中风等。这位老年朋友在1年前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因为出现了肢体末端麻木和视力模糊等问题,他来医院再次就诊。接下来再谈谈高血压。高血压是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状态,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病的风险。高血压病1级,意味着血压水平在轻度升高范围内,但长期不控制也会有很大的健康隐患。血压的控制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在医学上,控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不仅仅依赖于药物,还需要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配合。例如,病人需要合理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规律运动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和血压,让整体身体机能更好。这位老人家就是因为通过改善饮食和运动,配合药物治疗,才得以对病情有所控制。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2型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我们都需要重视并进行正规治疗。如果你或者家人有类似症状,及时就医是非常关键的。在医生的指导下,相信病情一定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我是你的医生,希望今天的视频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高血糖和高血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回复大家。谢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周维天副主任医师|岳池县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逆转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逆转<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
03:06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2型糖尿病这个常见却又让人头疼的疾病。咱们有位患者,78岁,男性,发现自己血糖升高整整一年了。那么这个疾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一起揭开谜底。 2型糖尿病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简单来说,就是你吃进去的糖分,无法及时被分解利用,长时间下来,糖分在血液中堆积,就造成了高血糖。 咱们这位患者在去年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以后,间断性地使用了一种叫达格列净的药物,效果还不错。但最近他没有再坚持服药,血糖再次升高,达到了10.1mmol/L。正常的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5.6mmol/L以下。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继续用药呢?其实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定期复查和长期用药都是非常烦心的事。 所以,各位朋友,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是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合理用药,并注意生活习惯。有哪些药物能够帮助大家控制血糖呢?我们医生推荐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这种药物是一种DPP-4抑制剂,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效果很好。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重中之重。定期监测血糖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麻烦,但它能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饮食方面,要控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些低GI值(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比如绿叶蔬菜、粗粮和鱼类。 运动同样重要,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糖。记住,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而是要在安全范围内的坚持。 咱们的患者还没有任何家族遗传病史,也没有过敏史,这说明他的糖尿病主要还是由于老年之后代谢能力下降和生活方式不佳导致的。各位朋友,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家族史就高枕无忧,99%的健康其实是靠后天维护的。 总之,2型糖尿病虽然让人烦恼,但只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管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生活方式调整,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希望大家还能从这位患者的病例中得到一些启示,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 掌握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如果你还有更多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是医生谭敏,我们下期再见!

谭敏主任医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糖,你了解多少?—糖尿病不是小问题!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你了解多少?—糖尿病不是小问题!
02:12

今天我们来聊聊糖尿病,特别是消渴病。这个病例来自一位84岁的老年患者,她患有糖尿病多年。糖尿病在中医里也被称为消渴病,是一种因为体内胰岛素不足或作用受阻,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带来很多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大部分人可能觉得糖尿病只是个“多尿多饮多吃”的小毛病,其实不然。像这位患者,她的检测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异常,比如前白蛋白、隐血甚至白细胞都有异常。这些指标显示,她的身体内部正经历着持续的炎症反应和器官损害。 你知道吗?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偏高,可能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患者在这个案例中,呈现出“气阴两虚证”。中医认为,糖尿病不仅仅是糖代谢问题,更是整体机能的失衡,即气虚和阴虚。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通过现代医学的手段来控制血糖,还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患者服用了中药“G甲消渴丸”,这类药物通过调理脾胃、补充气阴来帮助稳定血糖。此外,这类药物还对长期慢性病引起的身体虚弱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控制体重。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提醒大家要定期体检,尤其是老年人。及时发现和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糖尿病的风险是可以有效管理的。 好的,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您有所收获,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朱晨菲主治医师|上海市黄浦区顺昌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警惕耳聋与高血糖的隐秘关系—听力健康不容忽视!

警惕耳聋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的隐秘关系—听力健康不容忽视!
03:1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话题——耳聋和高血糖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发现听力突然下降,别急着给自己贴上“只是老了”的标签,我们还有很多可能需要科学分析和专业判断的原因! 耳聋,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听力下降的情况,其实并不简单。有些耳聋可能和代谢问题相关,比如高血糖。高血糖不仅影响全身的血管健康,也会损害内耳的微血管循环。高血糖状态下,内耳的微循环容易出现缺氧、营养不足,长此以往就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我们在门诊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他们是因为其他问题,比如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而来问诊的,却在解问中发现,他们长期以来感到听力模糊、有耳鸣等症状。这时候,我们就会建议做进一步的听力检查。我们一定要尽早发现,及时干预。 那么,如果你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是不是对听力问题更加需要注意呢?答案是肯定的。长期高血糖会让血液黏稠度升高,影响血管的弹性。听觉系统是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的部位,一旦“供养”不上,听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更重要的是,听力一旦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恢复起来非常慢,甚至无法完全恢复。 如何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呢?首先,控制血糖是关键!坚持用药,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听力问题的基石,此外,合理饮食让血糖和血脂都处于健康水平,才能为血管“减负”。 另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是,听力也是要“保养”的。定期做听力检测,特别是对已经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病史的人群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当然,耳聋和血糖并不是孤立的个例。在高血糖患者中,还会伴随着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这么说,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那如果发现听力异常,该怎么办?先别慌,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做个专业的听力检测,查一下血糖、血脂等指标,配合医生评估。如果需要用药调整或者耳科治疗,一定要尽早介入。 最后提醒大家,听力问题常常和年龄、疾病一起悄悄找上门来,但它绝不是不可对抗的!科学的管理,健康的生活习惯,时刻注意血糖血压的控制,就可以让我们的耳朵保持“年轻”的听觉力。 关注听力健康,从现在开始!保护听力,不让耳朵和糖尿病“背锅”!谢谢大家的观看,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陈宝珠主治医师|长春街道水岸社区卫生服务站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