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625个
视频

高血压患者必看!如何有效管理高血压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必看!如何有效管理<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
03:20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如果管理不好,它可能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脏病、中风和肾病。不少患者在首次确诊后就不知道该怎么长期管理自己的血压,今天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高血压。其实,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而大多数患者都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明显原因的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非常重要。像这位47岁的患者,他的血压控制得还不错,BP是129/81mmHg。但要注意的是,血压控制得好,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最好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一天可以测量两次,并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给医生提供更详尽的信息。除了定期监测血压,饮食管理是高血压患者不能忽视的一环。低盐饮食是必须的,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大家把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另外,多吃一些富含钾、钙和镁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和牛奶,这些矿物质对血压控制有帮助。除了饮食,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者骑车。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体重管理也是重中之重。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升高血压。我们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保持健康体重。BMI(体重指数)在18.5到23.9之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后,规律服药也很关键。像我们的患者,医生为他开了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每天一次。如果你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如果你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和医生联系。我还要强调的是,定期随访非常重要。高血压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定期到心内科做检查,跟医生沟通你的血压变化和任何不适,调整治疗方案,这是控制好血压的关键。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血压不可怕,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它完全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到医院来咨询。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于瀛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应对?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该如何应对?
02:20

大家好!我是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肋骨骨折,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遇到肋骨骨折时该怎么办。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身高168厘米,体重60公斤,住在上海。这位患者因为肋骨骨折来到急诊外科,通过检查发现他右侧第7到11根后肋骨折了,还伴有胸腔积液。他同时也有高血压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小心。肋骨骨折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意外摔倒或者交通事故中常常发生。肋骨骨折会导致剧烈的胸痛,特别是在呼吸、咳嗽或者移动时。胸腔积液是肋骨骨折后可能出现的一个并发症,这个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及时处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肋骨骨折的处理更加复杂。首先我们要控制住血压,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更多的出血和并发症。医生会通过药物来调整血压水平,并且会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或深呼吸,以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位患者有胸腔积液。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通常会根据情况复查,如果积液量增多,为避免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多数是需要胸腔穿刺引流的,高血压患者在应对肋骨骨折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平时要减少盐分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骨折恢复期间,需要选择一些轻柔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最后,我们还要提醒大家,肋骨骨折的康复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6到8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并且避免再次受伤。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遇到类似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健康平安是最重要的!

祝涛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防线——全面了解高血压及其相关问题!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的健康防线——全面了解<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及其相关问题!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防线——全面了解高血压及其相关问题!高血压是一种困扰全球上亿人群的慢性疾病,作为一个发病率极高的现代“隐形杀手”,它与许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老年人群中,患病比例显著上升。如果您或家人曾经经历过高血压、不适或其他相关症状,今天这篇文章会帮助您全面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如何合理治疗以及有效预防的关键措施。本文特别围绕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相关内容展开,让您科学掌握健康知识,远离高血压的威胁。警惕高血压的常见伴随病症——究竟可能预示着什么?高血压本身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它往往不会“单打独斗”。正在服药控制血压的同时,许多人可能还会遇到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共病。这些疾病听起来复杂,但都是与高血压息息相关的“兄弟病”,它们常常协同影响并增加严重后果的风险。具体来说,长期血压无法稳定控制会使血管内壁持续受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冠心病的幕后黑手,还会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常感头晕、头响的症状可能与低灌注或脑部小血管病变相关,这说明高血压对全身多器官的危害是一种“积累效应”。此外,血压过低也可能带来问题,尤其是在服药控制后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如某些患者因为药物调整,收缩压明显下降),这容易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甚至增加跌倒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需要密切留意伴随症状,避免因过低血压引发新的问题。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防治结合,以科学为本治疗高血压的核心在于降低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慢性器官受损。医生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病程、伴随疾病以及既往的药物反应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针对高血压,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干预手段。不同类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然而,药物配服需要精确控制剂量,患者不得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2. 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高血压患者同样需要严格约束生活习惯。比如减少钠盐摄入(控制盐量在每日5g以内),多食用富含钾、镁的蔬菜和水果,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3.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若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或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案会更加复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需要调节血脂水平、控制尿酸、保护血管健康,以减轻疾病叠加对躯体的伤害。4. 心理健康管理:高血压与心理压力密不可分。过度焦虑、情绪波动会加重血压波动。因此,患者需要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点滴做起,构建健康屏障高血压其实是可防可控的。即便家族中有高血压史,也不必过于担忧。了解预防措施并付诸实践,可以有效地延缓甚至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以下几条预防措施尤为关键:1. 控制盐分摄入:盐分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平时烹饪时少放盐,同时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2. 维持适当体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幅提高。通过适量运动(如每天快走30分钟以上)和控制饮食热量摄入,可以达到良好的体重管理。3. 戒烟限酒:吸烟会对血管造成损害,酒精则影响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应尽可能戒烟并避免过量饮酒。4.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早期症状隐匿,定期检测血压是“优质防线”。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需要每周至少测量两次血压。5. 按时服药并规律复查:确诊高血压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服药,不得随意停药,同时定期复查血压和血液指标。未来展望:高血压治疗的医学新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高血压的治疗也在不断发展。例如,近年来兴起的肾交感神经消融术,为某些特殊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基因疗法、大数据智能血压追踪等新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些技术进步意味着更好的控制条件和生活质量。然而,医学进步不能替代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患者及家属应始终关注现有的健康资源,听从专业建议,不断改进健康习惯。如果不幸罹患高血压或者其并发症,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态。高血压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病症,它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但并不会妨碍我们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家属也应给予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帮助其建立良性的生活和治疗习惯。总之,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科学的干预和早期的预防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家属朋友,都需要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将高血压的危害降至最低。

张伟珍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眩晕、耳鸣、高血压——老年患者如何科学应对?

眩晕、耳鸣、<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老年<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如何科学应对?
03:34

大家好,我是您的家庭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眩晕、耳鸣和高血压。这些症状看似普通,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老年人都会遇到。它可能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感觉周围环境在旋转。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内耳问题、脑部供血不足,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如果经常出现眩晕,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耽误治疗。 耳鸣也是老年人常见的困扰之一。它可能是耳朵本身的疾病,比如听力退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比如高血压或糖尿病。耳鸣虽然不致命,但长期存在会影响睡眠和情绪,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如果出现耳鸣,建议尽早检查,找到根本原因,对症治疗。 高血压是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它本身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不控制会损害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和保持心情愉悦。记住,控制血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 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更需要特别关注。这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比如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定期随访也很重要,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管理需要全家人共同参与。家属要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鼓励他们按时服药,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老人有眩晕、耳鸣或其他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更好地了解眩晕、耳鸣和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科学应对这些健康问题。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您的家庭医生。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朱晓红副主任医师|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街道新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患者必看!必备医学知识大揭秘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必看!必备医学知识大揭秘
01:48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血压,这个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的问题。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血压过高。这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引发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中风、心脏病等。根据病例的描述,这位66岁的患者有高血压的临床诊断。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其实是高血压的幕后黑手。比如,饮食过咸、长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等。了解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预防和管理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这位患者使用了几种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这几种药物在控制血压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且各有特点。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以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则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来降低血压。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属于ACE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一种酶的活动来降低血压。那么,为什么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呢?这其实是因为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血压,并降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不同药物的搭配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大伙儿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组合哦。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除了定期服药,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少盐少油,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运动方面,建议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至少30分钟的活动时间可以帮你有效降低血压。精神健康也很重要。高血压和心理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瑜伽、冥想或者听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定期监测血压也是必须的,可以借助家庭血压计,每天测量记录,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高血压虽然看起来很让人头痛,但其实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它,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更多的帮助,欢迎来找我或其他专业医生,我们会用心为你解答。记住,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血压的问题,及时进行医学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祝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过上幸福的生活!

杨云主治医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49岁患者突发哮喘急性发作!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

49岁<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突发哮喘急性发作!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一定要注意!
03:16

惊! 49岁患者突发哮喘急性发作!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那就是哮喘急性发作。我们今天的病例是一位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49岁男性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并伴有高血压病。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们对哮喘急性发作及其风险因素的思考,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实用的健康知识。 首先,这位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间,经常出现急促的呼吸、喘息以及胸闷等症状。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症状其实是因为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加以及气道过敏反应引起的。如果您或者身边有人也有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以免病情加重. 这位患者不仅有哮喘,还患有高血压病。而哮喘和高血压这两个疾病叠加在一起,会增加病人的健康风险。所以,对于年龄较大、有高血压史的哮喘患者,一定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血压。高血压会让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这样在哮喘发作时,会更加危险。 在这个案例中,医生为患者开了几种药物来缓解症状。其中包括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孟鲁司特钠片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舒张气道,减少炎症,从而缓解哮喘的症状。大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不要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哮喘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需要特别注意。比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减少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活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哮喘患者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免疫力。 哮喘急性发作和高血压哪一个都不是小问题,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您有类似症状或者患有其中一种疾病,请务必保持与医生的密切联系,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观看,祝大家健康快乐!我们下期再见!,

肖莲春主治医师|西昌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冠心病和高血压:74岁患者的挑战!

冠心病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74岁<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的挑战!
01:37

冠心病和高血压:74岁患者的挑战!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冠心病和高血压。我们有一位74岁的患者,她生活在上海市,身高158厘米,体重67公斤,他的临床诊断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三级。是不是有点吓人?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呢?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说得简单一点,冠心病就像是心脏的“动脉管道”被垃圾堵住了,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压,尤其是三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达到180mmHg或以上,或者舒张压达到110mmHg或以上。如果血压长期居高不下,血管壁会变得僵硬、厚重,甚至会撕裂。这两种疾病经常一起出现,因为它们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比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 对于我们这位患者,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银杏叶片和替米沙坦片。银杏叶片主要是用于改善微循环,缓解由于血液黏稠度过高导致的小血管堵塞问题。替米沙坦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和血管损伤的风险。 银杏叶片的用法是每日三次,每次19.2毫克。而替米沙坦片则是每日一次,每次80毫克。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疾病,千万不要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或频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很多人会问,得了冠心病和高血压还能过正常的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指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完全可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最重要的一点是,定期复诊,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冠心病和高血压。记住,不管是什么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如果您觉得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不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杨翠主治医师|上海市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患者必看——不知道这些,血压控制难上加难!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必看——不知道这些,血压控制难上加难!
04:26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血压这个常见却又让人头疼的健康问题。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心血管健康也是一大威胁。因此,科学管理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要分享一个典型病历案例,并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的管理建议。我们的这位患者,来自上海,74岁,男性。他有高血压的病史,长期规律服药,病情控制得比较平稳,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样的情况在高血压患者中非常常见,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更好地管理高血压。首先,我们来谈谈血压的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管理高血压的基础。很多人对血压测量不够重视,甚至买了血压计也懒得用。其实,自我监测血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在血压测量时,要注意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测量前半小时不饮茶不吸烟。在这个病历中,患者的血压数据缺失了,显示为“0/0 mmHg”。这是一个常见的记录错误,但也提醒我们,定期记录血压数据非常重要。准确的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再来看看患者的用药情况。这位患者使用的是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每天口服一片。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记住,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量。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都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因素。我们的这位患者体重是78公斤,身高172厘米,体重指数(BMI)大约为26.4。适当的体重管理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另外,心态的管理也不容忽视。高血压患者常常容易情绪波动,所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可以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增强身心健康。在辅助检查方面,这位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在正常范围内,这对于整体健康状况的控制也是一个好信号。但是,定期体检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心电图、超声等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任何懈怠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因此,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生活方式调整,都需要持之以恒。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高血压。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次再见!

常顺主治医师|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高血压的隐形危害——50岁患者的故事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隐形危害——50岁<span style="color: #da4707">患者</span>的故事

惊!高血压的隐形危害——50岁患者的故事高血压,俗称“无声杀手”,常常潜伏在我们身边,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通过一位50岁上海市患者的故事来揭示高血压的隐形危害。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病,全球数亿人受到它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许多人对高血压的危害缺乏充分了解,使得这一疾病在早期阶段往往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本篇文章通过这位50岁患者的病例,帮助读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无声杀手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压力长期高于正常水平。一般而言,成年人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首先,从病理上讲,高血压会使得动脉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致使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进而增加心脏负担,使得心脏在长期高负荷下容易发生肥大和心力衰竭。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2018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增加了2倍以上。对于脑部的影响,高血压更是罪魁祸首之一。高血压会引发脑血管壁的病变,使得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脑出血。另一个突出的影响是脑梗塞,即由于高血压引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脑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据《柳叶刀》杂志2017年的一项研究,高血压是全球脑卒中的首要原因,约占脑卒中总发生率的一半以上。治疗高血压——药物与生活方式双管齐下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大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ACE抑制剂等。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联合用药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019)。在临床中,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作为一种常见的降压药物,常用于高血压的长期管理。然而,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增加体力活动、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等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控制饮食总量,减少盐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策略。预防高血压——从生活细节做起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应当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遗传史、饮食习惯不良、体重超重及缺乏运动人群,尤为重要。首先,日常饮食要保持平衡,减少高盐、油腻食品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此外,限酒控烟、维持正常的体重、食用低脂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其次,适度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弹性。此外,心理压力的管理同样关键。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适当的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有助于舒缓压力,从而间接地降低血压。高血压的治疗前瞻——博弈中的新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革新。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例如,基因编纂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看到了通过基因治疗根除高血压的希望。《自然》杂志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有望针对特定的高血压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彻底治愈遗传性高血压。此外,植入式设备如肾动脉去神经术(RDN)等新兴技术也在不同研究中展现了降低血压的潜力。在一次由《柳叶刀》发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肾动脉去神经术显著降低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2020)。尽管这一技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其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当然,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患者和家属的心态调整及支持仍然是关键。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非常重要。正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建议,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同时通过支持小组、家庭与朋友的鼓励,保持心理健康。家属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血压变化,定期协助复诊,确保用药从不间断。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参与共同锻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ypertension. Accessed March 1, 2021.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18. The SPRINT Research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 N Engl J Med. 2015. Fuster V, Kelly BB (eds). Promot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Critical Challenge to Achieve Global Heal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0. Neal B, MacMahon S, Chapman N, et al. Effects of ACE inhibitors, calcium antagonists, and other blood-pressure-lowering drugs: results of prospectively designed overviews of randomised trials.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Lancet. 2000.

王伶俐主治医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