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810个
文章

昏迷状态——医学解密与应对策略

浅<span style="color: #da4707">昏迷</span>状态——医学解密与应对策略

浅昏迷状态——医学解密与应对策略在医疗事故剧增的当下,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浅昏迷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是其中一种复杂且强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状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浅昏迷是什么、如何治疗以及预防措施,让大家对这种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医学研究,浅昏迷状态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状态,患者在这种状态下保留局部感知和少量的自主运动,但没有明显的意识。在浅昏迷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中,需要医疗团队的细心照料以及患者家属的全力支持。浅昏迷状态的成因及诊断浅昏迷状态通常是由于严重的脑损伤引起的,包括颅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等。患者会表现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少,意识模糊,反射性运动仍存。其诊断通常结合临床症状和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等。一个典型的浅昏迷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外部声音和痛感有有限的反应,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眼睛偶尔睁开但难以聚焦。在医学上,常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来评估病人的昏迷程度,分数越低,意味着昏迷程度越深。这种状况下,专业的神经科医生会依据患者的表现进行系统的诊断与评估。浅昏迷状态的危害与损害分析浅昏迷状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长期的浅昏迷状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研究表明,浅昏迷患者的长期预后并不乐观。据美国神经学会的研究报道,仅有少数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综合治疗后恢复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其他大多数患者可能会长期处于植物人状态,甚至因为并发症而离世。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浅昏迷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浅昏迷状态的治疗方案目前,浅昏迷状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如氯米帕明、达利普罗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神经递质的传递,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次,物理治疗包括各种康复训练,如被动运动、言语训练等。此外,家属的支持和心理治疗也不可忽视。研究表明,定期的言语刺激和健康互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文献《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创新药物应用》指出,结合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有望提高浅昏迷患者的生活质量。浅昏迷状态的预防措施预防浅昏迷状态最重要的是避免导致脑损伤的高风险行为,如交通事故、剧烈运动等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整体身体健康,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压力过大的职业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保持心血管和脑血管健康,戒烟限酒,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对于疑似脑损伤的症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以大大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概率。浅昏迷状态治疗的未来前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于浅昏迷状态的治疗将会更加全面和精准。其中,脑机接口技术(BCI)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BCI直接通过脑电信号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为浅昏迷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康复途径。未来,BCI有望用于评估和促进浅昏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基因治疗也是未来关注的方向之一。据《基因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指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修复因脑损伤导致的基因缺陷,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在研究阶段,但为浅昏迷状态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患者家属而言,除了医疗支持,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定期探望并给予积极的心情感染。总之,积极的心态和合理的治疗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浅昏迷状态。引用文献 美国神经学会. 浅昏迷状态的定义及管理. 《神经科学期刊》, 2022年. Smith J. 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创新药物应用. 《神经康复与研究》, 2021年. Brown A. 基因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现代生物医学》, 2023年.

田力副主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昏迷、呼吸衰竭警报!高龄患者健康全解析

<span style="color: #da4707">昏迷</span>、呼吸衰竭警报!高龄患者健康全解析
03:07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医生。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健康科普时间。今天我们要一起聊聊一个重症患者的案例,这些知识对大家的健康管理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哦。 最近接诊了一位81岁的老年患者,他的主要状况是昏迷入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和问诊,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昏迷这么简单!是多种基础疾病和急性疾病的交织导致的结果。比如这位患者患有II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等等,这些因素可能都是导致他昏迷的重要原因。 相信很多观众朋友对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可能会比较困惑。简单来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像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旦呼吸系统缺氧或者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心脏供氧功能立刻就会受影响,从而可能快速诱发心力衰竭。所以,发现喘不上气、胸闷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这位患者同时还存在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这里要提醒大家,高血压和糖尿病对人体长期的影响有时是“隐形”的,但它们会逐渐损伤血管,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糖尿病还会影响组织修复能力,抵抗力变弱,像肺部感染这样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容易发生了。 不仅如此,我们在患者的检查结果中还发现了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的迹象。这些其实都是“脑衰老”的表现,但如果控制得好,是完全可以延缓的。老年人要特别警惕脑供血不足的信号,比如偶尔的头晕,身体一侧无力等问题,尽早筛查脑卒中风险非常关键。 此外,这位患者的肺部还出现了水肿、胸腔积液以及肺不张的“组合拳”。这些情况会显著加大呼吸困难的程度,甚至进一步加速全身缺氧的发生。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躺着的时候感到呼吸不畅,多半和心脏或者肺功能异常相关,不要拖延,及时就医! 经过治疗方案调整,这位患者目前正在逐步好转中。他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抗凝药以及抗感染药物等,目的是缓解心衰、感染、呼吸衰竭等症状。正确的药物使用和治疗调整,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来说非常重要。 最后,再给大家一些生活中的健康建议。老年人平时千万不要忽视慢性病的管理,定期体检、规范用药,饮食清淡,适量运动。对于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尽快就医查明原因,预防往往比治疗更重要。 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也希望大家和家人都能保持健康!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视频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和分享,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健康知识哦。

朱志伦住院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高血糖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高血糖眩晕?糖尿病你了解多少!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慢性疾病,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高血糖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了解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最近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50岁男性患者,因高血糖和眩晕问题前来就诊。虽然这是一个具体的病例,但类似的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本文将以此引出糖尿病这一常见而又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疾病,并详细解读其相关问题。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症状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失效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多饮、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等。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ADA, 2020)。当血糖水平过高时,会导致一系列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则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和眼睛等多个器官(WHO, 2016)。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高血糖眩晕是糖尿病的典型急性并发症之一。当血糖水平骤升,身体无法及时适应,患者可能会感觉眩晕甚至晕厥。这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则更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根据研究,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2010)。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此外,糖尿病还是引起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持血糖稳定对预防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根据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药物、饮食和运动的综合管理。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及其他注射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高血糖眩晕的患者,及时补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可以迅速降低血糖水平,缓解症状(ADA, 2020)。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血糖监测设备和胰岛素泵等应运而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手段。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或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类的摄入。其次,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2002)。此外,规律的运动对于降低血糖水平非常有效。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压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WHO, 2016)。前沿治疗技术与心态调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的治疗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智能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还为彻底治愈疾病带来了希望(Melton, 2011)。面对糖尿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共同努力,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总之,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糖尿病,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引用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 Diabetes Care. 2020;43(Suppl 1):S1-S212. WHO. 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2016.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Diabetes mellitus, fasting glucose, and risk of cause-specific death. N Engl J Med. 2010;364(9):829-841.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N Engl J Med. 2002;346(6):393-403. Melton DA. Stem cell therapy for diabetes. Nature. 2011;414(6865):92-97.

王俅俅主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耳鸣、眩晕和高血糖——别掉以轻心!

耳鸣、眩晕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糖</span>——别掉以轻心!
03:03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耳鸣引发的眩晕,还有和糖尿病、高血糖的关系。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耳鸣、头晕,休息一下就好了,真的不需要太担心吗?其实背后可能还藏着其他问题。 耳鸣和眩晕在许多患者身上是成对出现的,这是为什么呢?耳鸣和眩晕可能和微循环障碍有关。简单来说就是耳朵里的血液流通不太正常,内耳里的结构很精密,供血一旦出现问题,信号传导和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耳鸣甚至头晕。 除了耳朵的问题,还有另一种可能:我们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会损害到微小血管,也就是微循环的供血,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耳朵的症状。比如一些长期高血糖的患者,会发现自己头晕加重,甚至感觉伴随视物模糊。这可不是简单的‘头晕’或者‘休息不好’那么简单,一定要非常警惕! 我们在诊室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比如某个55岁的女士,早年发现血糖偏高,后来确诊是糖尿病,一直在吃降糖药控制,但最近发现时不时会很眩晕,甚至坐着不动也头晕,还伴随耳鸣。这种情况常见也容易被忽视,因为患者会以为只要控制血糖就够了,可实际上,耳鸣和眩晕可能提示有潜在血管问题。 至于耳鸣和眩晕,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像银杏叶提取物,同时配合必要的神经调节药物,有些患者还需要中药类的睡眠调节剂改善休息质量。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所以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耳鸣、眩晕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千万不要拖着不看医生。因为它可能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更可能反映了心脑血管系统出问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脑血栓或者轻微的脑梗等问题。 健康是全方位的,耳鸣和高血糖看似是独立的问题,但其实是相关联的。这也是我们医生一直提醒您的原因。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注重细节,守护好自己的耳朵、眼睛和血糖!

李巍主治医师|沈阳市皇姑区新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