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受伤后昏迷?警惕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3个危险信号
01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是什么病?
说到头部受伤,可能不少人第一反应只是“肿块”或者“破了点皮”。其实,头骨里的大脑远比表面受伤更要紧。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是因头部受到撞击,导致脑部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简单来说,这种出血是在大脑软膜和蛛网膜之间悄悄发生的,很容易被忽略,却异常凶险。
这种情况对孩子、老人来说尤其危险。许多严重的脑外伤患者,就是因为短时间内未被发现蛛网膜下出血,诱发意识障碍、甚至命悬一线。
要特别说明,创伤后需要手术的患者,手术和麻醉过程本身也隐藏不少风险,稍有不慎,可能加重病情。所以,这种出血绝不是“小问题”。
02 出现这些表现,务必尽快就医 🚑
- 头痛加重:不是普通的闷痛,而是持续性、明显加重,止痛药效果也不理想。
- 频繁呕吐:一天内出现多次,尤其是伴随恶心持续。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比如家里人突然说话答非所问、无法叫醒,或对周围反应迟钝。
03 外伤为什么会引发脑部出血?
大脑被包裹在多层保护膜里,正常时这些膜之间不该有血液。不过,遇到猛烈撞击,脑内细小血管就会被拉伸、撕裂,血液顺着破口流出来,于是在蛛网膜下腔慢慢积聚。
- 年龄:老年人脑组织萎缩,血管脆弱,轻微磕碰也可能出血。
- 高血压病史:血管承受能力下降,更易出血。
- 服用抗凝药:比如长期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人,血液不易凝固,出血量更大。
04 手术前必须做的3项关键检查
检查项目 | 主要作用 | 临床意义 |
---|---|---|
头部CT扫描 | 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及范围 | 帮助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手术 |
神经系统评估 | 评估清醒程度、肢体反应 | 了解患者基本神经功能,为手术风险分级 |
凝血功能检查 | 检查血液是否容易凝固 | 提前发现凝血异常,减少手术中出血风险 |
05 麻醉和手术,怎么做到安全?
不少人对脑部手术麻醉有担心,其实,现代手术麻醉已经非常精细。对于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麻醉医生会选择既能保护脑功能,又能平稳循环系统的个性化药物组合,还要时刻监控颅内压,避免诱发新的损伤。
另外,手术中采用显微镜和微创技术,可以精准清理血肿、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 🌡️ 动态调节麻醉药量,防止呼吸抑制
- 💉 必要时即时补充止血药或输血
- 📈 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脑功能异常即刻处理
06 术后恢复,这些注意更关键 ⏳
- 伤口护理: 保持切口干燥,每天用无菌材料轻轻擦拭,防止感染。
- 限制剧烈活动: 头部手术后的一周内,避免跑跳、弯腰、搬重物。
- 定期复查: 按医生建议回医院进行神经评估和影像复查,一般手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各查一次。
- 多进食鱼、坚果和新鲜蔬菜,有助于神经修复
- 别自行增减药物,有事随时和医生沟通
07 最后的提醒,别怕细心观察
实际上,大多数头部外伤患者都能顺利恢复。不过,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像是一个隐藏的“小麻烦”,一旦拖延,后果往往超乎想象。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人或身边人头部受伤后,身体状态出现持续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大信号,千万不要自己“扛一扛”。
身体的信号,值得用心对待,这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