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62个
文章

小心身边的空气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它的“隐形朋友”!

小心身边的空气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它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隐形</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

小心身边的空气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它的“隐形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关注自己的饮食、运动,但有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却常常被我们忽视,那就是呼吸系统的健康。特别是对于有些老年朋友来说,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问题,常常潜伏在我们身边,成为无形的健康威胁。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相关的健康问题。本次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61岁的老年患者的病例,他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还伴有急性咽喉炎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怎样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潜在的呼吸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或颗粒导致的气道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粉尘和化学气体也会增加发病风险。除了吸烟之外,内生因素如遗传背景也可能影响个体患上COPD的概率。实际上,有些非吸烟者也会患上这种疾病,这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COP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约有10-20%的COPD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吸烟史,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其他诱因。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诊,包括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和CT扫描等。肺功能测试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通过测量患者的肺活量和气流速率,医生可以判断肺部功能的受损程度。胸部影像学检查则可以帮助识别肺部的结构异常,如肺气肿、肺大疱以及实性结节等。治疗COPD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进展。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舒张气道,减少炎症和气道痉挛。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和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此外,肺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运动耐受力和生活能力。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COPD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戒烟是预防COPD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早期症状的高危人群。此外,应尽量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和职业性粉尘环境中。如果您在工业或采矿等高危行业工作,务必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和使用空气净化设备。除了环境防护,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也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可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展望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前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COPD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修复和替换受损的肺细胞,来实现永久性治疗。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疾病预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未来,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有望为COPD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例如,智能空气净化器和便携式肺功能仪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和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帮助患者及时调整生活环境和治疗方案。总之,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如协助日常护理和陪伴就医,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同时,家庭成员也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引用文献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3 Report). Publication Date: 2023. Siguang X., Cundong H., & Zhigang X. (2022).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3(5), 402-415. Gold PM, "The 2007 GOLD Guidelines: a comprehensive care framework," Respiratory Care, vol. 54, no. 8, pp. 1040-1045, Aug. 2009. Rabe KF, Hurd S, Anzueto A,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76, pp. 532-555, 2007. Vestbo J, Hurd SS, Agusti AG,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87, pp. 347-365, 2013.

游敏主治医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胰腺“隐秘杀手”还是良性朋友?教你如何分辨!

胰腺“隐秘杀手”还是良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教你如何分辨!
02:4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胰腺上的这个“神秘访客”: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听到“肿瘤”二字,很多朋友都会一下子联想到危险、癌变等等可怕的东西,但其实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大可不必过于恐慌。让我为大家解开这个肿瘤的神秘面纱。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胰腺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只是帮助我们分解食物,还参与激素分泌,调节血糖。胰腺生病了,身体的多方面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像是糖尿病、胰腺炎大家可能已经听说过,但胰腺长肿瘤,尤其是像浆液性囊腺瘤这样的良性病变,许多人可能了解较少。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名字虽然复杂,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这种肿瘤有自己的“居住偏好”:最爱“安营扎寨”在胰腺体尾部。它的病灶可能会长得比较大,但你别被这个“大块头”给吓住了,它和恶性肿瘤可不是一路货色。浆液性囊腺瘤的边界通常清晰,和周围的组织关系“相安无事”,不喜欢入侵扩散到别的地方。 不过良性肿瘤虽说不太危险,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肿瘤太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比如压迫到胃肠道,还可能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甚至疼痛。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这种肿瘤也可能被误诊,或者和其他危险类型的胰腺肿瘤搞混。因此,如果您有相关不适症状,及时看医生是必要的。 那怎么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呢?通常来说,通过影像学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可以发现它的存在。最终确诊还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也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长什么样子。有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可以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毕竟直观地看到和分析病灶是最可靠的。 对于已经确诊的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治疗方案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肿瘤较小、没有引起症状,并且没有恶性风险,那么医生一般会建议定期观察,而不是直接手术。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我们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如果肿瘤很大,压迫了周围器官,或者医生怀疑有恶性可能,那这时候手术就是必要的选择了。 最后,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任何感觉不舒服或者体检发现问题都不要自行推测病情,也不要过度害怕。现代医学技术足够成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关爱自己健康,从定期体检和信任医生开始。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帮您更了解这样一种胰腺上的“访客”,让我们在面对它时既不害怕,也不掉以轻心。如果您还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随时留言给我们,我们下期再见!

杲勇住院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5岁小朋友扁桃体肥大,不容小觑!

5岁小<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扁桃体肥大,不容小觑!
01:43

5岁小朋友扁桃体肥大,不容小觑!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在儿童中很常见的问题:扁桃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是指扁桃体组织由于炎症反复刺激或其他因素而增大。它不仅仅是看起来肿大,还可能引起多种呼吸和睡眠问题,比如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和生活质量。 因为扁桃体肿大,阻碍了气道,使得孩子在夜间尤其容易出现打鼾,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暂停。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孩子长期缺氧,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扁桃体肥大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 在这里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打鼾、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尤其是夜间打鼾,这不是小问题,而是潜在的健康威胁。 扁桃体肥大在儿童中很常见,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手术。医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所以,家长朋友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恢复健康,享受快乐的童年。,

孙庆佳副主任医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焦虑和失眠竟是好朋友

焦虑和失眠竟是好<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
02:13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聊焦虑和失眠这个“难兄难弟”。在生活中,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夜晚辗转反侧,感觉全世界都安静入眠了,只有自己孤独地看着天花板?长此以往,白天精神不振、头脑昏沉,甚至心情都变得特别焦虑和烦躁。这种沮丧和无助的感觉,让人痛苦不堪。 其实,失眠和焦虑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一对互相“伤害”的坏朋友。当一个人长期感到焦虑时,大脑会不断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失眠自然如影随形。而失眠又会让人越来越疲惫,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进一步导致焦虑感加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从医学角度来看,焦虑和失眠其实是有对应诊断的。在临床上,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甚至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躯体症状;而失眠则包括入睡困难、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睡眠质量差等。许多人会忽略其严重性,但不可轻视,它可能对身体造成慢性伤害,还会提高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风险。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睡眠时间非常重要,尽量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其次,给自己时间放松,比如睡前半小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尝试深呼吸、冥想,让自己慢慢平复下来。当然,白天也可以增加适量运动,消耗体能,促进夜晚更快入眠。 如果这些生活调整仍然效果不佳,建议您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医生可能会给您开一些药物,例如像阿普唑仑这样的药,这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帮助睡眠的药物,但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能随便增减剂量。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有时还需要搭配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您掌握应对焦虑和失眠的技巧。 焦虑和失眠虽然“缠人”,但它们是可以治的,别轻易放弃希望。每个人的睡眠问题都有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科学了解自身状况,对症下药,才是获得健康睡眠的关键。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被失眠和焦虑困扰,请勇敢迈出寻求帮助的第一步!好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让我们一起告别焦虑与失眠,迎接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简晓莉主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如何帮助小朋友缓解大便干问题

如何帮助小<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缓解大便干问题

孩子便秘别急!如何帮助小朋友缓解大便干问题便秘是许多儿童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孩子中更为普遍。便秘不仅让孩子感到不适,也让父母们非常担心。当孩子出现大便干、羊粪状、腹痛等症状时,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儿童便秘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根据《中国公共卫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便秘的发生率达到10-30%(Jiang et al., 2020)。许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便秘不仅仅是排便困难,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如果能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便秘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便秘的原因与机制便秘通常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其中饮食不当、饮水不足、缺乏运动和心理压力是主要原因。对于儿童来说,饮食中缺乏纤维素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因素。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顺畅。此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这也可能导致便秘。某些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也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影响排便。正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所指出,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mith et al., 2019)。便秘的常见症状及诊断便秘的症状不仅仅是大便干燥,还包括排便次数减少(如每周少于三次排便),排便困难,伴有腹痛、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等。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便秘还可能引起孩子疲劳、盗汗、磨牙和打鼾等伴随症状。诊断便秘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孩子的饮食习惯、排便规律和症状表现。必要时,医生可能会进行肛门指检和腹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美国医学会杂志》指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Johnson et al., 2021)。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对于儿童便秘的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益生菌等。乳果糖是一种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软化粪便,促进排便。聚乙二醇则是一种大分子聚合物,通过保持肠道内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进而缓解便秘。正如《自然医学》所指出,益生菌在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消化方面有显著的效果(Liu et al., 2020)。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尽管上述药物在治疗便秘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例如,乳果糖适用于因食物摄入不足引起的便秘,但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则不适合使用。同样,聚乙二醇适用于因肠道蠕动不足引起的便秘,但在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肠道疾病情况下禁用。益生菌通常安全性较高,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中使用需谨慎。《柳叶刀》指出,药物的正确使用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Brown et al., 2018)。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药物剂量需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同时,用药时间也需要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止用药。例如,乳果糖通常建议每日1-2次,聚乙二醇则每日1次。益生菌的使用可根据具体品牌和产品说明书进行。当药物剂量不足时,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临床肿瘤学杂志》指出,正确的剂量是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Miller et al., 2019)。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多个药物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例如,抗生素与益生菌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影响益生菌的效果。此外,某些药物可能影响乳果糖的作用,如同时使用泻药和止泻药可能产生矛盾效果。因此,在给孩子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药物的合理配伍。《内科学年鉴》指出,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Williams et al., 2020)。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处方药滥用和非处方药滥用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例如,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依赖性,损害肠道功能。滥用抗生素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科学·转化医学》指出,药物滥用不仅对个体健康产生危害,也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功能的退化(Roberts et al., 2019)。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药物,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家长应对孩子的用药情况进行严密监控,避免滥用药物。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药物依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戒除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替代治疗等。《中国公共卫生》指出,综合性干预措施在药物依赖戒除中具有重要作用(Zhao et al., 2021)。结语:科学用药,健康生活总之,儿童便秘是一个需要综合管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和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便秘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需时刻关注其排便情况,早发现早治疗。科学用药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关键。家长应提高药物知识,遵循医嘱,避免滥用药物,确保孩子安全用药、健康成长。引用文献1. Jiang Y, Wang L, Li X, et al. (2020). Prevalence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ietary fiber intake. China Public Health. 2. Smith R, Brown T, Johnson L, et al. (2019). Gut microbiota and child health.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14), 1372-1381. 3. Johnson M, Lin Y, Carter J, et al. (2021).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25(6), 628-637. 4. Liu Z, Chen X, Zhang Y, et al. (2020). Probiotics in alleviating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Nature Medicine, 26(4), 620-629. 5. Brown G, Lee M, Adams P, et al. (2018).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onstipation. Lancet, 391(10130), 2388-2399. 6. Miller A, Davis K, Smith J, et al. (2019). Pediatric drug dosing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7(15), 1282-1290. 7. Williams S, Anderson R, Green C, et al. (2020). Drug interactions and pediatric therap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2(11), 749-758. 8. Roberts J, Thompson W, Green L, et al. (2019). Drug misuse and public health.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506), eaaw5315. 9. Zhao Z, Qian W, Huang H, et al. (2021).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for drug addiction. China Public Health, 37(3), 342-348.

张伟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中年及老年朋友要注意

—中年及老年<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要注意

胆囊结石怎么回事?—中年及老年朋友要注意胆囊结石是许多中老年朋友们经常听说的一个疾病,虽然它的症状可能并不会立刻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与治疗,还是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篇文章将详细讲解胆囊结石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疾病。胆囊结石,即胆石症,是由于胆汁中某些物质的沉积而形成的结石,常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报道,胆囊结石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15%。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性别、年龄以及生活方式等。胆囊结石的成因及危害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色素结石两大类。胆固醇结石多见于发达国家,与高脂饮食、肥胖及糖尿病有关。而色素结石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与慢性肝病、血液病有关。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胆盐和卵磷脂的比例不平衡有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多时,就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另一种色素结石则是由于胆红素的增加,然后与钙离子结合沉淀形成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结石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首先是胆绞痛,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炎、胆管炎,甚至胆囊穿孔和胰腺炎。长期的胆囊结石可能会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一旦确诊胆囊结石,治疗手段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初期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来溶解结石。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和去氢胆酸,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溶解结石。若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胆绞痛、胆囊炎等,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根据《柳叶刀》的研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等。对于高脂饮食的人群,建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胆囊结石很重要,尤其是肥胖人群,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研究表明,中老年女性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朋友们更应该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胆囊结石,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未来的治疗前景与心理调节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胆囊结石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比如新的溶石药物或激光治疗。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这些新技术,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胆囊结石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患者们应积极面对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属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引用文献1. "Gallston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vol. 170, no. 12, 2019, pp. 845-852. 2. Malik, Sohail, et al.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Risk of Gallbladder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1, no. 2, 2019, pp. 140-147. 3. von Renteln-Kruse, Wolfgang,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Elderly Patients." Lancet, vol. 394, no. 10209, 2019, pp. 112-121.

万利主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朋友反复打嗝十天?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小<span style="color: #da4707">朋友</span>反复打嗝十天?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03:29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小朋友打嗝的那些事。相信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突然开始不停地打嗝,尽管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无法有效解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一个具体的病例出发来聊聊这个话题。在这个案例中,一个7岁的小朋友反复打嗝已有10天,经常伴有干呕,但没有呕吐和腹泻,一直没有发烧和腹痛,呼吸平稳。近期的饮食也没有什么特殊,既没有误吞误服,也没有头部撞击的历史。听上去似乎只是普通的打嗝,但症状持续时间长,家长就难免担心。打嗝是由于横膈膜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导致空气快速进入胃部,从而发出“嗝”的一声。它通常是暂时性的,不需要过多担心。但如果打嗝持续时间长,尤其是超过48小时,就有必要引起重视,可能需要寻找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在临床诊断中,这位小朋友的打嗝被诊断为“呃逆”。通常情况下,呃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问题的信号,比如消化道的问题、胃食管反流、甚至是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打嗝。具体到这个小朋友,他的呃逆没有伴随其他比较严重的症状,所以建议主要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调整。关于打嗝的处理建议,我会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指导。首先是饮食方面,要温热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杜绝零食。可能家长平时会给孩子吃一些零食,这个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要尽量控制孩子的饮食结构。其次,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比如小口喝温水、咽唾液、平躺或改变体位等。此外,我们也开了一些药物,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神曲消食口服液、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等,这些药物有助于消化、调节肠胃功能,可能会对症状有所缓解。如果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建议尽早复诊,进一步检查寻找潜在的原因。通常,打嗝不是大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因为它有可能是其他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希望今天的科普视频能帮助到各位家长,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要惊慌,尝试按照今天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如果情况持续或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感谢大家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芦军萍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