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痛经?月经期不舒服,其实有讲究 🩹
对一些女性来说,月经期就像天气说变就变,轻则小腹隐隐作痛,重则连爬楼梯都觉得吃力。其实,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尤其是初潮后的几次月经中,下腹产生阵发性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
医学把痛经分为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和年轻女性,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则常出现在育龄后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有关。无论是哪种,了解自己状况,是改变这一“每月烦恼”的第一步。
- 原发性痛经通常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减轻。
- 继发性痛经常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
02 痛经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痛经的表现不仅仅是肚子疼。很多女性还会在月经来前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麻烦”,不同人症状轻重差别大:
表现类型 | 常见症状 | 出现情况 |
---|---|---|
轻微 | 小腹隐痛、腰部轻度酸胀 | 偶尔出现,不影响日常 |
明显 | 持续严重腹痛、恶心、乏力、情绪波动 | 月经期间反复出现,甚至需卧床 |
有一位22岁的女性朋友,每次来月经时总是觉得想呕吐,甚至有阵阵头晕。这让她在课堂上很容易分神。这类症状说明,痛经有时不仅仅是腹部不适,偶尔也会影响精力和专注度。
- 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 如果有晕厥、剧烈呕吐等症状,要特别注意。
03 为什么会痛经?原因有哪些 🔬
关于痛经的诱因,其实有不少“幕后推手”,不仅仅是冷或者累简单能解释的:
- 荷尔蒙变化:月经前后,前列腺素(一种体内活性物质)分泌增多,导致子宫肌肉收缩过强,从而引发疼痛。
- 遗传和体质:有研究指出,母亲有痛经史,女儿出现痛经概率显著增加(Harlow & Park, 1996)。
- 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熬夜、压力大、缺乏锻炼等,容易让激素波动加重痛经症状。
- 疾病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等,有时会带来持续性的痛经。
- 年龄影响:青春期女孩更常见原发性痛经,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育龄女性中,痛经发病率可高达50%(Dawood, 2006)。这说明这种“小麻烦”,其实并不少见。
- 生活压力和作息混乱,容易让周期变得更难过。
- 症状突变时应排查妇科疾病。
04 规律作息+饮食调整,让身体更温柔 🥦
很多女孩问,靠不靠得住的“秘籍”到底怎么做?其实平常做好这几步,身体会给你“正向反馈”。
推荐食物 | 具体功效 | 吃法建议 |
---|---|---|
红豆、黑豆 | 补铁、补气血,缓解疲劳 | 煮粥、打豆浆均可 |
海带 | 含碘,帮助调节内分泌 | 可煲汤、凉拌 |
香蕉 | 富含镁,舒缓肌肉 | 直接吃或做奶昔 |
核桃仁 | 提供优质脂肪,有助于抗炎 | 每日10~20克最佳 |
少量黑巧克力 | 释放内啡肽,提升愉悦感 | 月经期间可适当享用 |
简单来讲,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是缓解痛经的重要“密码”。运动方面,选择散步、瑜伽这类轻柔的活动即可;熬夜、过分紧张要能避则避。
- 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很有帮助。
- 经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有助舒缓不适。(Ziaei et al., 2001)
05 热敷和芳香疗法,随时在手的贴心法宝 🌺
疼痛来袭时,有一些“应急小招”值得尝试。
- 热敷:最实用的方法之一。用热水袋敷在下腹部,可以帮助子宫平滑肌松弛,明显减轻疼痛感(Akin et al., 2001)。
- 芳香疗法:可选择薰衣草或玫瑰精油。滴两滴于香薰仪或沐浴水中,有助于放松情绪,也利于入睡。
- 压力管理:找朋友聊聊天,或听喜欢的音乐,能帮助转移注意力,减轻痛感。
一位19岁的女生在期末考试前压力极大,痛经症状反而加重。后来她养成每晚温水泡脚和短时间冥想的习惯,发现疼痛缓解了许多。这说明,情绪管理对痛经同样有益。
- 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 芳香疗法对花粉过敏者慎用。
06 药物与辅助治疗有哪些可选? 💊
当疼痛妨碍到正常生活时,可以考虑短期使用药物和物理辅助措施:
- 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Ibuprofen)这类抗炎药,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缓解作用(Dawood, 2006)。记住,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意加量。
- 针灸或物理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有些人接受针灸、腹部按摩等理疗,有一定辅助效果(Smith et al., 2011)。
- 短期口服避孕药:部分人痛经严重时可考虑在医生建议下,用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比如,一位28岁的女性在服用布洛芬的建议剂量下缓解明显,并配合每周2次针灸,痛经发作频率大幅减少。
- 任何药物都需遵医嘱。
- 如过敏或症状未改善,应及时复诊。
07 什么时候要及时就医? 🩺
大部分痛经不需紧张,但以下情况,建议尽快看医生:
- 痛经症状突然加重,持续时间比以往更久。
- 平时没痛经,近期首次出现持续腹痛。
- 止痛药效果不佳,或有经期异常大量出血。
- 伴有发烧、盆腔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无法缓解。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妇科门诊最为合适。像有位34岁的女性,突然腹痛难忍、伴发热,经检查发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更严重后果。
- 有家族病史或特殊病症史,宜定期妇检。
- 40岁以上建议每1-2年接受一次妇科全面体检。
最后说一句
月经带来的不适并不可怕。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和调理方法,适当寻求专业帮助,身体自然会慢慢学会与这位“每月朋友”温柔相处。偶尔有些苦恼,也别忘了——关爱自己、放慢脚步,本身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
参考资料
- Akin, M. D., Weingand, K. W., Hengehold, D. A., Goodale, M. B., Hinkle, R. T., & Smith, R. P. (2001). Continuous, low-level, topical heat wrap therapy as compared to acetaminophe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46(9), 799-805.
- Dawood, M. Y. (2006). Primary dysmenorrhea: 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08(2), 428–441.
- Harlow, S. D., & Park, M.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menstrual cramps in a cohort of college women. 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103(11), 1134–1142.
- Smith, C. A., Zhu, X., He, L., & Song, J. (2011). Acupuncture for primary dysmenorrhoe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CD007854.
- Ziaei, S., Zakerhosseini, F., & Faghihzadeh, S. (2001).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Vitamin 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oea. 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108(11), 118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