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68个
药品

盐酸

其他
盐酸<span style="color: #da4707">贝</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那</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普</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利</span>

简介:用于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对洋地黄和(或)利尿药疗效不佳的辅助治疗。, 药物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物适应症:用于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对洋地黄和(或)利尿药疗效不佳的辅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1.(1)心悸、胸痛。(2)血压过度降低、心血管功能紊乱。2.(1)头痛、头晕、疲劳。(2)眩晕、嗜睡、失眠、神经过敏。(3)焦虑、抑郁、感觉减退、运动失调。3.可见血钾轻度升高。4.(1)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加重、咽痛。(2)流感样症状、乏力。(3)呼吸困难。5.(1)肌痛、背痛。(2)关节炎。6.(1)性欲下降、阳痿。(2)血尿素氮和肌酸酐升高。7.(1)恶心、腹泻、腹痛。(2)消化不良。(3)胃炎、胃肠胀气、呕吐、便秘。8.偶有血清肝酶值升高。9.瘙痒、皮疹、潮红。10.耳鸣。11.(1)鼻炎。(2)鼻窦炎、周围水肿。(3)唇及面部水肿、全身性水肿、出汗。(4)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抑制患者,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肾功能不全者,肝功能不全者,高钾血症患者,胶原性血管疾病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左房室瓣狭窄的患者,咳嗽患者,外科手术或麻醉患者,低血压患者慎用。2.尚无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3.老年患者用药需谨慎。4.孕妇禁用本药。5.不推荐哺乳妇女使用本药。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用药前应检测血压、血电解质、血尿素氮、血肌酸酐,并定期复查。(2)对肾功能障碍或白细胞缺乏者,最初3个月内宜每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次,以后定期复查。(3)尿蛋白检查,一月1次。(4)对妊娠期间母亲接受过本药治疗的新生儿,应检查血钾、尿量、血压。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ACE抑制药过敏者。2.有使用其他ACE抑制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或遗传性、特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3.孤立肾、移植肾、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而肾功能减退者。4.孕妇。,

详情箭头
药品

氨氯地平

处方药
西药
氨氯地平<span style="color: #da4707">贝</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那</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普</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利</span>片

简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分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西药名。为抗高血压药。用于单独服用氨氯地平或者贝那普利不能满意控制血压的患者;或同时服用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的替代治疗。性状: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白色或类白色片。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高血压,但非初治高血压;本品适用于单独服用氨氯地平或贝那普利不能满意控制血压的患者;或同时服用氨氯地平片和贝那普利片的替代治疗。规格: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12.5mg(其中盐酸贝那普利10mg,氨氯地平2.5mg)。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15mg(其中氨氯地平5mg,盐酸贝那普利10mg)。用法用量: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1、通常口服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2、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每日一次,剂量2.5-10mg,而贝那普利的有效剂量10-80mg。3、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既有剂量依赖现象(主要是周围水肿),又有非剂量依赖现象,前者更为常见。当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水肿的发生率减少。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复方的不良反应与两成分非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有关,但水肿的发病率比相同(或更高)剂量的单用氨氯地平下降。4、贝那普利非剂量依赖的危害偶尔是严重的。为了尽量减少非剂量依赖的危害,接受本复方治疗仅在以下病人:(1)用一种或另一种单药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2)氨氯地平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但无水肿发生。5、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病人的血压不能单一用氨氯地平(或其他二氢吡啶类药物)或贝那普利(或其他ACE抑制剂)充分控制,可以转用本复方治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没有协同降压效应。然而,由氨氯地平引起水肿发生率减少。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达稳态分别在给药第2天和第7天左右。6、在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发生不可耐受的水肿,本复方治疗可实现类似的(或更好)降压效果而无水肿发生。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应谨慎减少氨氯地平剂量。7、替代疗法:患者同时服用氨氯地平片和贝那普利片,为方便起见,可以服用本复方,其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剂量。8、代谢障碍的患者用药:只要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30mL/min/1.73m2(血肌酐大约≤3mg/dL或265μmol/L),服用本复方没有必要考虑肾功能。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建议初始剂量贝那普利是5mg。本复方不建议在这些病人中应用。9、在体格小、老人、体弱或肝损坏患者,建议氨氯地平初始剂量2.5mg,无论是服用单药还是复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1、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每日一次,剂量2.5-10mg,而贝那普利的有效剂量10-80mg。2、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见警告)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既有剂量依赖现象(主要是周围水肿),又有非剂量依赖现象,前者更为常见。当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水肿的发生率减少。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复方的不良反应与两成分非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有关,但水肿的发病率比相同(或更高)剂量的单用氨氯地平下降。3、贝那普利非剂量依赖的危害偶尔是严重的。为了尽量减少非剂量依赖的危害,接受本复方治疗仅在以下病人:(1)用一种或另一种单药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2)氨氯地平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但无水肿发生。4、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病人的血压不能单一用氨氯地平(或其他二氢吡啶类药物)或贝那普利(或其他ACE抑制剂)充分控制,可以转用本复方治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没有协同降压效应。然而,由氨氯地平引起水肿发生率减少。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达稳态分别在给药第2天和第7天左右。在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发生不可耐受的水肿,本复方治疗可实现类似的(或更好)降压效果而无水肿发生。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应谨慎减少氨氯地平剂量。5、替代疗法:患者同时服用氨氯地平片和贝那普利片,为方便起见,可以服用本复方,其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剂量。6、代谢障碍的患者用药:只要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30mL/min/1.73m2(血肌酐大约≤3mg/dL或265μmol/L),服用本复方没有必要考虑肾功能。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建议初始剂量贝那普利是5mg。本复方不建议在这些病人中应用。在体格小、老人、体弱或肝损坏患者,建议氨氯地平初始剂量2.5mg,无论是服用单药还是复方。不良反应:1、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复方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较轻微和一过性的,并且与年龄、种族和用药时间无关,有4%应用复方的病人和3%用安慰剂的病人因出现不良反应需中止治疗。引起服用复方的病人中止治疗的原因大都是咳嗽和水肿。有1%用复方的病人出现与之可能有关的副作用,如咳嗽(3.3%)、头痛(2.2%)、头晕(1.3%)和水肿(2.1%)。水肿及其他一些副作用与氨氯地平呈剂量依赖性,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更明显。氨氯地平联用贝那普利降低了水肿的发生率。2、其他可能与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复方有关的副反应有:(1)血管源性水肿:包括舌和脸水肿(见注意事项,血管性水肿)。(2)全身:虚弱及疲劳。(3)中枢神经系统:失眠、神经质、焦虑、嗜睡、震颤和性欲下降。(4)皮肤:脸红、发热、皮疹、皮肤结节和皮炎。(5)消化系统:口干,恶心,腹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和食管炎。(6)代谢及营养:低钾血症。(7)肌肉与骨骼:腰背痛,肌肉痛,痛性痉挛及肌肉痉挛。(8)呼吸系统:咽炎。(9)泌尿生殖系统:性功能障碍,如阳萎和尿频。3、单用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本复方制剂类似。上市后贝那普利报告罕见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胰腺炎,溶血性贫血,天疱疮和血小板减少。也有使用氨氯地平致黄疸和肝酶升高(主要符合胆汁淤积)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报告。其他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CE抑制剂)和男性乳房发育症(钙通道阻滞剂)。禁忌:以下情况禁用本品:1、对贝那普利或其它ACE抑制剂或氨氯地平过敏。2、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30mL/min)。3、妊娠。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本复方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谨慎使用。2、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肾功能可能取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其接受ACE抑制剂(包括贝那普利)治疗可导致少尿和/或进行性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或死亡(罕见)。3、一些没有明显的肾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人接受贝那普利治疗,血液中尿素氮和血肌酐通常轻微和短暂升高,尤其与利尿剂合用。可能需要减少本复方用量。评价高血压病人应始终包括评估肾功能。4、高钾血症:接受本复方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高钾血症(血清钾至少0.5mEq/L,大于正常上限)发生率大约1.5%。血清钾升高一般都是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伴随使用保钾利尿剂、钾补充剂和/或含有钾盐的替代品。5、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虽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和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对照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并未导致临床运动耐力,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的恶化,研究尚未在NYHA心功能分级IV级的患者中进行。一般而言,所有钙通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谨慎使用。6、肝功能衰竭患者:因肝硬化导致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贝那普利拉水平基本上不变。然而,由于氨氯地平主要由肝脏代谢,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在肝功能不全患者是56小时,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本复方治疗应谨慎。7、咳嗽:可能由于抑制内源性缓激肽的降解,持续干咳报告见于所有ACE抑制剂,总是停药后缓解。ACE抑制剂引起的咳嗽应考虑在咳嗽的鉴别诊断。8、手术/麻醉:在患者接受手术或麻醉剂产生低血压,贝那普利将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可能发生继发肾素释放代偿。由于此发生的低血压可以通过扩容纠正。9、过敏反应和可能相关反应:ACE抑制剂影响类二十烷酸和多肽,包括内源性的缓激肽的代谢,因此接受此类药物(包括本复方)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一些是严重的,这些反应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及前几次给药,但有时出现在给药数月之后。10、头颈血管源性水肿:曾报道过服用ACE抑制剂发生面部、指端、唇、舌、声门、喉头水肿。接受贝那普利治疗的患者0.5%出现上述症状,喉头水肿是致命的,如果喉鸣或面部、舌或者声门水肿发生,立即停用本复方,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果出现舌、声门或者喉头水肿阻塞气道,立刻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3-0.5ml。11、肠道水肿:有报道ACE抑制剂引起肠道水肿。患者出现腹痛(伴随或不伴随恶心呕吐),一些患者没有面部水肿史,C1酯酶水平正常,血管源性水肿通过腹部CT、B超或者外科手术确诊,停用ACE抑制剂后症状消失。肠道水肿应列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出现腹痛的鉴别诊断。12、脱敏治疗中过敏反应:2个接受膜翅目毒液脱敏治疗的患者接受ACE抑制剂出现了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暂时停用ACE抑制剂,过敏反应消失了,但是再次接触,过敏反应又出现了。13、膜暴露时过敏性反应:已有高通量膜透析患者接受ACE抑制剂治疗时出现过敏性反应的报告。已有低密度脂蛋白血液净化与硫酸葡聚糖吸收过程中接受ACE抑制剂治疗时出现过敏性反应的报告。14、增加心绞痛和/或心肌梗死:少见的特别是那些有重度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史者开始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或剂量增加,严重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增加。该作用机制尚未清楚。15、低血压:如同其他ACE抑制剂,本复方能够引起症状性低血压。低血压很少发生在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中,症状性低血压是最有可能发生在长期利尿剂治疗、限盐、透析、腹泻,呕吐导致的容量和/或盐丢失患者,开始本复方制剂治疗前应予纠正。16、由于氨氯地平引起血管扩张是渐进的,因此口服氨氯地平引起急性低血压很少被报道。然而,给予本复方制剂与任何其他周围血管扩张剂仍应谨慎,特别是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管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接受ACE抑制剂治疗可能会导致过度低血压,这可能导致少尿,氮质血症,以及(很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在这样的患者,接受复方制剂治疗应进行密切的医疗监测,尤其是给药最初2周,贝那普利剂量增加或加用利尿剂或利尿剂剂量加大时。17、如果发生低血压,病人应置于仰卧位,必要时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血压和血容量恢复后可以继续接受本复方治疗。18、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19、另一种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已被证明导致粒细胞缺乏症和骨髓抑制,很少发生在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可能低于万分之一),但更常发生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发生率可能低于千分之一),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从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不足以表明贝那普利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那些患有胶原血管疾病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应考虑监测血白细胞计数。2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接受ACE抑制剂治疗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损伤,甚至死亡,妊娠期间禁用本品。当妊娠确定,应立即停用本品,并定期监测胎儿发育。哺乳期妇女接受贝那普利治疗,少量的原型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拉从乳汁中分泌。因此,新生儿通过母乳将摄取低于0.1%的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拉。目前还不清楚氨氯地平是否从母乳中分泌。建议接受本品治疗时停止哺乳。21、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确定。22、老年用药: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拉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氨氯地平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老年患者可能有肝肾功能下降,应注意调整剂量,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较低的起始剂量,监测肝肾功能。23、药物过量: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在人体药物过量的例子还没有报道。本品的过量反应最有可能导致血管舒张,随之引起血压过低和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增加中心液体容量(垂头仰卧,注射晶体溶液)及注射升压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进行救治。

详情箭头
药品

盐酸喹

其他
盐酸喹<span style="color: #da4707">那</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普</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利</span>

简介:用于高血压。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 药物适应症:用于高血压。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其他抑制药类似,但发生率低而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1.常见头痛、眩晕、疲劳、感觉异常及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反应。2.偶见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瘙痒、水肿、低血压、肌痛及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升高等。临床应用中,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酐升高,通常停止治疗可消失。3.罕见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白细胞减少。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慎用:(1)主动脉瓣狭窄及肥厚性心肌病(2)肾功能不全(3)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哺乳期妇女。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虽然单一年龄因素不能影响本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故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慎用。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药应减量或减少用药次数,并应注意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本药与利尿剂或强心苷类药物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症状性低血压。4.对重度高血压及药物增量后血压下降仍不满意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如噻嗪类)或钙拮抗剂本药增量时通常要间隔1~2周对已服用利尿剂的患者,本药起始剂量应减半。5.用药同时给予利尿剂或强心苷的患者应酌情补钾。6.对于服用利尿剂、长期限盐、有腹泻或呕吐症状而使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有可能发生首剂低血压而无并发症及诱因的高血压患者极少发生。对心衰并出现首剂低血压的患者,应减少剂量或暂时停药。7.使用本药罕见过敏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如发生在面部、四肢,应停药,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发生在咽喉部,因可引起气道阻塞,除立即停药外,应立即给予必要的治疗,如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并保证呼吸道通畅。8.过量服用本药后如出现明显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已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作透析治疗如服用本药不久,应催吐、洗胃。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禁用。2.有使用ACE抑制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禁用。3.孕妇禁用。,

详情箭头
药品

培哚

其他
培哚<span style="color: #da4707">普</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利</span>

简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用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物适应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用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1.较常见的有:头痛、眩晕、疲乏、嗜睡、恶心、咳嗽(持续性干咳)。最常见的停药原因为头痛和咳嗽。2.少见的有:症状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悸、周围性水肿、皮疹、皮炎、胃炎、便秘、焦虑、失眠、感觉异常、关节痛、肌痛、哮喘等。3.罕见的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大剂量给药或多系统疾病引起的肾衰竭患者、合并免疫抑制治疗和(或)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罕见粒细胞缺乏和(或)骨髓抑制。4.其他:(1)有肾移植、血液透析患者用药后出现贫血的报道。(2)肾小球肾病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蛋白尿。(3)血尿素氮和血肌酸酐中度升高,多见于合并肾动脉狭窄、接受利尿药治疗的高血压和肾衰竭患者,停止治疗后可恢复。(4)可见一过性血钾升高。(5)极少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疽、偶有血清肝酶值升高。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骨髓抑制患者,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肾功能不全者,肝功能不全者,高钾血症患者,胶原性血管疾病患者,咳嗽患者,外科手术和麻醉患者,低血压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心肌病慎用。2.儿童禁用本药。3.老年人培哚普利拉的清除缓慢,应慎用。4.妊娠早期妇女不推荐使用,妊娠中、晚期妇女禁用。5.哺乳妇女禁用。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用药前应检测血压、血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血肌酸酐,并定期复查。(2)肾功能障碍或白细胞缺乏的患者在最初3个月内应每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次,此后定期检查。(3)尿蛋白检查,每月1次。(4)对多种药物联用的患者,应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和肾脏指标。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ACE抑制药过敏者。2.有使用其他ACE抑制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或遗传性、特发性血管性水肿患者。3.孤立肾、移植肾、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而肾功能减退者。4.先天性半乳糖血症患者(对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不良,或缺乏乳糖酶)。5.妊娠中晚期妇女。6.哺乳妇女。7.儿童。,

详情箭头
药品

雷米

其他
雷米<span style="color: #da4707">普</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利</span>

简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单用或与强心药、利尿药合用。急性心肌梗死(~日)后出现的轻至中度心力衰竭(Ⅱ和Ⅲ)。, 药物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物适应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单用或与强心药、利尿药合用。急性心肌梗死(~日)后出现的轻至中度心力衰竭(Ⅱ和Ⅲ)。, 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本药或其他治疗期间,可能发生下列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当本药和(或)利尿剂增量时,偶可见血压过度降低(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注意力丧失、出汗、虚弱、视觉障碍等症状,尤其是在使用本药治疗的初始阶段和伴有盐和(或)体液流失的患者(如已采用利尿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和严重高血压患者罕见晕厥。可能与血压明显下降相关的不良反应还有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律失常加重。血管狭窄引起的循环紊乱可以加重。还可能出现血管炎。2.泌尿生殖系统:偶见肾损害或肾损害加重,个别病例可出现急性肾衰竭。罕见蛋白尿及蛋白尿伴肾功能恶化。有肾血管疾病(如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或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有蛋白尿的患者尿蛋白可能增加,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的排泄也可能减少。本药也有出现阳痿和性欲降低的报道。3.代谢/内分泌系统:偶见血钠降低及血钾升高,后者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者或使用保钾利尿药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可观察到血钾浓度的升高。本药极少引起男子乳腺发育。4.呼吸系统可出现刺激性干咳,夜间和平卧时加重,在妇女和非吸烟者中更常见。少见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支气管炎、鼻窦炎或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所致喉、咽和(或)舌水肿(黑种人治疗期间血管水肿的发生率较非黑种人高)。还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刺激性咳嗽的患者)。5.消化系统:可见胃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某些病例胰酶升高)和消化功能紊乱。少见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丧失、口腔黏膜、舌或消化道炎症、口腔发干、口渴、肝功能异常(包括急性肝功能不全)、肝炎、胰腺炎和肠梗阻(不全梗阻)。罕见致命性肝坏死。如果出现黄疸或显著的肝功升高,必须停药并进行监护治疗。6.皮肤:可见皮疹(个别病例为斑丘疹或苔癣样疹或黏膜疹)、风疹、瘙痒症,或者累及唇、面部和(或)肢体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此时需停药。也可能发生较轻微的非血管神经性的水肿,如踝关节周围水肿。少见多形性红斑、-综合征或者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罕见天疱疮、银屑病恶化、银屑病样或天疱疮样皮肤或者黏膜病损、皮肤对光过敏、颜面潮红、脱发、甲癣及加重或诱发雷诺现象。某些皮肤反应可能伴有发热、肌肉痉挛、肌痛、关节痛/关节炎、血管炎、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或)抗核抗体滴度增加。如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则应立即停药。7.精神神经系统:少见头痛和疲劳,罕见困倦和嗜睡、抑郁、睡眠障碍、性欲减退、感觉异常、平衡失调、意识模糊、焦虑、神经质、疲乏、颤抖、听力障碍(如耳鸣)、视物模糊和味觉紊乱或者短暂丧失。8.血液:可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或血小板计数偶有下降,尤其在肾功能损害,结缔组织病或同时服用别嘌呤醇、普鲁卡因酰胺或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的患者。罕见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个别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可能为骨髓抑制所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6-)缺乏相关的溶血/溶血性贫血。9.其他:尚未发现本药有致突变或致癌作用。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慎用:(1)多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疾病、骨髓抑制、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胶原性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者)。(2)高钾血症。(3)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可加重缺血,血压如大幅下降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4)肾功能障碍(可致血钾增高、白细胞减少,并使本药潴留)。(5)严重心力衰竭或血容量不足。(6)肝功能不全。(7)严格饮食限制钠盐或进行透析治疗者(首剂可能出现突然而严重的低血压)。(8)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性心肌病。(9)缺钠的患者(应用本药可能突然出现严重低血压与肾功能恶化)。(10)外科手术/麻醉。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未对本药进行儿童用药的研究,故本药禁用于儿童患者。3.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大于65岁)对的反应较年轻人明显,同时使用利尿剂、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应慎用本药。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孕妇(尤妊娠中晚期)可能导致胎儿损伤甚至死亡,故孕妇禁用本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级(妊娠早期)和级(妊娠中晚期)。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禁用。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建议短期内检查血清电解质、肌酸酐浓度和血象(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以及处于危险中的患者(肾功能损害和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或者使用其他可能引起血象变化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免疫抑制药、细胞抑制药、别嘌呤醇、普鲁卡因酰胺)。肾功能障碍或白细胞缺乏者,在最初3个月内应每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次,此后定期检查。用药期间,如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和(或)咽喉疼痛症状,应立即检查白细胞计数。(2)尿蛋白检查,每月1次。(3)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4)在较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患者,由于的抑制,存在突然明显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次使用本药或者增加剂量,应严密监测血压,直到预期不会出现进一步的急性血压下降。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ACEI过敏者。2.管神经性水肿,包括:①使用其他ACEI曾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②遗传性血管性水肿。③特发性血管性水肿3.孕妇。4.哺乳期妇女。5.孤立肾、移植肾、双侧肾动脉狭窄而肾功能减退者。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7.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左心室流入流出障碍(如主动脉或二尖瓣狭窄)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轻至中度心力衰竭,伴有以下情况时禁用本药:①持续的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②直立性低血压[坐位1分钟后收缩压降低≥2.67kPa(20mmHg),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