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3个
文章

疗法!攻克早期肝癌的秘密武器

新<span style="color: #da4707">疗法</span>!攻克早期肝癌的秘密武器

新疗法!攻克早期肝癌的秘密武器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肝癌的治疗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许多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将通过详尽的科普,介绍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肝癌及其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超过80万新发肝癌病例。而在中国,肝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幸运的是,早期肝癌患者若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大幅提高。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治疗是肝癌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肝癌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首先,一些药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比如,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达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效果。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索拉非尼在治疗晚期肝癌方面显示了显著的疗效。其次,一些药物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比如,某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促使癌细胞凋亡,从而减少癌细胞数量。此外,肿瘤免疫疗法如PD-1/PD-L1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达到抗癌效果。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不同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肝癌。以索拉非尼为例,它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其他一些药物如瑞戈非尼(Regorafenib)则通常用于索拉非尼治疗无效或耐药后的二线治疗。此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抗肿瘤药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治疗方法。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不全、心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禁用。在用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的合理设定对于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药物的剂量越高,疗效越显著,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医生通常会在治疗初期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调整药物剂量,找到最佳的治疗平衡点。按时服药同样重要。许多药物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点服用,以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例如,索拉非尼推荐在进餐前或进餐后至少1小时服用,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强或减弱索拉非尼的疗效,还可能增加肝毒性。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此外,某些常见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也可能与抗肝癌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草药、中药等。为确保用药安全,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和保健品。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不仅不能帮助病情,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药物滥用包括超量服用、无医生指导下自行用药等行为。例如,索拉非尼的过量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高血压、手足综合症、胃肠道出血等。药物滥用不仅对个人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药物科学使用的意识,避免滥用,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个体在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其产生依赖,突然停药可能引起戒断反应。虽然肝癌治疗药物通常不具备成瘾性,但某些辅助止痛药等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预防药物依赖的措施包括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如果已经产生药物依赖,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药量,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药物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药物使用的科学认识非常重要。通过普及药物知识,使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药物知识的普及有助于防止药物滥用和依赖,保障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医学界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药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用文献1. Llovet, J. M., Ricci, S., Mazzaferro, V., Hilgard, P., Gane, E., Blanc, J. F., ... & Bruix, J. (2008).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4), 378-390. 2. Bruix, J., Qin, S., Merle, P., Granito, A., Huang, Y. H., Bodoky, G., ... & Fin, P. G. (2017). Regorafenib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progressed on sorafenib treatment (RESORC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389(10064), 56-66. 3. El-Khoueiry, A. B., Sangro, B., Yau, T., Crocenzi, T. S., Kudo, M., Hsu, C., ... & Melero, I. (2017).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ckMate 040): an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phase 1/2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trial. The Lancet, 389(10088), 2492-2502.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Cancer: Liver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5. Siegel, R. L., Miller, K. D., &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张旭颖主治医师|舒兰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全面认知慢性胃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全面<span style="color: #da4707">认知</span>慢性胃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慢性胃炎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状态,病因复杂,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本文将详细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分期标准及治疗措施,帮助公众对该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慢性胃炎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该病常伴有慢性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治疗方式是管理慢性胃炎的关键。慢性胃炎的分类有哪些?慢性胃炎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分类方法包括病因学分类、组织学分类及根据临床症状的分类。病因学分类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慢性胃炎可以分为感染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和压力相关性胃炎等。感染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类型。幽门螺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起胃溃疡甚至胃癌。自身免疫性胃炎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胃黏膜细胞所致,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药物性胃炎则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生素等药物刺激胃黏膜引起的炎症反应。压力相关性胃炎常见于长期处于紧张生活状态或重病后的患者。如何诊断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用药、消化道症状等情况。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期腹痛、恶心、呕吐、反酸、饱腹感等。体格检查可以初步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情况,但诊断慢性胃炎通常需要借助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可以直观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对于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通常还需进行C13或C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也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病原体,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慢性胃炎的分期与评估慢性胃炎可根据病理学特征、炎症程度和萎缩程度进行分期。最常用的是悉尼系统,将胃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轻度胃炎往往仅表现为胃黏膜轻微的炎症反应,病变局限于浅层黏膜,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演变为中度胃炎,此时胃黏膜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糜烂、出血等。重度胃炎通常伴有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不典型增生,需高度警惕癌变风险。诊断时还需结合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胃酸分泌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慢性胃炎的治疗方式慢性胃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及病情分期制定个性化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根据病因不同选择相应药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两种或以上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对于非感染性胃炎,可选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对症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少精神压力。此外,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如何处理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对于药物过敏的患者,应停止使用过敏原药物,并给予抗过敏治疗。除了药物不良反应外,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如饮食不适应、运动过量等。此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逐步调整,确保身体适应。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有耐心,及时复查,对病情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只有科学规范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总结要点:慢性胃炎的科学管理需要病因识别、合理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共同努力管理病情。科学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慢性胃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黄平主治医师|会理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