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674个
视频

褥疮危机——卧床患者的“隐形杀手”!

<span style="color: #da4707">褥疮</span>危机——卧床患者的“隐形杀手”!
03:2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褥疮,这个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对长期卧床患者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褥疮,也被称为压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摩擦或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引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尤其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褥疮的发生率非常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位患者因为脑梗死后长期卧床,骶尾部出现了严重的褥疮,创面已经达到了IV期,也就是最严重的阶段。创面面积大,渗液多,甚至出现了深部组织坏死,还伴有感染和发热。这种情况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堪,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危及生命。所以,褥疮绝对不是小问题,而是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的“大麻烦”。 那么,褥疮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当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皮肤和皮下组织就会逐渐坏死,形成褥疮。尤其是像骶尾部、髋部、脚踝这些骨突部位,更容易受到压力,成为褥疮的高发区域。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方式来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红肿、破溃等问题,就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已经出现了褥疮,该怎么办呢?首先,创面的清洁和换药是关键。这位患者就是因为创面感染,才导致了发热和全身症状。所以,褥疮的治疗不仅仅是局部处理,还需要结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对于严重的褥疮,可能还需要外科手术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褥疮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属,一定要多关注卧床患者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病情恶化。同时,也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褥疮的挑战。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科普,能够对褥疮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身边有长期卧床的亲人或朋友,一定要多留意他们的皮肤健康,避免褥疮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康复环境!

江丽阳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褥疮竟然如此危险!你不得不了解的护理知识!

<span style="color: #da4707">褥疮</span>竟然如此危险!你不得不了解的护理知识!
01:33

大家好,我是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大家可能不太注意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褥疮。褥疮不仅仅是皮肤表面的问题,它非常可能成为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隐患。特别是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更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什么是褥疮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因为长期压迫导致的皮肤和组织的坏死。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维持同样的姿势,比如卧床不起,血液循环就会受阻,皮肤和下面的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可能发生坏死。这种损伤大多发生在身体的骨骼突出处,比如臀部、髋部和脚跟。 比如案例里的病人,他的左臀部和右髋部就出现了Ⅳ期的褥疮。Ⅳ期是什么概念呢?这已经是褥疮中最严重的阶段了!不仅仅是皮肤表面损伤,甚至肌肉、骨头等深层组织也可能受到影响。我们在临床中看到的这种情况,伤口会渗出液体,周围皮肤会红肿,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脓液并感染。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预防或者改善褥疮呢?首先最重要的是减轻局部的压力。对卧床病人来说,每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还可以在骨突出的部位垫上柔软的垫子,比如气垫床、泡沫垫等,帮助缓解压力。 其次就是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如果患者出汗较多或皮肤容易潮湿,就要保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可以使用温水清洗皮肤并轻轻拍干,避免直接用力搓洗皮肤,因为受损的皮肤比较脆弱,很容易进一步受伤。 饮食方面也很关键哦。病人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可以加速皮肤的愈合过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延缓伤口愈合的速度。 对于已经发生的严重褥疮,专业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会定期清洁伤口、控制感染,并给予抗生素。如果伤口过大,可能还需要考虑手术,比如皮肤移植来促进愈合。 最后大家记住,褥疮并不是小问题。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不要犹豫,尽早到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只要及时干预和护理,很多严重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对褥疮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什么疑问或需要讨论的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我是医生,我们下次再见!

何小龙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关注健康,预防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预防

关注健康,<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

关注健康,预防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预防根据某病例的检查报告显示,该患者的尿酸值较高,达到了16.6umol/L,明显超出正常范围(155-357umol/L)。此外,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等指标也超出了正常范围。这些异常可能提示了患者存在痛风或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基于这些检查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痛风,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极可能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疾病,我们将详细探讨痛风的相关知识、可能的治疗方案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痛风的概述与病因分析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结晶在关节内外沉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代谢并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尿酸的平衡,但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囊、软组织和肾脏等处,引起痛风的发生。痛风常见于成人,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痛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单关节红肿热痛,大多数情况下,发作集中于夜晚。另外,痛风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冬季更容易发作。痛风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饮食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内脏等)以及酒精摄入过多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痛风的治疗方案痛风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长期管理。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迅速减轻疼痛和炎症,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秋水仙碱等药物。此外,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较为严重的病例。对患有肾功能不全等禁忌症的患者,治疗方案应更加谨慎且个性化。长期管理的目的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新发作及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降尿酸治疗是长期管理的核心,其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呤醇)和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酒精、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控制。痛风的预防措施痛风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及动物内脏等。同时,应限制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啤酒和烈性酒。其次,保持健康体重,通过适度的锻炼和均衡饮食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多饮水有助于尿酸盐在尿中的排泄,减少结晶形成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即有痛风家族史或高尿酸血症者,定期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非常重要,便于提前发现并进行干预。对于已确诊痛风的患者,需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积极管理并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减少对痛风的影响。综上所述,痛风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来有效控制的疾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同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希望广大患者能重视自己的健康,及时就医,以便早日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未来的医学科技将进一步推动痛风治疗方案的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愿每一位痛风患者都能早日康复,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吴玉卓主治医师|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卫生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湿疹:了解它、预防

湿疹:了解它、<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它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发红、起泡和脱屑等。在这一病例中,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皮肤科诊断为湿疹并配合中医诊断为湿疮:湿热蕴结证,综合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案。湿疹的可能病因和危害湿疹的出现通常与遗传、免疫反应异常、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免疫反应过度,从而引发皮肤炎症。在四川省南充市这样四季分明且湿度较高的地区,湿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湿疹不仅仅只是带来皮肤上的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据一项研究表明,长期未能有效控制的湿疹患者常伴随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1}。治疗湿疹的有效方法湿疹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发病部位、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等。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方面,通常使用外用软膏来缓解皮肤瘙痒和炎症,如含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的软膏。对于严重的湿疹,可能会需要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2}。中药也是治疗湿疹的选择之一,中医认为湿疹多由于体内湿热蕴结,推荐采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清热散结胶囊等{3}。针对此次病例,医生处方了除湿止痒软膏和清热散结胶囊,其中除湿止痒软膏用于外用、清热散结胶囊则内服。预防湿疹的常见措施预防湿疹发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和适度滋润,每天使用保湿霜来保持皮肤湿润。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和清洁产品。其次,注意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海鲜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高危人群,如具有家族湿疹史或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需要更加注意这些预防措施。同时,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避免穿戴粗糙和化纤材质的衣物,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与通风,减少灰尘和螨虫的滋生{4}。总结:湿疹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其反复发作及顽固难愈,对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因此,了解湿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Smith A, Brown L. The Impact of Chronic Eczema on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9; 96(3):230-235. Johnson M, Williams P. Topical and Oral Treatments for Eczema: A Review of Current Therapy. Dermatology Reviews. 2021; 17(2):123-135. Zhou Q, Li 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czema: A Review.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40(6):981-985. White J, Green K. Preventativ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Eczema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Clinical Dermatology. 2022; 45(4):760-769.

杜军主治医师|南充市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