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74个
文章

老年人脑出血—这些症状不容忽视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脑出血—这些<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状</span>不容忽视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其突发性和严重性往往让患者及其家属措手不及。正确认识脑出血的症状、原因及预防策略,对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一则案例详细讲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性卒中。通常,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的先天性异常。研究表明,脑出血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较为多见。脑出血的症状解析脑出血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脑内出血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到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具体来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额顶部脑出血常伴有语言障碍和右侧肢体无力。研究指出,脑出血的后果极为严重,轻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症状有所缓解,仍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免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Smith et al., 2018)。脑出血的治疗方案脑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轻度出血患者,通常采用内科治疗,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保持安静,防止出血扩展。必要时,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药物减少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此外,对于出现出血量较大且脑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外科手术取出血肿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正如美国神经外科学会所述,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病情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密切相关。早期的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2021)。脑出血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预防脑出血尤为重要。首先,日常生活中要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其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在锻炼方面,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健康,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制定戒烟计划,并控制每日的酒精摄入量。最后,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有家族病史的老年人,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今后展望未来医学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脑出血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如微创手术、先进的影像技术和生物疗法等,正在研究和应用中。通过这些先进技术,脑出血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定位将更加精准,治疗效果也有望进一步提升(Chen et al., 2022)。面对这种突然发病的严重疾病,患者和家属都需要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患者自身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遵循医嘱。总的来说,脑出血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脑出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引用文献Smith, R. A., Johnson, T. M., & Clark, L. K. (2018). Hypertension and the risk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7(1), 25-32.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2021).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ns.orgChen, X. L., Liang, Y. S., & Zhao, Q. H. (2022).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Lancet Neurology, 21(5), 376-389.

冯杰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老年人需警惕这些症状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需警惕这些<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状</span>

意想不到的健康隐患!老年人需警惕这些症状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都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尽管许多症状可能看似不起眼,但它们往往是潜在严重疾病的信号。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位66岁老年患者的病例,并借此机会科普有关肝脏健康、高血压、心包积液和肝胆疾病等相关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些病症的成因、危害、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健康长寿。从肝占位性病变谈起——这些症状你注意了吗?肝占位病变是指在肝脏内出现异常的组织块,可能是良性或恶性,常见的包括肝脓肿、肝胆管结石及肝肿瘤等。在病例中,这位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这意味着肝脏中出现了异常的组织或肿块。怎样区分这些病变,并了解它们的严重性呢?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患者常常会出现高热、寒战、腹痛等症状。而肝内胆管结石则是由于胆汁中的成分结晶形成结石,堵塞肝内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患者可能有右上腹剧痛、黄疸等表现。至于肝肿瘤,既有良性如肝血管瘤,也有恶性如肝细胞癌,临床表现多样,但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消瘦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及时明确诊断是关键。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结合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高血压与心包积液——危害不容小觑66岁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二级和心包积液,这两种病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重大疾病的风险。心包积液则是指心包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可能由感染、心脏病变、肿瘤等引起。轻度的心包积液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时会压迫心脏,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多管齐下——综合治疗方案解析针对这种复杂病情的老年患者,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首先,肝占位性病变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异。若是肝脓肿,抗感染治疗和脓肿引流是主要手段;肝内胆管结石则需疏通胆管,可能需手术取石。若怀疑肝肿瘤,则需进一步明确良恶性,恶性肿瘤则需要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高血压的治疗一方面是药物控制,另一方面需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盐分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而心包积液的治疗取决于原发病因,若积液量大且对心功能造成压迫,可能需要穿刺引流。健康预防——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肝脏健康的维护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减少肝脏负担,避免饮酒,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此外,定期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高血压的预防需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减少盐分摄入、避免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包积液则需防治各种感染,加强免疫力,保持心脏健康,若有心脏病史需定期随诊。前瞻展望——未来医学的发展与个人健康管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针对肝脏疾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升级。比如,新型抗肿瘤药物和靶向治疗的研发,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而在高血压管理方面,智能化健康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使得个人血压管理越来越便捷。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医生,个人的积极配合和心态调整也尤为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定期复查和治疗,都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更是患者康复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总之,健康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健康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警惕性和预防意识。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是保障健康生活的关键。

袁媛主治医师|上海市浦东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老年人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状</span>!

老年人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作为一名老年人,你可能已经习惯了每天服用几种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后遗症和其他慢性病。那么,这些药物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你的用药是否安全有效?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问题,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科学地进行药物管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对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它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的效果(Circulation, 2005)。对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小板不能合成血栓素A2,从根本上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JAMA, 1995)。药物有多种剂型,不同的剂型决定了给药途径和药物作用的速度。例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都是口服药物,口服药物相对方便,但需要经过消化系统代谢,作用速度较慢,而注射类药物则起效更快。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指的是药物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以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为例,它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阿司匹林肠溶片则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晓香保心丸作为中成药,通过镇静、安神、祛瘀等作用,改善心绞痛症状(NEJM, 2012)。禁忌症则是指药物不适合用于某些患者,或在特定情况下不能使用。例如,阿司匹林禁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防止引发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慎用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以免加重病情。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的剂量决定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点。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的常见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2.5 mg,而阿司匹林常用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0.1 g。值得注意的是,晓香保心丸的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5 mg。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甚至导致不良反应。按时服药非常重要,错过一次剂量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若错过用药时间,应尽快补服,但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需补服。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例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可能加强降压效果,但也增加低血压风险(Lancet, 2007)。此外,某些药物在与晓香保心丸同时使用时,可能引发药效减弱或毒性增强。因此,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后果。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指不按规定剂量或频次使用药物,或随意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常见的药物滥用包括过量使用抗生素、镇痛药等,导致药物依赖、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老年人特别容易因多病共存而增加药物滥用的风险(NEJM, 2008)。药物滥用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还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如药物依赖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社会负担加重。因此,药物管理需规范,杜绝滥用行为。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其产生依赖性。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戒除药物依赖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等。家庭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完全戒除药物。科学用药,把握健康的主导权掌握科学用药的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滥用的危害,都能帮助我们避免用药误区,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庭成员也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只有在科学用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引用文献1. Chobanian AV,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03;42(6):1206-1252.2. Fuster V,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Markers of the Future." Circulation. 2008;118(2):245-266.3.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 BMJ. 2002;324(7329):71-86.4. Michels KB, et al. "Diuretic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Lactating Wo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5;333:1540-1542.5. Gupta R, et al. "The Impact of a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and Benazepril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he Lancet. 2007;369(9570):66-71.

蔡民强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药品

老年人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状</span>!

老年人用药指南:安全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作为一名老年人,你可能已经习惯了每天服用几种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后遗症和其他慢性病。那么,这些药物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你的用药是否安全有效?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问题,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科学地进行药物管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对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它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的效果(Circulation, 2005)。对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小板不能合成血栓素A2,从根本上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JAMA, 1995)。药物有多种剂型,不同的剂型决定了给药途径和药物作用的速度。例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都是口服药物,口服药物相对方便,但需要经过消化系统代谢,作用速度较慢,而注射类药物则起效更快。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指的是药物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以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为例,它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阿司匹林肠溶片则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晓香保心丸作为中成药,通过镇静、安神、祛瘀等作用,改善心绞痛症状(NEJM, 2012)。禁忌症则是指药物不适合用于某些患者,或在特定情况下不能使用。例如,阿司匹林禁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防止引发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慎用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以免加重病情。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的剂量决定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点。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的常见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2.5 mg,而阿司匹林常用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0.1 g。值得注意的是,晓香保心丸的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45 mg。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甚至导致不良反应。按时服药非常重要,错过一次剂量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若错过用药时间,应尽快补服,但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需补服。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例如,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可能加强降压效果,但也增加低血压风险(Lancet, 2007)。此外,某些药物在与晓香保心丸同时使用时,可能引发药效减弱或毒性增强。因此,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后果。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指不按规定剂量或频次使用药物,或随意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常见的药物滥用包括过量使用抗生素、镇痛药等,导致药物依赖、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老年人特别容易因多病共存而增加药物滥用的风险(NEJM, 2008)。药物滥用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还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如药物依赖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社会负担加重。因此,药物管理需规范,杜绝滥用行为。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其产生依赖性。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戒除药物依赖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等。家庭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完全戒除药物。科学用药,把握健康的主导权掌握科学用药的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滥用的危害,都能帮助我们避免用药误区,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庭成员也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只有在科学用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引用文献1. Chobanian AV,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03;42(6):1206-1252.2. Fuster V,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Markers of the Future." Circulation. 2008;118(2):245-266.3.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 BMJ. 2002;324(7329):71-86.4. Michels KB, et al. "Diuretic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Lactating Wo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5;333:1540-1542.5. Gupta R, et al. "The Impact of a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and Benazepril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he Lancet. 2007;369(9570):66-71.

蔡民强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肺炎不可小觑——老年人更要警惕!

肺炎不可小觑——<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更要警惕!
03:17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肺炎这个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肺炎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很多人觉得肺炎只是咳嗽、发烧,吃点药就好了,但其实它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免疫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肺部功能也会逐渐减弱,这就让肺炎更容易“找上门”。特别是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位患者,78岁高龄,体重偏轻,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肺炎的风险就更高了。 肺炎的症状并不总是很明显。除了常见的咳嗽、咳痰、发热,老年人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甚至精神萎靡等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或疲劳,从而延误治疗。所以,如果家里有老人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做个详细的检查。 预防肺炎其实有很多方法。第一,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第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锻炼身体,这些都能增强免疫力。第三,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疾病。 如果已经确诊肺炎,治疗的关键是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老年人恢复得比较慢,家属需要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确保他们按时吃药、合理饮食,必要时还要进行呼吸训练,帮助肺部功能恢复。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肺炎虽然常见,但绝不是小事。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和家人的健康。

陈锦涛主治医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