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087个
视频

突发胸痛!别忽视你的心脏健康

<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发</span>胸痛!别忽视你的心脏<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
01:06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胸痛。 为了更好地判断和诊断,我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比如患者在急诊室接受了常规心电图,用来检测他的心脏活动是否正常。心电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进行一些血液检查。例如,血细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检查体内是否有炎症反应,肌钙蛋白检测则是为了确认是否有心肌损伤。D-二聚体测定主要用于排除血栓的可能性。这些检测数据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在急诊科接受了适当的治疗,例如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常用于缓解剧烈疼痛。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帮助减少心脏的负荷,缓解胸痛症状。但重要的是,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们有所帮助,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次再见。

王艺沙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突发脑出血:不可忽视的健康警钟!

<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发</span>脑出血:不可忽视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警钟!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脑出血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隐患。一位36岁的男性因为突然晕倒被送入医院,经头颅CT检查后被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像这样的病例,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还给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本文将从突发脑出血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脑出血,特别是基底节区的出血,是一种常见但极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根据《The Lancet Neurology》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近1500万人发生脑出血事件,其中三分之一患者最终因病丧生。这一数据令人警觉,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一问题。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危害脑出血是一种脑血管意外,通常是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外伤、出血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基底节区是脑出血的高发区域之一,该区域的脑出血容易扩展至脑室系统,进一步加重病情。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脑细胞死亡、局部脑水肿等,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显示,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根据《Journal of Neurosurgery》的一项发表数据显示,脑出血后幸存的患者中有近一半会出现长期的生活能力障碍,如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而这些长期影响,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两种途径。药物治疗旨在降低血压、减少脑水肿、预防出血进展及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利尿药、止血药等。外科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血肿较大的患者,以快速解除脑压迫。多项研究证明,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出血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根据《Neurology》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早期手术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脑出血患者必须在发病初期迅速就医,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脑出血的预防措施预防脑出血关键在于控制病因和危险因素。首先,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管理对预防脑出血至关重要。其次,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体重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控病情,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同样重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控制情绪波动等,有助于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同时,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关注脑出血治疗的新前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出血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如通过干细胞治疗促进脑细胞再生、利用纳米技术精准递送药物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给脑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神经康复训练也逐渐受到重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表明,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此应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面对此类突发性疾病,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家属和朋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用文献《The Lancet Neurology》,全球脑出血患者统计数据,作者:Lozano AM,出版时间:2023年《Journal of Neurosurgery》,脑出血患者长期影响研究,作者:Qureshi AI,出版时间:2022年《Neurology》,早期手术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作者:Broderick JP,出版时间:2021年

冯杰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49岁患者突发胸闷–警惕心脏健康!

49岁患者<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发</span>胸闷–警惕心脏<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
01:33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关于胸闷的病例,特别是49岁男性患者在急诊科就诊的情况。患者身高176厘米,体重80公斤,没有特殊的过敏史。这个病例提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患者在急诊时出现了右侧胸痛的症状,紧急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工具,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判断是否有心脏异常。胸闷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及时检查尤为重要。为了明确诊断,我们还进行了多项血液检测,包括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超敏、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等等。通过这些血液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是否存在炎症、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问题。在这个病例中,我们还测定了血清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血清丫-谷氨酰基转移酶、肌酐、尿素、血清尿酸、葡萄糖、电解质(钾、钠、氯)及血清碳酸氢盐(HCO3)、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和血浆D-二聚体等,这些检测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诊断并指导治疗。我们为患者注射了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该药物是一种强效镇痛药,能够快速缓解胸痛。此外,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以便医生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王艺沙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突发性耳聋——莫忽视!可能悄悄侵袭你的健康

<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发</span>性耳聋——莫忽视!可能悄悄侵袭你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
04:39

大家好,我是医生,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却不太了解的疾病——突发性耳聋。听起来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听不见一侧耳朵,而不是耳朵“塞住”了,那就得小心了。这可能不是简单的小问题,而是突发性耳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突发性耳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耳朵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往往没有任何前兆,说来就来,一个瞬间可能就听不见了。大多数患者通常都是单侧耳损,更有一部分患者伴随有耳鸣,耳朵嗡嗡响或者有闷堵的感觉,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头晕,平衡也不好了。听到这儿,有没有觉得这个病来得太“猝不及防”? 那为什么会发生突发性耳聋呢?原因其实很复杂,目前医学上确切的诱因还不是完全明确,但我们发现,病毒感染、内耳血供障碍、自身免疫问题甚至是过度疲劳,都被认为和突发性耳聋有关系。所以如果最近经常加班熬夜,压力大到难以喘息,那你的身体可能就在偷偷发出信号啦。 突发性耳聋并不算是罕见病。据统计,每年每万人中大约有5-20人会经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病发作后可不能拖,一定要尽早就医。治疗的关键时间是发病后的头一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恢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治疗通常会用到改善血循环的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有些患者可能会选择高压氧治疗,都是为了改善耳部的血供情况,提高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当然了,也许有朋友会问,恢复的几率有多大呢?这个还真得看具体情况,有些人经过治疗后能完全恢复,而有些人可能恢复有限,但越早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哦。 最重要的是预防!平时要给耳朵和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歌,更不要把音量开得太高;生活中适度减压,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强体质,防病从源头做起。 突发性耳聋这个问题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只要我们对它有足够的了解,早发现,早治疗,它的威胁就会小很多。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发现类似情况,请一定及时去医院看看,别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时机。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帮助,耳朵健康很重要,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觉哦。如果你还想了解哪些健康知识,欢迎留言告诉我,我们下期再见!

左爱欣副主任医师|石家庄市裕华区东苑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