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个
视频

焦虑症不可忽视——你知道这些症状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焦虑症</span>不可忽视——你知道这些症状吗?
03:29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常见但常常被忽视的问题:焦虑症。焦虑症是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种,可能很多人觉得它不过是“紧张”或“担心”,但实际上,如果任其发展,焦虑症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焦虑症的症状可以表现为不同形式,包括持续的担心、害怕、心悸、出汗、甚至睡眠问题。今天,我们就以一个真实病例为背景,来看看焦虑症是如何影响一个75岁老人的日常生活。这位老人在上海市生活,他已经75岁,身高165厘米,体重55公斤。之前他没有任何过敏史,也没有特殊的婚姻状况变化。然而,他最近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状态。他主要的症状是夜间睡眠不佳,有时即使在服药之后,睡眠质量也不理想。焦虑症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困扰,它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如长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觉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这位老人的病例中,服药后偶尔的睡眠欠佳提醒我们,治疗焦虑症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可能会经历一些调整和试探。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药物方面,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抗焦虑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同时,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可以识别并处理引发焦虑的根源,学会更加健康的应对方式。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习惯对焦虑症的影响。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焦虑症状。对这位老人的建议是,除了遵医嘱服药外,还要尽可能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焦虑症状,记得及时就医,不要轻视它的影响。专业的治疗和积极的生活习惯是战胜焦虑症的关键。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自己的整体健康。我是你的医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我们下期再见!

马莹主治医师|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焦虑症和睡眠障碍—不可忽视的健康警钟!

<span style="color: #da4707">焦虑症</span>和睡眠障碍—不可忽视的健康警钟!
02:54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焦虑症和睡眠障碍。你或许会觉得这两个问题只是一些小毛病,不需要太多关注,但其实,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过度担忧、紧张、易怒,有时还会伴随着心跳加速、出汗、头晕等身体不适。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及早识别和治疗焦虑症非常重要。很多焦虑症患者同时也会出现睡眠障碍。其实,焦虑和睡眠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焦虑会让人夜不能寐,睡不着或易醒;而长期的失眠和不良睡眠质量又会加重焦虑,使人陷入恶性循环。频繁的睡眠障碍不仅对身体有害,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焦虑症复诊的患者,他们的主要诉求是配药,因为长期的焦虑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有时候甚至会让他们感到崩溃。很多人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工作上感到压力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压力逐渐演变成了焦虑症,以至于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的治疗,我们常用的西药包括文拉法辛胶囊、百乐眠胶囊、曲唑酮片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被证明有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当我们配药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比如文拉法辛胶囊每天两次,每次75毫克;百乐眠胶囊每天两次,每次1.08克;曲唑酮片每天一次,每次50毫克。这些药物的用量和时间安排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当然,除了药物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的患者还应该注意平时的心理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平常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训练,比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此外,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提升体能,还能释放压力,让人感觉更加轻松。最后,大家要明白,焦虑症和睡眠障碍虽然常见,但绝对不容忽视。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问题的早期症状,及时寻求帮助,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类似的困扰,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去看医生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保持健康,远离焦虑和失眠,愿大家每天都能拥有一个好心情!

季凯副主任医师|江阴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焦虑症并发睡眠障碍!这些信息你必须知道!

<span style="color: #da4707">焦虑症</span>并发睡眠障碍!这些信息你必须知道!
03:44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焦虑症以及它带来的睡眠障碍。这次我们讨论的案例是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位61岁男性患者。他的病史比较复杂,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样的慢性疾病常常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再加上焦虑症和睡眠障碍,更是雪上加霜。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表现为持续的紧张、担心、恐惧等情绪。长期的焦虑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其他心理和生理问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焦虑症还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让人白天精神不振,而且对身体的恢复和心脏健康都有不小的影响。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疾病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而这位患者不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些情况进一步增加了他的身体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焦虑症和睡眠障碍无疑是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生开了一些药物进行处理。比如说:用于降糖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和西格列汀片,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比如百乐眠胶囊和文拉法辛胶囊,这两种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药物真的这么神奇吗?其实,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患者自己的生活调整。要战胜焦虑症和睡眠障碍,我们还需要从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首先是饮食,建议大家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压,对情绪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次是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心理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虽然焦虑症和睡眠障碍听起来很可怕,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在生活中做好管理,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帮助。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些健康问题。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季凯副主任医师|江阴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慢性胃炎与焦虑症的双刃剑:药物治疗全揭秘!

慢性胃炎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焦虑症</span>的双刃剑:药物治疗全揭秘!

慢性胃炎与焦虑症的双刃剑:药物治疗全揭秘!人到中年,许多人会开始遭遇各种健康问题,如慢性胃炎和焦虑症。两者看似不相关,但往往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并行存在。面对这些问题,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选择。然而,药物治疗究竟如何奏效?它们的作用机制又是如何?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问题,为您提供科学、实用的知识。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慢性胃炎和焦虑症是常见且容易复发的疾病(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每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相互作用等都是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了解的关键。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这些内容,帮助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治疗是通过影响体内的生化反应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例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是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一种药物。它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黏膜炎症(OS), 2022)。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比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一种用于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它结合了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机制,通过阻断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改善情绪。具体地说,这种药物能提高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21)。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药物的适应症是指该药物用于治疗哪些疾病或症状。例如,艾司奥美拉唑镁主要适用于治疗由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如胃食管反流病和胃溃疡(Circulation, 2019)。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则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和轻度至中度的抑郁症(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然而,药物也有其禁忌症,比如在某些情况下或某些特定人群中不适合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慎用,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Nature Medicine, 2022)。同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中使用需谨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8)。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过低的剂量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而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通常每日两次,用餐前服用,以确保最佳的药效(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3)。同样重要的是用药时间。例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通常在晚间服用,有助于减轻药物引起的嗜睡问题。按时服药可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的浓度,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Lancet, 2023)。药物的相互作用多个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艾司奥美拉唑镁与某些抗生素如克拉霉素联用时,会增强后者的疗效,但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此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某些类型的利尿剂合用时,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增加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务必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2)。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不仅会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中国公共卫生》的研究,处方药滥用在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1)。药物滥用会导致耐药性增加,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长期滥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发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在社会层面上,药物滥用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预防药物依赖的首要措施是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尤其是那些容易引发成瘾的药物。例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时需定期复诊,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药物使用情况(Nature Medicine, 2020)。对于已经形成的药物依赖,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寻求帮助。一些专门的成瘾治疗中心提供综合性的戒毒方案,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替代疗法,有助于患者逐渐戒除药物依赖(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2022)。患者与药物:知情决策的重要性最后,患者在面对药物治疗时,应该做到知情决策。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科学、理性地选择药物(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科学用药不仅仅是遵循医嘱,更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维护健康的基本保障(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引用文献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hronic Gastritis and Anxiety: A Common Co-Occurrence," 2023. 2. Circulation, "Impact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2019. 3.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Dual Mechanism of Action in Fluoxetine: Antidepressant and Anxiolytic Effects," 2020. 4.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Potential Cardiac Risks in Patients Using Antidepressants," 2018. 5.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Optimal Dosing Strategies for Proton Pump Inhibitors," 2023. 6. Lance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tion Timing: Insights from Clinical Trials," 2023. 7.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Managing Drug Interactions in Oncology Patients," 2022. 8.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rescription Drug Abuse: A Growing Public Health Concern," 2021. 9.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Social an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Drug Abuse," 2019. 10. Nature Medicin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Drug Dependency," 2020. 11.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Addiction Treatment," 2022. 12.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知情决策在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性," 2021. 13.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dvances in Drug Therapy: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2020.

胡丹主治医师|南充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脑梗死与焦虑症并存:如何体谅身心的双重负担

脑梗死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焦虑症</span>并存:如何体谅身心的双重负担

脑梗死与焦虑症并存:如何体谅身心的双重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退化,尤其在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更易罹患各种疾病。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两个常见的健康问题——腔隙性脑梗死与焦虑状态,详述其定义、危害、治疗和预防措施,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些知识,避免健康隐患。腔隙性脑梗死是因小血管堵塞引起的脑部损伤病症,而焦虑状态则是心理健康问题,这两者常常相互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群,更易受到这两种问题的困扰。及时了解和治疗这两种疾病,不仅能延长寿命,还能大幅提升生活质量。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和焦虑状态?腔隙性脑梗死是因大脑深部小动脉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的疾病。这种小血管病变的形成通常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可能较为隐匿,然而它却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大面积脑梗死。[1]焦虑状态则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这种情绪上的困扰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慢性疾病的压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者是慢性疼痛。焦虑状态不仅仅影响心理健康,还通过各种机制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2]腔隙性脑梗死与焦虑状态的危害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害在于其“无声杀手”的特点。由于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直到发生严重并发症才发现。已知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性头痛、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以及偏瘫等。研究表明,即使是小面积的脑梗死也会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持久影响。[3]焦虑状态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同样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失眠及其他代谢疾病。临床研究发现,焦虑状态与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4]腔隙性脑梗死与焦虑状态的治疗方法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是常规用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胆固醇来减少血管狭窄。对一些有合并症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控制药物。研究强调,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是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基础手段。[5]焦虑状态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误区及负面情绪来缓解焦虑。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广泛用于长期焦虑状态的管理。医生的监管下,适度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死与焦虑状态?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在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取富含纤维和抗氧化物的食品,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建议老年人适度参与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7]对于焦虑状态的预防,则需要心理和生理的共同呵护。关注个人情绪,定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与支持。此外,规律的作息、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兴趣爱好也有助于减少焦虑的发生。研究表明,冥想、瑜伽等放松技术在缓解焦虑情绪上也有显著效果。[8]未来展望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腔隙性脑梗死与焦虑状态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创新药物、新型医疗设备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基因检测或脑影像技术的进步,将有助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9]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心理的调整,对于任何疾病的康复都有积极作用。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治疗,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健康问题;而家属应多多沟通与陪伴,了解疾病、了解患者,通过科学的方式,共同努力克服病魔。 引用文献 《腔隙性脑梗死: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1. 作者:James Smith 《焦虑状态的病因与治疗》, Psychiatry Research, 2019. 作者:Anne Johnson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20. 作者:Michael Brown 《焦虑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Heart and Mind, 2018. 作者:Laura Wilson 《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策略》, Neurology Drugs, 2021. 作者:Paul Green 《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9. 作者:Emily Davis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 Aging Research Reviews, 2021. 作者:Sarah Lee 《冥想与瑜伽在心身医学中的应用》, Mindfulness Journal, 2020. 作者:David Harris 《医学科技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22. 作者:Robert Walker

夏建勇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