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210个
文章

高血压的那些事:日常注意与治疗对策

高血压的那些事:日常注意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对策</span>

高血压的那些事:日常注意与治疗对策在本次诊断报告中,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2级。患者年龄84岁,身高165cm,体重62kg,来自上海市。报告中显示,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目前血压控制相对稳定,测量值为130/80mmHg,这些数值显示在正常高值范围内,并且未报告任何头晕头疼等不适症状。患者无高脂血症、糖尿病或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同时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通常情况下,正常血压范围应为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而在患者的病例中,尽管血压控制相对稳定,但依旧处于需要注意与调理的高值范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高血压:潜在危机与隐患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超过正常水平,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多样,主要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高血压的典型特点是长期血压升高,对人体多个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其发生机制涉及到细胞内钠钙代谢紊乱、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控异常等。高血压最显著的危害之一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此外,高血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1] 高血压也是肾脏损害的重要风险因素,常见高血压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肾小动脉硬化、滤过功能下降、尿蛋白增多等。[2]高血压的治疗方案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水平,减轻心脏负担,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有很多类型,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然而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病理生理学协会的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釆取以下非药物治疗措施:[3] 控制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镁等矿物质的摄入;减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需控制体重,BMI应控制在24以下;合理运动:有氧运动可降低血压力值,如慢跑、游泳等;控制饮酒:减少饮酒或戒酒;戒烟:吸烟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戒烟。高血压的预防措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需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过高的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应少吃腌制食品和高盐零食。2.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平衡体内钠浓度,保护血管健康。3. 适量运动:坚持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降低血压。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系统负担,预防高血压。5. 控制情绪:高压环境和情绪波动会引起血压波动,应学会减压,放松身心。6. 定期监测血压: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并干预。总结而言,高血压的防治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控、适度的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许多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管理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老龄化社会中,每个人都需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定期体检,及时应对可能的健康风险。呼吁广大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确保身心健康。引用文献Vasan R S, Beiser A, Seshadri S, et al. Residu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women and me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JAMA, 2002, 287(8): 1003-1010.Peto R, Lopez A D, Boreham J, et al. Mortality from tobacco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direct estimation from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J]. The Lancet, 1992, 339(8804): 1268-1278.Chobanian A V, Bakris G L, Black H R, 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 Hypertension, 2003, 42(6): 1206-1252.

赵卫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腹部闭合伤的潜在风险及预防对策

腹部闭合伤的潜在风险及预防<span style="color: #da4707">对策</span>

腹部闭合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和撞击等意外事件中。本文将基于一份典型病例的检查报告,深入讨论腹部闭合伤的潜在风险、后果及预防对策。通过对该病历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在接受检查时表现出腹部多处受损的迹象,包括小肠破裂、小肠系膜裂伤伴出血、升结肠以及降结肠挫裂伤等。相关的正常参考指标包括:体温 36.3-37.1°C,心率 60-100 次/分,呼吸频率 12-18 次/分,血压 90/60-120/80mmHg。腹部闭合伤可能引发的疾病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患者表现出急性腹膜炎、腹腔积血和肠粘连等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情况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腹部闭合伤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下腹腔内器官受损。有关研究显示,70%以上的严重腹部外伤会伴随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脾、肠道等。尤其是小肠和系膜的破裂和出血,会迅速引起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一种急需处理的腹腔急症,其最显著的危害是引发器官衰竭,若不在早期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较高。可能病症的治疗方案面对腹部闭合伤,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患者通常需接受紧急手术,如小肠部分切除术、肠吻合、结肠修补术等。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严重受损的组织进行修复,并及时止血和消炎。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症处理,例如,预防感染、补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专家建议,术后患者应接受严格的观察和护理,定期进行血液检验,监测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另需注意肾脏、肝脏功能的恢复,确保体内各脏器运行良好。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腹部闭合伤的预防措施预防腹部闭合伤的关键在于避免高风险环境和行为。高危人群包括交通运输工作者、建筑工人、运动员等。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以下是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1. **交通安全**:行车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更要注意避免分心驾驶和疲劳驾驶。2. **职业安全**: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同时,工作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腰带、头盔等。3. **运动防护**: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比赛或训练时佩戴防护装备,例如护腹带和护具,特别是在进行可能会引起腹部冲击的运动项目中。4. **健康检查**:定期体检是提前发现和防范风险因素的重要手段。对于有腹部曾受伤史的人群,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腹部超声和CT检查,确保内脏器官无隐性损伤。总之,腹部闭合伤是一种需要及时且有效治疗的严重创伤,预后情况与治疗及时性和措施的综合性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高风险行为和环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减少此类伤害的发生。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积极面对病情,及时就诊,争取早日康复。通过遵循以上措施和建议,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腹部闭合伤的发生率,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引用文献 Smith J, Wessells H.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Abdominal Trauma"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 2014. Johnson GL, Urban P. "Management of Acute Abdominal Trauma in Adults" Annals of Surgery, 2016. Lee SH, Lee HS. "Postoperative Care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juries"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18.

余洪涛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