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392个
视频

科学治疗关键

科学<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很<span style="color: #da4707">关键</span>!
01:27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女性健康中一个很常见但让人困惑的话题——乳腺结节。乳腺结节是一种发生在乳腺组织里的局部肿块,简单来说,它可以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有恶变的倾向。乳腺结节在女性当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激素波动导致的增生,一点都不用慌。但如果摸到硬块,或者乳房出现了其他不对劲的症状,比如异常的分泌物、乳头形态改变,那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病例中患者发现了乳房硬块,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乳结节。经过医生详细评估,她进行了左乳全切手术,并且采用了很先进的荧光技术来辅助做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标记活检。这个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还帮助医生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真的非常有效。这位患者是因早发现早治疗,恢复得很好,这也再次提醒大家,乳腺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那乳腺结节切除手术是不是就意味着很可怕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手术技术非常娴熟,而且麻醉手段也非常成熟安全,像病例中患者选用了插管全麻,在麻醉师的全程监护下,手术过程中全程都在舒适和安全的状态中完成。术中医生会精选用药来控制疼痛和炎症,比如地塞米松、舒芬太尼等药物都能帮助患者渡过术中关键期。 当然了,乳腺结节并不是非要手术不可,很多良性的结节只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变化就行。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乳腺结节并不可怕,但对待它需要科学的态度,如果发现有乳房异样,一定要尽早就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注意饮食均衡,多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于焦虑,这些都有助于乳腺健康。 乳腺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志,每位女性都值得拥有健康的生活。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了解乳腺结节的基本知识,也相信您会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它!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蒋璐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小肠梗阻—及时治疗关键

小肠梗阻—及时<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是<span style="color: #da4707">关键</span>!

许多患有腹部不适的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缺乏足够的认知,常常以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或腹泻。然而,有些腹痛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疾病,例如小肠梗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肠梗阻的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种病症。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潜在危及生命的急腹症,通常是由于小肠内的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而导致的阻塞。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小肠梗阻占所有急性腹痛病症的20%左右[1]。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小肠梗阻的可能原因及其对身体的危害。下腹痛的可能原因—小肠梗阻小肠梗阻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肠道本身的机械性阻塞(包括疝气、肿瘤、结石)或来自肠道外部的压迫(如腹腔内的肿瘤)。此外,肠道功能性障碍也可能导致小肠梗阻,比如肠道动力障碍。机械性梗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占小肠梗阻病例的80%以上[2]。功能性梗阻则常见于术后或特定药物的副作用[3]。当肠道发生梗阻时,肠道中的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继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首先,梗阻部位以上的肠段会扩张,导致腹部疼痛和腹胀;其次,肠内液体积聚,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最后,长期梗阻可导致肠道血供障碍,甚至肠道坏死或穿孔,危及生命。小肠梗阻的治疗方案针对小肠梗阻的治疗,主要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及防止并发症。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因和梗阻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胃肠减压、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抗生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1. 胃肠减压:通过插入鼻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引出体外,缓解腹内压力和症状。2.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由于小肠梗阻易导致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衡。3. 抗生素治疗:如有感染迹象或为预防术后感染,需使用抗生素。4. 手术治疗:若梗阻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或病因复杂,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疝气需修补疝囊,肿瘤需切除等。文献显示,约60%的小肠梗阻病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而40%的病例最终需手术治疗[4]。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小肠梗阻患者尤为重要。预防小肠梗阻的措施小肠梗阻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及早期干预高危人群。首先,高纤维饮食能够有效预防肠道梗阻的发生。高纤维饮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止粪块及肠内容物堵塞。其次,对于有腹部手术史或肿瘤病史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梗阻风险。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小肠梗阻的风险。老年人和长期卧床患者需特别注意增加日常活动量,防止肠道功能退化。对于有肠梗阻病史的患者,应避免进食大量过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总结而言,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腹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及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可以有效预防小肠梗阻的发生。如果你或你的亲友出现持续性腹痛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未来医学—小肠梗阻的前沿技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为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智能胶囊内镜技术能够通过患者口服胶囊,完成对肠道的全程监测和成像,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帮助。此外,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对于小肠梗阻患者及其家属,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情,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家属应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度过病痛期。引用文献金立俊等. 小肠梗阻诊疗指南. 中华外科杂志, 2019, 57(3): 151-156.Allikmets R, Singh N, Sun G.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Br J Surg. 2018;105(3):347-359.Parisotin J, Keaton DJ, Rodriguez MD.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19;114(5):786-793.赫中锋等. 小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实用外科杂志, 2020, 30(8): 731-735.

吕庆主治医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疗关键

早期识别与有效<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是<span style="color: #da4707">关键</span>
02:35

头部损伤!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疗是关键大家好,我是神经外科的医生,咱们今天来聊聊头部损伤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头部损伤只是外伤,其实它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头部损伤的相关知识。 头部损伤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比如车祸、摔倒、运动事故等等。不论是轻微地撞了一下头,还是严重的头部创伤,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大脑功能。 头部损伤后,容易出现的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可能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建议立即就医。早期的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一些严重的头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脑出血、脑肿胀等严重的并发症。 在医院,我们会做一些基本的检查,比如脑CT或者MRI,来看看脑部有没有受到损伤。这位患者就因头部损伤被诊断为需要检查和治疗。最后,医生决定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具体的用法是每次4克,每日三次口服。这个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头部的供血,从而缓解症状。 有人会问,头部损伤之后的恢复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恢复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轻微的头部损伤可能几天内就能恢复,但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此外,恢复期间的护理也很重要,建议大家不要剧烈运动,避免二次伤害,多休息,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对脑部有好处的食物,比如坚果、鱼类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头部损伤不可小觑,遇到意外需要立即就医,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头部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脑袋,安全第一。

邢耕主任医师|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急性阑尾炎—关键症状与科学治疗

急性阑尾炎—<span style="color: #da4707">关键</span>症状与科学<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
03:51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聊聊急性阑尾炎,这个常见但却不容忽视的疾病。急性阑尾炎通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不小的问题,但实际上它需要及时处理,甚至手术治疗。 今天我们分享的一个病例就发生在35岁的一位患者身上。他在6小时前突然出现了右下腹的疼痛,而且这个疼痛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伴随恶心呕吐,也没有发热或畏寒,没出现腹泻或者腰背放射痛。这样的症状往往让人疏忽,因为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感觉。 当我们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他的右下腹部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这个症状是急性阑尾炎的一个重要标志。再加上定期的血常规检查,发现他的白细胞计数大幅上升,超敏C反应蛋白也有所升高,查腹部ct提示阑尾增大。这些都指向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由于患者对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过敏,我们选择了左氧氟沙星作为抗生素治疗。从他开始感到右下腹痛到最终确诊并开始治疗,整个过程不到一天,这样的迅速处理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 根据诊疗意见,患者暂时禁食和禁水,这是为了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降低腹压,减轻疼痛。我们还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补液,使用了0.9%的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B6和果糖注射液,目的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支持。 在这期间,患者也接受了一些辅助治疗,包括镇痛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然而由于患者拒绝住院手术,我们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方式。我们建议患者在补液治疗后要回医院复诊,继续观察和随访。 那么急性阑尾炎到底为何需要如此重视呢?其实如果不及时处理,阑尾炎可能会引发穿孔,导致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一旦出现右下腹疼痛,特别是固定的疼痛,伴随有压痛和反跳痛的情况,务必要及时就医。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早期的单纯性阑尾炎,可以通过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而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病人,例如阑尾穿孔或脓肿形成,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阑尾。 最后,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注意定期体检,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

马莹主治医师|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药物治疗四大关键

药物<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四大<span style="color: #da4707">关键</span>!

湿疹困扰?药物治疗四大关键!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尤其在青少年和儿童中非常普遍。患者常常因皮疹、瘙痒和渗液问题而深受困扰。在寻求治疗湿疹的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将详细解读湿疹的药物治疗,希望能让您对湿疹的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湿疹(Eczema)又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的皮肤疾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和小丘疹。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湿疹的发病率约为10%-20%,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年上升。许多人在对付湿疹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药物治疗,但在使用药物前,了解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及用药时间等方面尤为重要。药物的作用机制——内外结合,事半功倍!湿疹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局部应用药物和系统性用药。局部应用药物主要包括类固醇软膏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它们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缓解瘙痒来控制症状。类固醇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通过抑制皮肤炎症介质的释放,达到抗炎效果。《柳叶刀》(Lancet)指出,类固醇药膏能够显著减少湿疹的严重程度。系统性用药如抗组胺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则通过调控免疫系统,减轻过敏反应。例如,枸地氯雷他定片是一种新一代抗组胺药,可以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和炎症反应。《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表明,抗组胺药物对于湿疹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副作用较低。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对症下药,规避风险!治疗湿疹的药物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瘙痒、红斑和皮肤渗液等症状。当这些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尤其是严重影响到睡眠和学习时,药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效果和副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适应症与禁忌症。类固醇药物虽然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因此,在治疗湿疹时,应尽量选择低效类固醇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枸地氯雷他定片虽副作用较低,但对个别存在抗组胺药过敏的患者则应避免使用。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合适用药,事半功倍!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对于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患者所需的剂量可能不同,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其次,湿疹的治疗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不宜因症状缓解而中断治疗,以防疾病反复。对于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来说,通常建议每天使用1-2次,但具体需根据个体病情调整。抗组胺药物则多为每日一次,在晚上服用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控制夜间瘙痒,改善睡眠质量。而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等系统性药物,则需严格遵照每次服用2片,一日三次的建议使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慎重用药,安全第一!在湿疹治疗中,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药效增强或副作用加剧。比如,抗组胺药物与一些镇静剂或抗抑郁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导致过度镇静,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一项研究也指出,当类固醇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的危害——警钟长鸣,防患未然!湿疹药物治疗中,药物滥用的现象不容小觑。部分患者由于急于缓解症状,可能会超量使用类固醇药物或抗组胺药物。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类固醇药物,可能引发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强调,滥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如心律失常。因此,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我调节剂量或频率。如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科学预防,合理治疗!药物依赖是指个体在不需要药物治疗时仍然依赖药物,甚至出现戒断症状。对于抗组胺药物和类固醇药物,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了预防药物依赖,患者应注意逐渐减少药物剂量,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反弹症状。戒除药物依赖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而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帮助患者顺利过渡。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总结——科学用药,健康无忧!湿疹的药物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湿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看病问诊过程中,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应保持耐心,坚持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湿疹虽无法根治,但科学用药与合理护理,可以让患者重获健康肌肤,享受美好生活。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加了解湿疹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确保自身健康。引用文献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最新研究动态, 20232. 《柳叶刀》 (Lancet), 药物治疗湿疹的研究报告, 20233. 《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20224. 《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20215. 《临床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药物滥用的健康风险, 2020

熊玲玲主治医师|南充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