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关键知识、症状识别与治疗方案

  • 15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关键知识、症状识别与治疗方案封面图

肺癌:关键知识、症状识别与治疗方案

01 什么是肺癌?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总觉得胸口隐隐发闷,可能大多数人会先想到是累了或者天气变化。其实,肺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难题”,而是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前者占了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发展比较慢,症状出现得也晚一些;而小细胞肺癌则进展迅速,所需的治疗手段也更为激进。
通俗一点说,肺癌就是肺里出现了不正常增殖的细胞,这些“异常细胞”会扰乱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有时甚至会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医学研究表明,肺癌是全球癌症致死率最高的类型之一,不过,及时识别、防治并不可怕。

02 肺癌症状怎么识别?

刚开始,肺癌可能只是偶尔的轻微咳嗽,很多人不会在意。大多数早期患者并没有明显不适,有时会以为是普通的感冒。真正需要大家留心的是,咳嗽变得持续,甚至超过三周,或者出现了带血痰。除此之外,胸痛或呼吸困难也常常一起出现。例如,一位48岁的男性因右肺下叶恶性肿瘤住院治疗,他最初只是感觉呼吸有点不顺畅,还以为和气温有关。再比如,如果白天活动后总觉得胸口发闷、气短,也别轻视。
临床提示,一旦有下列警告信号,应该及早就医:
  • 持续咳嗽(超三周) 🟠
  • 痰中带血 🩸
  • 莫名其妙的胸痛
  • 明显呼吸困难
  • 体重无缘无故地下降
  • 反复低烧或者经常有乏力感
很多人会将这些症状和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混淆,不过持续性和难以缓解是肺癌的特点。如果上述情况“黏”上你,最好别拖。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

说起来,肺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并不全是“命”。研究已经证明,吸烟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烟里的多环芳烃、亚硝胺等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反复损伤,最终使肺细胞异常增生。🚬 其实,长期吸二手烟、经常接触厨房油烟,高污染环境、长期接触石棉、铀、砷等化学物质,也都被证实和肺癌直接有关(Jemal et al., 2011)。
除此以外,遗传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有相关家族病史的人,罹患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更高。此外,慢性肺部疾病,例如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其肺部反复受损,癌变风险会上升(Travis et al., 2015)。年纪大了身体修复功能减弱,基因突变累积,同样让晚年人群患肺癌的风险大幅提高。数据显示,大约85%肺癌病例有吸烟史,但非吸烟者中的病例也不容忽视(Siegel et al., 2020)。

04 肺癌怎么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旦怀疑肺癌,通常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检查流程。X光片 是最常用的初筛方法,能快速帮医生发现胸部异常阴影。不过,仅凭X光很难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胸部CT能进行更细致成像,发现小于一厘米的结节也不在话下;而痰液细胞学检查,通过对患者咳出的痰做显微分析,有机会在早期找出恶性细胞。
活检 是确诊金标准,分为支气管镜活检、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Mazzone et al., 2017)。医生会结合上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肺癌的类型、分期,以及是否已有转移,从而给出最合适的后续治疗建议。部分患者还会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测)来了解全身状况,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结下:医学检查流程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X光、CT)、痰液细胞学、以及各类组织活检。遇到胸部不适且排除常见病后,及时接受以上检查非常有意义。

05 肺癌会怎么治?主要方案有啥不同?

治疗肺癌的方法不少,最终选择还得看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切除是首选。通过局部或全肺叶切除,把病灶完整“移除”,有望达到治疗效果。不过,肿瘤太大或已扩散的情况下,手术通常就不适用了。
  • 放疗与化疗:适合无法手术或者肿瘤已转移的患者。化疗药物负责“清扫”癌细胞,放射治疗则是用高能射线精准杀灭局部异常细胞。部分晚期病例需要两者联合。
  •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的新进展。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存在特殊基因突变(如EGFR、ALK),可以应用靶向类药物专攻异常信号通路。而免疫治疗兴起后,部分患者获得了持久生存期(Herbst et al., 2018)。
不同方式各有适应症,医生会基于体检和分子检测结果做出选择。
比如,上面提到那位48岁男性患者,医生根据他的影像和活检结果(右下叶肿瘤),综合考量了手术切除、化疗的时机,并为他设计了连续随访方案。他的经历给很多人敲响警钟:一旦明确诊断,尽早和肿瘤内科、呼吸科医生协商治疗,无疑更有利于把控病情。

06 日常生活怎么防患肺癌?有哪些管理方法?

其实,日常管理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坚持一些好习惯,有助于帮助自己远离肺癌或者减轻治疗负担:
  • 均衡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益于维持免疫力。食用建议:每天尽量三餐都有蔬果,不同颜色搭配。
  • 适度运动:规律锻炼能帮助肺功能维持,控制体重。建议:以快走、慢跑、骑单车为宜,一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量力而行。
  • 室内通风:经常开窗,保持家中空气新鲜,尤其做饭时打开放气扇,对降低吸入有害物质有帮助。
  •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或者已经有慢性肺病的人群,应每1-2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这样更容易发现早期隐患(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 心理调适:面对诊断和治疗时,适当与家人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可以减少精神负担,提高康复质量。
日常生活中,以上管理办法让肺癌患者和高危人群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需要提醒的是,疑似早期症状时,应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切勿私自拖延治疗。

07 理解与应对:温和面对肺癌的每一天

说到这里,其实肺癌和很多生活慢病一样,不是“只属于某些人”的疾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良好生活习惯会让结局大为不同。当身边有人被诊断时,不必陷入恐慌,反而要学会通过了解知识,配合科学管理,踏实应对每一天。和医生保持沟通,让疾病管理变得有条不紊,也能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很多朋友发现,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不但能减少对疾病的误解,还能更主动参与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决定中。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年龄段,懂得基本原理、信任专业医生,就是对自己身体最负责任的态度。

参考资料 / References

  • Jemal, A. et al. (201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1(2), 69-90.
  • Travis, W.D. et al. (2015). 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0(9), 1243-1260.
  • Mazzone, P.J. et al. (2017).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high-quality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nd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olicy Statement. Chest, 152(4), 706-722.
  • 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