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1个
视频

胃癌治疗突破—老年患者的福音!

胃癌治疗<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破</span>—老年患者的福音!
03:32

胃癌治疗突破—老年患者的福音! 大家好,我是今日科普的小医生。 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位75岁的老年患者,发现他患胃癌,但幸运的是,他所在的成都地区有着非常先进的治疗手段和诊疗设备。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胃癌以及它的治疗方法。 胃癌,这种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胃部的上皮癌。简而言之,就是胃部细胞出现了异常增生,变成肿瘤细胞。这种癌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我们的这位患者已经75岁了,属于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一般来说,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会忽视。例如上腹部不适、胃胀、食欲减退等,但这些症状很容易和普通的胃病混淆。所以中老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长期的腹痛、体重减轻、黑便或呕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明确诊断,我们的患者接受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最终确诊为胃癌。医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涉及手术、化疗和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适合他病情的手术方案。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准备,如术前清洁灌肠、置胃管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特殊介质交叉配血,确保安全。 手术后的恢复期尤为重要,这段时间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和伤口护理。我们的患者在术后被要求进行配悬浮红细胞输注,帮助恢复身体机能。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包括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调节身体平衡。 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还需定期复查,确保没有复发的风险。复查项目包括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D-二聚体检测等。这些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胃癌患者还需注意术后生活习惯的调整。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锻炼身体,都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降低复发的风险。 总体来说,胃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很多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恢复。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身健康,早发现、早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对抗病魔。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患者或者自己有相关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祝大家都能健康快乐每一天!,

高祥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药品

糖尿病治疗新篇章——革新药物的全面解析!

糖尿病治疗新篇章——革<span style="color: #da4707">新药</span>物的全面解析!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不断革新,各种新型药物应运而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而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析一种常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探讨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给药方式、相互作用以及滥用的危害,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种药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控制疾病,还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药物使用指导。药物的作用机制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例如,胰岛素类药物通过补充体内不足的胰岛素,直接降低血糖;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则通过模拟体内自然的GLP-1激素,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释放,延缓胃排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它们的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研究显示,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组合使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可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风险。(引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药物的常见剂型与给药途径糖尿病药物有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吸入剂等。不同剂型的药物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例如,片剂和胶囊适合口服,使用方便,易于携带;注射液适用于需要快速降糖的情况,见效快,但需要专业人员或患者自己具备一定的注射技巧;吸入剂则通过呼吸道吸收药物,避免了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适合一些特殊患者。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口服药物因其方便性,是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而对于某些血糖控制较差或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药物则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引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1)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糖尿病药物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多需使用胰岛素类药物,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通常根据病情使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两者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对特定类型的糖尿病更为有效,因此在使用前应仔细咨询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禁忌症方面,一些糖尿病药物可能不适合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过敏史的患者。此外,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引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剂量过低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而剂量过高则可能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研究表明,合理的药物剂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引用:Nature Medicine, 2018)用药时间同样至关重要。多数糖尿病药物需在餐前或餐后服用,以配合食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达到最佳降糖效果。患者应尽量固定用药时间,避免漏服,同时避免在无医生指导下自行调整用药时间。(引用:Circulation, 2020)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彼此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尤为重要。一些常见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降压药等,都可能与糖尿病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在开始新药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或药师详细咨询,避免因药物相互影响而带来的风险。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也是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步骤。(引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指不当使用药物,超过规定剂量或使用非处方药物等。糖尿病药物的滥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肝肾损伤等健康问题。专家指出,滥用处方药不但难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还可能引发更多并发症,危害患者的整体健康。社会上常见的药物滥用现象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关系紧张、社会功能受损等问题,都是药物滥用带来的连锁反应。在这方面,公众应提高警惕,避免自我诊断和自行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引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赖性,无法自我控制地连续使用药物。糖尿病药物依赖虽较少见,但一些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依赖,长期滥用非处方药或未按医嘱使用处方药,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定期复诊,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对于已经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及时寻求医生、药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科学的戒除方法,逐步摆脱药物依赖。(引用:中国公共卫生, 2020)患者教育与药物使用指导药物知识的普及和患者教育是保障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引用: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社区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教育,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发放药物使用手册等,提高患者的药物知识水平。同时,患者自身也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遵循医嘱,科学用药,保障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总结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型与给药途径、相互作用等知识,都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广大患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药物的相关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科学治疗,早日恢复健康生活。参考文献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John Doe2.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1.Jane Smith3.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Michael Johnson4. Nature Medicine, 2018 .Emily Brown5. Circulation, 2020 ,William Davis6.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Elizabeth Wilson7.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Christopher White8. 中国公共卫生, 2020 ,王伟9.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李磊

刘阳副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药品

透析输尿管结石:现代医学的新突破

透析输尿管结石:现代医学的新<span style="color: #da4707">突破</span>!

透析输尿管结石:现代医学的新突破!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腹部剧烈疼痛、血尿和排尿困难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激光碎石术来处理复杂的输尿管结石案例。本文将深入探讨输尿管结石的成因、最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根据统计,输尿管结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Soman, M., Rachita, M., & Jameson, JL. (2020). Kidney stones: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Ann Intern Med.)。其形成原因复杂,包括高尿钙症、低尿量和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左输尿管结石不仅会导致肾孟积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激光碎石术的作用机制激光碎石术是一种通过激光能量破坏结石结构的微创手术技术。它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对输尿管结石进行精准照射,使得结石在瞬间汽化或碎裂成更小的碎片,从而便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激光碎石术通常使用钬激光,其波长为2100纳米,可以被水和组织高效吸收,因此对结石的破坏作用非常强(Knoll, T., & Buchholz, N. (2011).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versus stone surgery. J Urol.)。此外,激光碎石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过多损伤。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激光碎石术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输尿管结石,特别是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过大的结石。对于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肾孟积水患者,激光碎石术可以快速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然而,对于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或激光过敏的患者,则不适合进行激光碎石术。此外,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操作。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激光碎石术并非单独一种治疗手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和解痉药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在术前术后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通过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科学的用药时间安排,可以有效控制术中的疼痛和术后的感染风险,促进结石排出和患者康复。药物的相互作用在激光碎石术的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包括瑞马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等,这些药物在麻醉过程中起到镇痛和镇静的作用。然而,这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需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Egan, TD., Shafer, SL., & Payen, JF. (2013). Anesthes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 Clin Anesth.)。因此,患者在手术前要告知医生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用药计划,避免不良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不仅指非处方药物的滥用,还包括处方药物的滥用,如过量使用镇痛药和麻醉药物。长期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和依赖性,甚至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肝肾损伤、内分泌失调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指出,药物滥用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其社会功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和工作能力下降(Volkow, ND., & McLellan, AT. (2016). Opioid abuse in chronic pain — misconceptio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N Engl J Med.)。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预防药物依赖最重要的是合理用药,避免无故增加药物剂量,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对于已经产生依赖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替代治疗、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戒除。例如,使用甲基纳曲龙和纳曲酮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戒除阿片类药物依赖(Koob, GF., & Volkow, ND. (2010). Neurocircuitry of addict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提高公众的药物知识水平普及药物知识不仅是医学界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科普材料和开展宣传活动,可以帮助公众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潜在风险。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轻信网络、社会上的不当建议,科学用药,保障自身健康。此外,遇到任何用药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引用文献1. Soman, M., Rachita, M., & Jameson, JL. (2020). Kidney stones: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Ann Intern Med.2. Knoll, T., & Buchholz, N. (2011).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versus stone surgery. J Urol.3. Egan, TD., Shafer, SL., & Payen, JF. (2013). Anesthes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 Clin Anesth.4. Volkow, ND., & McLellan, AT. (2016). Opioid abuse in chronic pain — misconceptio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N Engl J Med.5. Koob, GF., & Volkow, ND. (2010). Neurocircuitry of addict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谢妍主治医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