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个
视频

新手爸妈别慌!

<span style="color: #da4707">新手</span>爸妈别慌!
04:16

大家好,我是儿童医院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肺炎。这是一种小朋友们特别爱“招惹”的疾病。说到肺炎,可能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很严重?会不会留什么后遗症?”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孩子得了肺炎并不罕见,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该怎么做。 肺炎其实就是肺部感染,有病毒、细菌甚至真菌引起的。它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烧、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比如今天我们探讨的案例,这个3岁的小朋友有右肺实变,这种情况下,意味着肺部受感染的区域变“实”了。这个“实”可能是由于炎症、积液甚至是组织坏死引起的。 医生在CT报告里描述了右肺部分实变,还提到可能伴有坏死性病变,这听起来确实吓人,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重。坏死性肺炎是一种较少见但相对需要重视的情况。它通常是因为感染严重,导致肺组织部分坏死。家长听到这里不要慌,因为目前都有很好的医疗方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 接着,一些家长可能会问:“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肺炎呢?”原因可能是抵抗力低下、环境因素,比如天气变化,尤其冬春季节病毒多,再加上孩子们喜欢跑来跑去,很容易吸入病菌或者受到冷空气刺激。或者,可能有其他疾病导致免疫下降。再说,儿童的免疫系统本身还不太成熟。 在治疗上,这位小朋友使用了多种雾化药物,比如丙酸倍氯米松、异丙托溴铵以及硫酸特布他林。这些药物主要是用于减少炎症、放松支气管平滑肌,帮助小朋友更容易呼吸得顺畅。对于肺炎的患儿,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把药物直接送到肺部,作用更快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小朋友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次的病例中,小朋友被安排了一级护理和呼吸科常规护理,这证明医疗团队对这个孩子的病情非常重视。护理过程中,包括监测孩子的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都是不可缺的。这也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家长们,你们在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哦!照顾生病的孩子,其他注意点也很关键。需要让孩子多休息,饮食上注意吃得更清淡,但也要各种营养均衡。同时,在短时间内发现孩子咳嗽加重、发热不退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别犹豫,第一时间去医院。 最后,我要再次提醒家长朋友们,肺炎虽然听起来吓人,但是绝大多数通过规范治疗是可以完全康复的。更重要的是,日常预防!比如不要让孩子暴露在二手烟下,保持充足的睡眠,出门注意增减衣物。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别忽视家长自己的健康,这样才能真正筑起稳固的“健康防线”。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对儿童肺炎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记住,科学面对疾病,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孙飞主治医师|南京市儿童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父母必知的防治知识!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span style="color: #da4707">父母</span>必知的防治知识!
02:43

大家好,我是一名儿科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在夏秋季节尤为多发,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喉咙里长了疱疹都会非常担心,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疾病到底是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处理吧。疱疹性咽峡炎其实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咽部的多个小疱疹。这个病的症状非常明显,患儿会突然高热,还会伴有咽痛、流口水、厌食等情况。 这个病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咽部的小疱疹,这些疱疹呈白色,有时候会破溃形成小溃疡,特别痛。这种症状常常会让小朋友们非常不舒服,而且还会影响喝水和吃东西,所以我们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怎么治的呢?其实,这个病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像发热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给予退烧药,比如布洛芬混悬液,但是也要注意部分孩子可能对它过敏。很多时候医生会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还有症状较重的孩子可能会需要用到雾化来减轻呼吸道的症状。 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也很重要,避免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刺激疱疹。孩子的饮食上也需要注意,多给液体类食物,比如温水、稀的米粥和果汁,这样可以减轻吞咽痛苦。对于防治疱疹性咽峡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接触后应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和卫生,这些都是降低感染几率的有效做法。如果家里已经有人感染了,要尽量避免和健康的人同住,同时还要做好居家的隔离措施。 特别提醒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虽然这个病本身不算特别严重,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中耳炎、肺炎等。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和良好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以上就是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疾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欢迎来到医院找我或者其他专业医生。感谢大家的观看和支持。期待大家下次再见!我是你的医生,祝每个小朋友都健康成长!

赵英宇主治医师|东兴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药品

糖尿病管理新手段——药物的科学使用揭示健康之道!

糖尿病管理<span style="color: #da4707">新手</span>段——药物的科学使用揭示健康之道!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伴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拥有了更多先进的药物来帮助管理糖尿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些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包括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及其预防和戒除等方面的内容。药物的作用机制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代谢途径及内分泌系统调节提供全面的治疗效果。主要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通过皮下注射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类药物如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可以在体内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通常用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Metformin)、格列美脲(Glimepiride)等则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体内。其中,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而格列美脲属于磺脲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提高体内胰岛素浓度以达到降糖效果。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糖尿病药物有多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等。例如,二甲双胍常见于口服片剂,而胰岛素则有注射液和预填充笔形式。提供不同剂型是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用药习惯。除了传统的口服给药和注射,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给药途径。例如,某些胰岛素类药物已经开发出了吸入式,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一些患者对注射的不适。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特点与适用情况,需要根据个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糖尿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非常关键的。胰岛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需要胰岛素补充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多适用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禁忌症方面,部分患者对特定药物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并且一些药物如二甲双胍在严重肝病、肾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需谨慎使用。另外,胰岛素治疗中需防范低血糖风险,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二甲双胍为例,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用药时间同样至关重要。某些药物需要按时服用,如胰岛素需根据个人的饮食和血糖情况分时注射。而其他药物如二甲双胍,则通常建议在进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按时服药有助于维持药物的稳定浓度,提高治疗效果。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作用效果,可能增强、减弱或改变治疗效果。有些药物组合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如胰岛素与某些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相反,有些药物可能削弱糖尿病药物的效果,如皮质类固醇可能提高血糖水平,减弱降糖药物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效果。滥用药物的危害药物滥用是指不按规定或医生指导使用药物的行为,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滥用药物不仅可能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处方药滥用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错误使用或滥用降糖药物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处方,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患者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依赖,一旦停药便会出现戒断症状。虽然糖尿病药物不属于成瘾药物范畴,但长期不规范使用也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科学使用药物,遵循医生指导,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药物依赖迹象,应及时咨询医生,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心理干预等手段进行戒除。糖尿病管理中的药物使用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是有效管理糖尿病的关键。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病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一句老话讲得好,"是药三分毒",这强调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绝不能盲目跟风或自行调整剂量。结论糖尿病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的药物使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用药时间和相互作用,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最终,药物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患者还应注重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形成综合的管理方案。我们鼓励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引用文献1. Nathan DM, Buse JB, Davidson MB, et al. 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9;32(1):193-203. 2. Holman RR, Paul SK, Bethel MA, 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359(15):1577-1589. 3. Riddle MC, Ambrosius WT, Brillon DJ, et al. Epidemiolog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A1C and all-cause mortality during a median of 10 years of follow-up in the ACCORD trial. Diabetes Care. 2010;33(5):983-990. 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Diabetes Care. 2010;33 Suppl 1:S11-61.

吴艳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父母必看!

<span style="color: #da4707">父母</span>必看!
02:20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可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先说说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单来说,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感冒”。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通常会在几天内自愈,但是对婴幼儿来说,情况就复杂得多。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家长就越要提高警惕,因为小儿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感染可能迅速发展,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为什么小儿容易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较差。另外,幼儿喜欢用手接触各种物品,再把手放到嘴里,导致病菌容易侵入体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血常规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以采取干扰素雾化抗病毒、开喉剑利咽、维生素C等辅助治疗方法,同时根据病情给予补液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是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经过几天的治疗,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就可以考虑病情好转。那么,出院回家后,家长该注意什么呢?首先,一定要避免孩子受凉,预防感冒。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辛辣、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再次感染。另外,两周内避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对于小儿感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要勤洗手,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平时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作息,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足够的睡眠,增强体质。最后想说,面对孩子的感冒,家长不用过于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持续高热、剧烈咳嗽、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上就是关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科普知识,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次见!

赵英宇主治医师|东兴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