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10个
视频

术后感染危机——你的心脏真的安全吗?!

术后<span style="color: #da4707">感染</span>危机——你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真的安全吗?!
02:45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要聊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术后并发症。这位中年患者做完心脏大血管手术45天后,突然被查出肺部真菌感染,用的抗生素从头孢到尼可地尔整整十几种药,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心脏手术后的免疫力就像被大雨淋湿的纸灯笼,看着完整其实特别脆弱。患者用的雾化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乙酰半胱氨酸这些药物,其实是专门针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这种真菌感染最喜欢偷袭长期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体温忽高忽低、咳嗽带白痰都是警报信号。看看他每天要打的雷贝拉唑护胃针,还有氯吡格雷这些抗凝药,这可不是简单的术后用药套餐。心脏支架术后既要防血栓又要防出血,就像高空走钢丝一样需要精准平衡。突然出现的布美他尼利尿剂,说明可能出现了心功能恶化的苗头。最要命的是约束带使用记录,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意识模糊或躁动。长期卧床加上气管切开,呼吸道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这就是为什么医嘱里反复出现雾化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防止误吸。如果您或家人正在经历术后恢复期,记住三个黄金法则:血氧监测不能停,每天至少测四次;雾化治疗要坚持,就像给肺做SPA;抗凝药千万不能随便停,突然停药比忘吃药更危险。这些细节都是守护生命线的关键护盾!

李京杭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 潜伏在你心脏的隐形杀手!

<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瓣膜病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感染</span>性心内膜炎 — 潜伏在你<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的隐形杀手!
03:04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健康小助手医生。你有没有听说过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呢?这两种疾病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感冒或者头疼,但它们同样非常重要,甚至会威胁生命。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两个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不速之客”。 心脏瓣膜病其实是心脏中一种“机械结构”出了问题。我们的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像是“门”,保证着血液按照正确的方向流动。如果这些“门”关不紧或者打开不够,就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就像水管阀门坏了一样,血液“跑冒滴漏”,心脏会越来越累,甚至罢工。 现在重点聊一聊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简单地说,它就是细菌、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入侵你的心内膜,通常是在瓣膜上面大量繁殖,形成感染病灶。这些细菌还会随着血液“旅行”,造成身体各个器官的损伤。严重的时候,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心衰、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这些疾病应该怎么发现呢?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稍微一运动就特别累,有时候躺下都会觉得喘不过气。如果是感染性心内膜炎,那就更加复杂,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甚至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和很多普通感冒、感染有点相似,所以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这些病为什么会发生呢?心脏瓣膜病可能是先天性的遗传,也可能后天因为高血压、风湿病等问题损伤了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呢,常见于一些有瓣膜病或者心脏手术史的患者,因为这些地方会更容易成为“细菌定居”的首选地。另外,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牙科手术,甚至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共用针头也可能导致感染悄悄找上门。 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平时有心脏病基础病的朋友,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有任何的异常第一时间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药物治疗或者手术修复。感染性心内膜炎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有时还需要手术清除感染灶或者修复瓣膜。 最后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重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牙周病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小问题”,避免发展成“大麻烦”。 希望今天的分享,让你对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你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请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大家一起守护心脏健康,让每一次心跳都更有力量!

吴昊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心脏危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命威胁!

<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危机——<span style="color: #da4707">感染</span>性心内膜炎的致命威胁!
02:14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病,就像心脏里埋了颗定时炸弹!有些朋友持续发烧、浑身没劲儿,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一查竟是心脏瓣膜被细菌啃坏了——这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您知道心脏瓣膜有多重要吗?它就像心脏里的四扇门,控制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当细菌顺着血液跑到心脏,就会在瓣膜上“打地基建房子”,形成一团团叫赘生物的细菌团块。这些细菌团块会像碎石一样随着血流乱跑,堵住血管就会引发脑梗、肺梗,甚至要人命! 咱们看这位患者的情况,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后叶已经出现“连枷样改变”——就是说瓣膜像破门板一样在心脏里乱晃,根本关不严实。这时候心脏每跳一次,血液就会倒流回肺里,导致肺水肿、呼吸困难,晚上睡觉都得坐着喘气! 更危险的是细菌团块可能随时脱落!这位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已经飙升到50mmHg,远超正常值。这说明肺血管承受着巨大压力,就像气球快要吹爆了,随时可能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 治疗这种病就像打仗要海陆空三军配合!抗生素是主力部队,需要精准选用能穿透细菌生物膜的特殊药物。外科医生得及时上场,把破损的瓣膜换成人工瓣膜。最后还要像拆弹专家一样,处理各处可能隐藏的感染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心脏基础病的、做过瓣膜手术的、经常牙龈出血的朋友要特别注意:洗牙拔牙前必须吃预防性抗生素,纹身前要三思,连打耳洞都要找正规场所。记住,细菌入侵心脏的通道,往往就藏在咱们不注意的生活细节里! 现在医学有更多治疗选择,比如靶向抗生素治疗、微创瓣膜修复技术。但最关键的还是早发现!如果发烧超过一周还伴随胸闷气急、皮肤出现红疹瘀斑,千万别硬扛,赶紧做个心脏超声检查——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最后警报!

李京杭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风湿性心脏病的真相——你不能忽视的心脏威胁!

风湿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病的真相——你不能忽视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span>威胁!
02:24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心脏健康的重要话题: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疾病,听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对健康的威胁却绝对不容小觑,特别是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引起的复杂病情。 风湿性心脏病往往由一种叫做风湿热的情况引起。多发生在小时候,甚至可能因为一次扁桃体发炎或咽喉感染而埋下隐患。这种情况会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继而攻击我们的心脏瓣膜。结果,像二尖瓣这样重要的瓣膜就会受损,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会导致什么问题呢?这个瓣膜有点像我们心脏的门,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脏跳动,它都能帮忙把血液有序地从心房向心室传递。但一旦狭窄了,血流通行受阻,就像高速路堵车一样,血液回流到肺部,进一步导致呼吸困难、疲惫无力,甚至会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另一方面,还有关闭不全的问题。二尖瓣正常的关闭功能受损时,血液就会反方向流动,心脏不得不加倍负担,长此以往,心功能会受影响。你可能会觉得胸闷、心慌,甚至在活动后身体虚弱,影响生活质量。 风湿性心脏病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它还会引发心房颤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跳乱了节奏”。有些患者会突然感到心跳得特别快,甚至有时候像乱糟糟地跳着舞。这种情况高危之处在于,它可能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身体重要的血管,如脑血管,引发中风。 那我们如何发现和监测这种疾病的呢?医院的检查手段非常多样,比如心脏彩超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的具体损伤程度、是否有钙化;血液检查能够评估整体的炎症反应情况;还有冠脉造影,这项检查会评估冠状动脉的状态,排查狭窄是否导致心功能下降。 在治疗上,如果早期发现,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但如果进展到瓣膜严重损伤的阶段,就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比如进行二尖瓣置换或者瓣膜修复手术。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让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非常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案例也非常多。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您或家人已经有风湿热或心脏不适的病史,一定要定期体检,特别是接受心脏超声这样的检查。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朋友,要注意按照医嘱控制感染源,比如及时治疗咽喉炎并规范用药,减轻心脏的负担。 风湿性心脏病可能不会立刻让你感到生命威胁,但它就是一颗“隐形炸弹”,很多人往往是在病情进展到十分严重时才意识到。所以我们需要对这种疾病有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保护心脏健康,关爱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如果大家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为大家解答。希望今天的科普对你有帮助,也请把视频转发给更多人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张钊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