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个
文章

孕晚期羊水过少,可能引发哪些风险?

<span style="color: #da4707">孕晚期</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羊水</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过少</span>,可能引发哪些风险?

让你震惊!孕晚期羊水过少,可能引发哪些风险?在本病例中,患者为29岁的孕妇,妊娠38周加6天,诊断为羊水过少。正常情况下,妊娠晚期的羊水量应在800-1000毫升之间,而患者的羊水量显著低于这一水平。尽管是高风险妊娠,但经过积极治疗和剖宫产手术,确保了母婴安全。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详细分析羊水过少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可能疾病分析羊水过少是个体或环境因素导致羊水减少的一种状态。羊水是维持胎儿生长和代谢的重要流体,起着保护胎儿免受外界冲击、提供生长空间和维持正常胎儿姿势等多种作用。羊水过少可能是由胎盘功能不良、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胎膜早破或母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研究显示,羊水的主要成分是由胎儿尿液和肺液构成,因此胎儿泌尿系统或肺发育异常是导致羊水过少的重要原因。胎盘的功能是供氧和营养物质给胎儿,而胎盘功能不良会直接影响羊水的生成和循环。此外,母体的健康状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高血压或重度糖尿病都会导致羊水量显著减少。羊水过少的危害羊水过少对母婴都有一定的危害。对母亲来说,羊水过少可能增加分娩的困难和剖宫产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中,羊水过少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研究表明,羊水过少的胎儿患有脐带发生压迫、血液供应不足等风险,使得氧气和营养无法充分满足胎儿的生长需求。文献中指出,羊水过少还与胎儿肺发育不全、四肢畸形和生长受限相关。根据《产科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Smith et al., 2018),羊水过少的胎儿由于活动受限,可能出现关节挛缩形成。另有研究表明,羊水过少可能增加宫内感染的风险,这一现象在胎膜早破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治疗与干预方法对于羊水过少,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羊水过少发生在妊娠晚期且接近足月,通常建议进行剖宫产手术以防止胎儿宫内窘迫。若羊水过少发生在妊娠中期或早期,可以采取增加母体水分摄入、胎儿监护及输注羊水等方法。近年来,医学界对羊水过少的早期干预研究有所进展。某些临床试验表明,母体静脉输液和口服水合疗法可以提高羊水指数(AFI)。根据《羊水管理指南》(Jones et al., 2020)相关报道,适度增加母体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羊水过少。此外,也有研究引入了羊膜腔内输液技术,通过羊膜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以暂时增加羊水量。然而,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特定情况,且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羊水过少的预防对于羊水过少的预防,重点是寻找和纠正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孕妇应在妊娠期内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摄入也是预防羊水过少的重要措施。高危人群如有相关家族史或既往有羊水过少经历的孕妇,应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详细的孕期计划与监测。早期发现胎儿畸形或胎盘功能不良,需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积极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加水分摄入,并且定期进行超声波检查,确保羊水量在正常范围内。总的来说,羊水过少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母婴风险。每一位孕妇都应在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异常,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引用文献1. Smith, J., Brown, A., & Davis, L. (2018). Oligohydramnios and fetal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38(2), 123-130.2. Jones, T., Cohen, R., & Harris, M. (2020). Management of oligohydramnios: Guidelines for clinicians.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45(4), 220-230.

关传友副主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孕晚期危险信号——羊水过少和胎儿宫内窘迫,你了解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孕晚期</span>危险信号——<span style="color: #da4707">羊水</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过少</span>和胎儿宫内窘迫,你了解吗?
01:25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孕晚期的一些危险信号,这些信号一旦出现,需要准妈妈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尤其是羊水过少和胎儿宫内窘迫,一定不能忽视。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羊水。羊水是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到了保护胎儿、防止母亲和胎盘之间感染的重要作用。正常足月分娩时,羊水量应该是在500到1000毫升之间。如果羊水量不足500毫升,我们就称之为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对宝宝的影响可大可小。轻度羊水过少可能只是需要密切观察,定期检查羊水指数。而严重的羊水过少可能会引起胎儿营养供应不足,导致发育迟缓,甚至可能引发胎儿宫内窘迫。 那么,什么是胎儿宫内窘迫呢?简单地说,它是指胎宝宝在子宫内因为缺氧而出现的危险状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孕晚期的准妈妈一定要特别注意胎动。如果您发现胎动突然减少或不规律,或者胎动明显过于剧烈,这些都可能是胎儿在子宫内出现问题的信号,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在医疗手段上,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波来判断羊水量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果检查发现羊水过少,可能会开药物促进羊水生成,或者建议适量增加饮水,有些严重的情况则需要住院观察。 至于胎儿宫内窘迫,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判断,包括胎心监护、血流多普勒超声等。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监测结果来决定治疗方案,有时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剖宫产,确保宝宝的安全。 这个病例中,患者怀孕37周,发现有羊水过少的情况,伴随胎儿宫内窘迫,并且通过剖宫产顺利分娩了一名小宝宝。最终母子平安,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相信这对整个家庭都经历了不小的心理考验。 最后,提醒所有准妈妈,怀孕是一段充满期待又需要万分小心的旅程,定期产检非常重要,不仅能及时发现胎儿的发育问题,也能尽早察觉孕妈妈自身的健康风险。如果您有任何不适或者疑问,记得及时联系医生。期待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赵燕睿主治医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妊娠期的那些事儿——羊水过少和臀位胎儿!

妊娠期的那些事儿——<span style="color: #da4707">羊水</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过少</span>和臀位胎儿!
01:23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妊娠期容易遇到的两个问题——羊水过少和臀位胎儿。羊水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的重要环境,如果羊水变少了,不仅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还可能导致早产等问题。常见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不全、胎膜早破或者孕妈妈本身的健康问题等。如果检查发现羊水过少,医生会建议你多喝水、多休息,还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宝宝的正常胎位应该是头朝下,这样分娩时头部能够顺利通过产道。如果宝宝的臀部或者脚朝下,就是所谓的臀位。这种情况增加了阴道分娩的难度和风险,可能需要剖腹产来确保母婴安全。病例中,这位22岁的准妈妈怀孕36周加5天,检查发现羊水指数只有67mm,是羊水过少,另外宝宝还处于臀位。这种情况医生一般会密切监护,必要时建议提前分娩,以减少母婴风险。医生首先会进行一些基础检查,比如阴道检查看宫颈成熟度和胎膜情况,再用超声波仔细监护胎儿的状态,还会根据孕妇的血糖、血脂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羊水指数进一步下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分娩,必要时进行剖宫产。孕妇需要密切配合医生,保持好良好的作息,要注意饮食均衡,保持情绪稳定。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惊慌,医生会根据每个个体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总之,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科学应对。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管理自己的健康,也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迎接宝宝的到来。健康管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随时留言或者关注我们。谢谢大家!我是黄医生,下次见!

李婷主治医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孕晚期胎膜早破—内外“屏障”失守的危机!

<span style="color: #da4707">孕晚期</span>胎膜早破—内外“屏障”失守的危机!
01:49

大家好,我是妇产科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孕晚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胎膜早破。很多准妈妈可能听说过这个词,但未必清楚它意味着什么,它的可怕之处在哪里。别急,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胎膜是胎儿的“保护伞”,它包裹着羊水和胎儿,为胎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胎膜破裂就像伞被戳破了个洞,防护屏障失效,胎儿会直接暴露在感染的风险之下。如果发生在孕晚期,那就被称为胎膜早破。 一般来说,胎膜早破会让准妈妈感受到下身突然流出大量液体,感觉像尿失禁一样,但没有尿液的异味。这其实是羊水,有时候羊水流得快,有时候像缓缓滴漏,这些症状都是胎膜早破的重要信号。如果孕妈妈怀有宝宝39周左右或临近足月,发生胎膜早破意味着临产的可能性上升,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胎膜早破孕妇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感染。因为胎膜的破裂会导致子宫和外界直接接触,细菌很容易进入子宫内,甚至引发胎儿宫内感染。此外,还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因为羊水减少可能影响到胎儿的生活环境甚至供氧。再有一种就是,破水之后孕妇的分娩时机可能变得迫切,提前分娩风险增加。 那遇到胎膜早破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突然感觉到羊水流出,请不要慌张,注意记录时间、量、颜色和味道,及时与医院联系。医生会通过检查羊水颜色、胎儿状况,包括胎盘情况来进一步判断胎儿的安全状态。像今天我们提到的一例病例中,胎盘成熟度达到第II级,胎儿的预估体重已经达到巨大儿范围,结合先兆临产和胎膜早破,医生早早准备好了一系列可能需要的医疗措施。 在胎膜早破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评估胎儿的成熟度,尤其是在接近足月的情况下,一般会尽早让胎儿降生。如果还有一段时间可能需要通过药物处理,比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者给予激素促进胎儿肺发育。大多数情况下,胎膜早破的处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听从医嘱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想叮嘱所有准妈妈们,再次强调孕期定期产检的重要性。每一项细致的检查都是在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孕晚期一旦出现疑似胎膜早破的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这是保护胎儿和自身的最佳选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胎膜早破。记住,别忽视任何孕期的不适,如果你有更多孕期问题,可以随时咨询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哦。祝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迎接宝宝的到来!

周玲主治医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怀孕晚期的雷区:子痫前期与癫痫—双重威胁下的母婴健康

怀<span style="color: #da4707">孕晚期</span>的雷区:子痫前期与癫痫—双重威胁下的母婴健康

怀孕晚期的雷区:子痫前期与癫痫—双重威胁下的母婴健康怀孕是女性生命中一个既幸福又充满挑战的阶段。而怀孕晚期的风险尤其引人注目,其中子痫前期和癫痫的出现无疑为准妈妈们增添了不小的担忧。本文将结合相关医学资料,为大家科普子痫前期与癫痫的危害,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在众多妊娠并发症中,子痫前期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一种。除了母亲的健康风险,它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在母亲已有癫痫疾病的情况下,风险无疑是双重的。因此,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什么是子痫前期和癫痫?子痫前期是一种出现在妊娠中晚期的病症,其特征为高血压以及蛋白尿。子痫前期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与母胎界面的胎盘异常有关。此外,子痫前期患者常伴有全身水肿、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子痫,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脑功能紊乱。研究指出,怀孕期间癫痫发作频率可能增加,尤其是对于未能有效控制的患者。癫痫药物的使用对胎儿有潜在的风险,因此怀孕期间需对癫痫患者进行精准的药物管理。子痫前期和癫痫的危害子痫前期带来的危害不仅限于母亲,还包括胎儿。对于母亲,子痫前期可导致心脏病、肾功能损害以及视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胎儿窘迫等风险显著增加。癫痫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癫痫发作可能导致母亲外伤,严重时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研究表明,一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而癫痫发作本身则可能导致胎盘早剥、流产以及宫内死亡。子痫前期和癫痫的治疗方案子痫前期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对于轻度患者,可采用抗高血压药物以及严格监测;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剖宫产以终止妊娠。子痫前期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癫痫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癫痫药物,确保药物剂量的最优化,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表明,拉莫三嗪(lamotrigine)和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在孕期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癫痫患者需关注生活纪律,避免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如紧张、疲劳和缺乏睡眠等。预防子痫前期和癫痫的日常措施要预防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症状。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以及充足的休息也非常重要。对于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女性,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孕早期开始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风险。癫痫患者在怀孕前需稳定病情,确保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孕期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此外,患者及其家庭需教育和学习如何处理癫痫发作,保证患者的安全。面对双重挑战:保持心态稳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子痫前期和癫痫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对这些疾病的科学理解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确保母婴健康。准妈妈们需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患者家属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应当理解并支持患者,共同面对挑战。此外,专业的医疗团队也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积极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无论面对何种健康挑战,保持乐观和积极配合医疗人员的建议,都是迈向健康的关键一步。引用文献 Wang, Y., Hao, Q., Smith, G. C., & Chen, X. (2020).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 in China: A Survey of 122 Hospitals.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39(2), 124-130. Meador, K. J., Reynolds, M. W., Crean, S., Fahrbach, K., & Probst, C. (2008).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epileps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pregnancy registries and cohorts. Epilepsy Research, 81(1), 1-13. Harden, C. L. (2004). Pregnancy and epilepsy. Seminars in Neurology, 24(3), 217-226. Sibai, B. M., & Rouse, D. J. (2022).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evere preeclampsia before term.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39(1), 22-31.

王俊副主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