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4个
视频

外耳道炎别大意!

<span style="color: #da4707">外耳道</span>炎别大意!
02:45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小问题,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大麻烦——外耳道炎。有没有过双耳奇痒难耐的时候?甚至用手指掏耳朵也无法缓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但你知道这可能是外耳道炎的信号吗?外耳道炎,其实就是我们耳朵外部的皮肤被感染或发炎了,常常是因为外耳道进水、掏耳朵过度或者使用不干净的耳塞等问题。像是这些不良习惯,都会给细菌、病毒甚至真菌打开一个大门,让它们趁虚而入。这个病例中,患者是一位45岁的朋友,最近一个月里一直觉得双耳奇痒,但没有耳流脓、耳闷、耳聋以及眩晕的症状。在我们的检查中,发现他的外耳道口略微充血,还有一些脱屑和结痂的现象,但鼓膜是正常的。最终确诊为外耳道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建议使用一些抗菌的滴耳液,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以及消炎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滴耳。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耳道进水,也不要随便掏耳朵了。如果耳朵痒得难受,可以使用消毒后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除了用药和注意护理,保持耳道卫生也非常重要。有些朋友喜欢用棉签或耳勺频繁掏耳朵,其实这是一个坏习惯。耳朵本身是有自洁功能的,过度清理反倒破坏了耳道的保护屏障,让细菌更容易“趁虚而入”。还有,不要让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游泳后记得用干毛巾擦干耳朵,勤换耳塞或耳机的耳套,保持它们的清洁。此外,如果有必要,尽早就医,不要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处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对外耳道炎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一一解答。记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次见!

肖汉琼副主任医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带状疱疹的纠缠——如何战胜它!

<span style="color: #da4707">带状疱疹</span>的纠缠——如何战胜它!
03:0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让不少人困扰的问题——带状疱疹。或许你听说过这种疾病,但你知道它有多么痛苦吗?今天我会带大家了解一下它的神秘面纱。 带状疱疹其实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你小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潜伏在身体里面了。当你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趁虚而入,表现为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会在一个特定的皮肤区域出现红斑、水疱,甚至出现剧烈的神经痛。 我们今天分享一位31岁的男性患者的故事。他来自江苏无锡,最近几天左侧肩背部及上肢突然感到阵发性刺痛,并伴有水肿性红斑和水疱。他来到医院时,医生诊断他患有带状疱疹,同时伴有神经痛。显然,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到他的皮肤,还让他感到非常痛苦。 带状疱疹的治疗需要多方面入手。从药物上来说,医生会给患者开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泛昔洛韦片,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另外,还会使用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功能,帮助减轻神经痛的症状。对于皮肤上的水疱,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能起到消炎和止痒的作用。 支持疗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摄入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对抗病毒。患者应尽量避免触碰和抓挠患处,以防感染和进一步的皮肤损害。 大家或许会担心,带状疱疹会不会传染给别人?一般来说,具有免疫功能完整的人群是不会被传染的,但对于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孕妇和婴幼儿,还是需要多加注意。 那么,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呢?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作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对于有条件的人,可以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有类似的症状,记得及时就医,不要拖延。带状疱疹虽然痛苦,但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是可以战胜的。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王妮住院医师|江阴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外耳道湿疹:从困扰到康复的科学之路

<span style="color: #da4707">外耳道</span>湿疹:从困扰到康复的科学之路

外耳道湿疹:从困扰到康复的科学之路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疾病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外耳道湿疹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道内的皮肤红肿、脱屑、以及瘙痒难耐。尽管这种疾病通常不危及生命,但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症状可能会反复甚至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围绕外耳道湿疹的分类、诊断、分期、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阅读本文,您将对外耳道湿疹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和自我维护。外耳道湿疹有哪些分类?外耳道湿疹根据其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类型,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首先,从病因来看,外耳道湿疹主要分为原发性湿疹和继发性湿疹。原发性湿疹是指没有明确外部刺激源的湿疹,通常与遗传、体质、免疫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继发性湿疹则通常由于外部刺激如感染、过敏等诱发。其次,从病理生理角度出发,外耳道湿疹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免疫失调。湿疹患者往往会发现其免疫系统对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表现出过度的反应,这一点与过敏非常相似。最后,从临床表现来看,外耳道湿疹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可表现为红肿、水疱和渗出,亚急性湿疹则常见脱屑、痂皮,而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等。了解外耳道湿疹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痛。如何诊断外耳道湿疹?诊断外耳道湿疹需要综合临床信息、辅助检查结果及医生的经验,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过敏史、家族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的原因及类型。接下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耳部体格检查。外耳道湿疹的典型体征是外耳道皮肤的红肿、脱屑及瘙痒。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还可能看到渗出物或继发感染的迹象,如脓液。辅助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有继发感染。此外,针对过敏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特定过敏源。最后,医生会综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诊断标准作出最终诊断。相关文献表明,准确的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避免误诊和滥用药物。外耳道湿疹的分期与评估是怎样的?外耳道湿疹的分期是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来进行的,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都至关重要。急性期:在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道的明显红肿、水疱、渗出等炎症反应,伴有剧烈的瘙痒。这一阶段往往是患者症状最为明显和痛苦的时候。亚急性期:随着治疗的进行或免疫反应的自行减弱,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患者仍可能有轻度的脱屑和中等程度的瘙痒。此时要特别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慢性期:如果湿疹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患者耳道皮肤可能会出现肥厚、色素沉着等慢性病变,这时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慢性期的治疗要求较高,需要长期维持疗效,防止再度复发。分期评估是治疗方案制定的前提。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情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健康。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及生活习惯调整等几个方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药物及抗生素。抗组胺药主要用于减轻瘙痒,类固醇药物则用于减少炎症反应。而在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则尤为重要。中医治疗在外耳道湿疹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能够从根本上调节体质,缓解症状。例如,苦参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丹皮酚软膏则可外用以减轻局部症状。此外,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管理外耳道湿疹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过敏的耳部护理产品,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搔抓耳朵。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增强免疫力。综合以上治疗手段,外耳道湿疹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应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以监控病情变化。应如何处理外耳道湿疹的常见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和疾病本身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正确处理,是实现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首先,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患者可根据医嘱调整服药时间以减少这些影响。类固醇药物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副作用,患者应定期复诊,听取医生的调整建议。中医药物一般副作用较少,但也不可忽视。比如,有些患者服用苦参胶囊后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此时应减量或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此外,外用丹皮酚软膏时应注意局部皮肤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应保持耳道卫生,避免用力搔抓耳朵,以防引起继发感染。如果出现耳道分泌物增多、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综上所述,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医疗团队与患者的密切配合。通过合理的药物使用和细致的护理,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将更加安全和高效。总结要点:外耳道湿疹虽非致命疾病,但其反复发作及症状的困扰需引起重视。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和正确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您能对外耳道湿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张竞飞主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带状疱疹并非小事,了解它预防它!

<span style="color: #da4707">带状疱疹</span>并非小事,了解它预防它!

带状疱疹并非小事,了解它预防它!带状疱疹,也被称为“缠腰龙”或“蛇盘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疾病。虽然我们可能听说过这个病,但了解它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对大家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本文将详细介绍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种疾病。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泡,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它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尽管带状疱疹本身不是致命的,但其引发的疼痛感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带状疱疹的症状和危害带状疱疹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烧灼感、刺痛或麻木。这些初期的症状往往不会引起严重的不适,很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斑,随后逐渐形成水泡,水泡排列呈带状分布,且通常只出现在身体的一侧。带状疱疹最令人困扰的就是它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往往是剧烈而难以忍受的。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皮肤和神经系统更为脆弱,带状疱疹所引发的疼痛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多年之久。此外,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脸部,尤其是眼睛附近,还可能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带状疱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加速恢复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最好在带状疱疹出现72小时内使用,以获得最佳疗效。除了抗病毒药物,医生可能还会开具镇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例如,普瑞巴林口服溶液和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是常见的止痛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神经痛。此外,甲钴胺片剂和加巴喷丁胶囊也是常用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对于由于带状疱疹带来的长期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医生会推荐长期使用镇痛药和神经保护剂。同时,物理疗法如针灸、生物反馈和切断痛觉神经传递的手术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带状疱疹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接种疫苗。目前,带状疱疹疫苗在许多国家已被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个人都应该咨询医生,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此外,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充足的休息,都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潮湿的环境。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如果家里有已患带状疱疹的成员,要注意隔离接触,避免病毒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小孩和免疫力较低的老人。此外,还需注意精神健康和心理调适。长期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带状疱疹的风险。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心情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降低患病的概率。治疗现状与未来展望目前,医学界对带状疱疹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疗法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例如,运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治疗手段,直接针对病毒进行精确攻击。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法面世,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对于患者来说,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战胜带状疱疹的关键。面对疾病,不要恐慌,应该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家属的支持和关爱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家属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带状疱疹虽不可怕,但我们需要提高对它的重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远离带状疱疹的困扰。

刘然住院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