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135个
视频

骶尾部竟如此危险!家中老人一定要警惕!

骶尾部<span style="color: #da4707">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疮</span>竟如此危险!家中老人一定要警惕!
01:29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医生讲解员!压疮,一个听起来可能离我们遥远的医学名词,但在卧床患者中却非常常见。今天我们来说一位69岁老先生的案例,他因为卧床一个多月,导致骶尾部出现压疮而住院治疗。 什么是压疮呢?压疮是因为长期受压,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和组织缺氧坏死所导致的溃疡性病变。长期卧床的患者,像骶尾部、坐骨部这些压力集中的地方特别容易出现压疮。如果卫生管理不到位,还容易发生感染,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后果可能威胁到生命健康。 之所以要重视,是因为压疮并非只是“皮肤破了”那么简单。压力、摩擦、剪切力等都会导致组织持续性受损,有时从表面看只是皮肤有一点破损,但深入检查时可能已经波及到更深层的组织和肌肉,甚至骨骼都可能受影响。 那么怎样预防压疮呢?其实挺简单,换位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卧床患者一定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通常护士或家属需要每两小时给病人调整一次姿势。此外,使用一些减压设备,比如气垫床、海绵垫,可以帮助分散压力。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皮肤护理。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保护性的药膏或敷料,减少摩擦和损伤的机会。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红肿或表皮破损,一定要尽早就医,可以通过换药、清创,甚至手术修复的方式来治疗。 压疮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压力,长期卧床的患者往往也伴随心理上的抑郁或焦虑。作为家属,我们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给他们更多支持和陪伴。保持营养摄入充分,吃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帮助促进伤口愈合。 最后提醒大家,家里有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检查他们的皮肤状态,如果发现问题不要害怕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压疮虽然常见,但早期发现、科学护理就可以很好地控制! 关爱身边卧床的老人,科学护理,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今天的科普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健康平安!

高兵主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如何科学控,远离并发症?

如何科学控<span style="color: #da4707">压</span>,远离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注意啦!如何科学控压,远离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成为了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高血压不仅让生活质量下降,如果控制不当,还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依旧存在误区,或者忽视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高血压,从疾病的危害、治疗到预防方法,帮您科学管理血压,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高血压背后的秘密——居然这么伤身!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大。而这种过大的压力会对血管造成持续损害,逐渐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这也让人容易忽视它的潜在危害。要知道,高血压随时间发展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呢?首先,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过高会使动脉内壁受损,引发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当血压危象发生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对脑血管的攻击也非常可怕。高血压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头号诱因,这其中既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也包括更危险的出血性脑卒中。无论哪种情况,轻者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智力障碍,重者则可能危及生命。除此之外,高血压还会伤害肾脏,引发高血压性肾病。肾脏是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长期受损,会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最终走向尿毒症。高血压还会引发眼底病变,导致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失明。科学治疗高血压——精准用药才能有的放矢!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愈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通过科学治疗完全可以实现长期良好的血压控制。治疗高血压的核心方法是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者相辅相成。在药物治疗方面,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利尿剂等。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药物方案。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一药物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压效果,因此联合用药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常见策略。同时,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样重要。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金科玉律”。摄入过量的钠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此外,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摄入,同时补充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低脂乳制品),可以更好地辅助血压管理。预防高血压从今天开始——别让坏习惯控制了你的健康!高血压的危害如此之大,预防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高血压的发生往往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首先,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因此每位中老年朋友都应重视自己的体重,BMI(体质指数)最好保持在18.5~23.9之间。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预防体重增加。其次,管理好情绪非常重要。长期处于压力、焦虑和抑郁状态中,会刺激身体内分泌激素紊乱,从而造成血压波动。中老年朋友可以尝试通过进行一些兴趣活动,如绘画、书法,或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另外,戒烟戒酒是高血压预防的重中之重。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是血管的杀手,它们会损害血管内皮,使血压升高。因此,想要远离高血压,烟酒必须要彻底说再见。最后,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手段。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压监测,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如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至少每半年或每季度测量一次。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来控压的科技蓝图——突破在即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手段也将更精确化和个性化。近年来,基因检测正在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通过检测高血压相关基因,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也让血压监测变得更加方便。未来,通过智能手表、血压手环等设备,人们可以随时获得高精度的血压数据,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进行治疗调整。而植入式血压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或许会彻底颠覆高血压的诊疗方式。当然,面临长期的疾病管理压力,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让焦虑代替了理性。规范治疗、配合医生的建议,再加上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患者都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对于家属来说,同样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因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也利于血压的稳定。总而言之,高血压并不是不可控的“定时炸弹”。通过科学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的心态,您完全可以和高血压“和平共处”,尽享晚年乐趣。不论您是不是高血压患者,从此刻开始调整生活方式,让健康从每一个小习惯做起!

陆卫英主治医师|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