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08个
视频

腹痛腹胀别忽视——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span style="color: #da4707">腹痛</span>腹胀别忽视——警惕<span style="color: #da4707">功能性</span>消化不良!
01:27

屏幕左侧飘出动态标题,医生穿着白大褂面对镜头微笑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很多人都会遇到的腹痛腹胀问题。有位48岁的女士连续十几天出现上腹痛、肚子胀还总打嗝,吃不下也睡不好,这些症状其实都在提醒我们——胃肠可能出问题了。镜头切换成3D动态消化系统示意图,医生手持指示棒指向胃部区域像这种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功能性消化不良。咱们的胃肠就像橡皮管,当它的收缩节律被打乱时,食物不能顺利往下走,就会在胃里发酵产生气体,这就是胀气打嗝的根源。画面转为药物3D模型特写,医生做出"暂停"手势治疗这类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处方里的匹维溴铵是胃肠道的"交警",专门调节肠道运动节律;雷贝拉唑就像给胃穿防护服,减少胃酸刺激;丁草胃痛颗粒则是中药调理的好帮手。镜头回到医生近景,背景变为温馨的厨房场景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腹胀超过两周,或者出现呕吐、便血、体重下降,必须及时就医。日常养护记住"三要三不要":要细嚼慢咽,要定时定量,要保持好心情;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饭后躺平,不要乱吃止痛药。画面出现动画版膳食金字塔,医生竖起大拇指建议容易腹胀的朋友试试"低FODMAP饮食",暂时避开豆类、洋葱、牛奶这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可以把一日三餐改成五到六顿小餐,吃饭时专心些别说话,这些小改变都能让胃肠更舒服。最后镜头拉远,医生站在写有"胃肠健康自测二维码"的背景板前挥手如果最近你也经常觉得吃完饭肚子胀得像气球,或者莫名奇妙打嗝反酸,可以把症状记录下来带给消化科医生看看。早发现早调理,别让胃肠小情绪变成大问题!

杨瀚副主任医师|仁寿县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及慢性胃炎的诊断与管理

<span style="color: #da4707">功能性</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腹痛</span>综合征及慢性胃炎的诊断与管理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及慢性胃炎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反复的腹痛,但并不伴有可见的器质性病变。慢性胃炎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往往与感染、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胃、肠道、胰腺等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与慢性胃炎的共存,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特征,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有什么不同?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腹痛,但找不到器质性的原因。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胃肠道的运动异常和感觉过敏所引起的。慢性胃炎则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酒精、吸烟及饮食习惯不良等。由此可见,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在病因和病理生理上都有显著区别。然而,两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重叠之处,都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区分这两种疾病需要依赖于精准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需要指出的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虽然痛感明显,但并不伴有严重的潜在器质性病变,而慢性胃炎则可以通过胃镜等手段观测到胃黏膜的炎症变化。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是怎样诊断的?诊断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主要是排除其他导致腹痛的器质性疾病。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胰腺酶等生化检查,结合医疗影像学手段,如腹部CT、腹部超声等,排除严重的疾病。慢性胃炎的诊断较为直接,通常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胃黏膜的炎症变化。此外,幽门螺杆菌检测也是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诊断经常依赖于罗马IV标准,该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症状特征进行诊断。而慢性胃炎则更依赖于胃镜下的直接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文献显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急诊科和消化内科非常高,这表明了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同时,美国胃肠病学会的指南建议,对于疑似慢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测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的分期与评估?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分期以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为基础。轻度患者可能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腹痛,而重度患者则表现为持续性的严重腹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胃炎的分期则依赖于胃镜下黏膜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另外,慢性胃炎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的治疗方式详解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常用药物有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胃肠解痉药物。此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改善患者的症状也有显著效果。慢性胃炎则需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若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需进行抗菌治疗。其他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减轻胃酸分泌,缓解胃黏膜炎症。不良反应相关处理无论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还是慢性胃炎,药物治疗都有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能导致嗜睡、口干等副作用,而胃肠解痉药物可能导致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对于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常用的PPI,可能导致长期使用者出现维生素B12缺乏、骨折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要点:科学管理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和慢性胃炎需要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复发机会。患者自身的管理也同样重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长期管理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安红梅住院医师|南充市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功能性腹泻——轻松管理你的肠胃健康!

<span style="color: #da4707">功能性</span>腹泻——轻松管理你的肠胃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肠胃问题是许多人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麻烦,而功能性腹泻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关于功能性腹泻的方方面面,包括病因、危害、治疗方式和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肠胃健康。无论您是否曾经经历过这一困扰,相信本文都会对您有所帮助。功能性腹泻主要是一种表现为慢性的腹痛、腹泻和排便异常,但缺乏有机病变的肠道功能障碍。它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部分,往往与日常饮食习惯、心理状态以及肠道菌群失衡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尽管这种疾病并不危及生命,但它确实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功能性腹泻的可能原因功能性腹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一疾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糖饮食、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以及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诱发腹泻 [1]。2.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因素与功能性腹泻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会通过神经-肠道轴影响肠道功能 [2]。3. **肠道菌群失衡**:健康的肠道菌群对于肠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功能就会出现紊乱 [3]。功能性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涉及肠道动力学的改变、肠道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以及肠道神经递质的异常等,而这些复杂的机制可能有赖于多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功能性腹泻的治疗方案对于患有功能性腹泻的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以及心理治疗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程度进行个体化的调整。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益生菌、抗腹泻药物以及肠道调节药物等。例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被广泛用于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症状 [4]。2. **饮食管理**:避免高脂肪、高糖以及辛辣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等有助于缓解症状。3.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对缓解心理压力和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 [5]。功能性腹泻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功能性腹泻的发生,高危人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健康饮食**: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和辛辣食物,规律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2. **管理心理压力**:学会放松和减压,通过运动、爱好和社交活动来缓解生活中的压力。3.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多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食品等,或者通过益生菌补充剂改善肠道健康 [6]。综上所述,功能性腹泻虽然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但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管理。及时就医、合理用药以及健康生活习惯都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重拾健康生活。未来展望:功能性腹泻的前沿研究与心态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功能性腹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基因检测、个性化医学以及肠道菌群移植等技术可能为功能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了解自己的疾病特点,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对于家属来说,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规避诱发因素,共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类挑战。引用文献王小丽,陈建平.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饮食管理.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8, 26(5): 340-343.张伟, 李敏. 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腹泻中的作用. 中国心理健康杂志, 2019, 33(2): 125-128.李静, 刘红. 肠道菌群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37(4): 246-249.张明, 杨超. 益生菌在功能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9, 24(3): 287-290.王芳, 马云. 心理治疗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心理卫生杂志, 2018, 31(3): 187-189.刘磊, 王辉. 肠道菌群失衡与功能性腹泻的预防.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6): 340-343.

余波副主任医师|大英县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