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311个
视频

失眠三十年竟然还能缓解!新方法大揭秘!

失眠三<span style="color: #da4707">十年</span>竟然还能缓解!新方法大揭秘!
04:14

大家好,我是XX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失眠的问题。或许你正在经历每晚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煎熬,也可能你有家人朋友深受失眠困扰。失眠不仅让人心力交瘁,还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今天的病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患者持续失眠30余年,最近的半年病情加重。大家可能很好奇,为啥失眠能够困扰人这么久?失眠的形成和持续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生物钟紊乱、甚至某些药物的使用或者身体内部的疾病问题。 这位患者早些年就已经尝试用药物,比如氯硝西泮来改善睡眠,但长期用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药物可以短时间缓解症状,但如果不能结合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的改善,失眠很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这次治疗中,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技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疗法。听名字可能会觉得有点高科技或者复杂,但其实它的操作目的很单纯,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暂时减弱某些神经的过度活跃,帮助身体进入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对于一些顽固的失眠患者,尤其是已经尝试多种方法效果不佳的,神经阻滞可能是一条新的救命稻草。 我们使用了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这些药物在医学操作中非常成熟且安全。通过精确的超声引导,这些药物能准确作用于目标神经,整个过程中患者基本不会感到特殊的疼痛或不适。我们还使用了一些辅助工具,比如一次性麻醉穿刺包,这更大程度保障了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那可能有人会问了,这种方法能永久解决失眠吗?答案是,效果因人而异。神经阻滞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失眠症状,尤其对压力型的神经紧张有显著帮助,但解决失眠不仅仅需要医疗手段配合,日常生活的调节也是关键。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定固定的睡眠前仪式,有助于心理和生理同步进入睡眠状态。 除了技术和药物,我们也推荐这类患者寻求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很多患者长年累月的失眠,不光是身体疲惫,心理负担更是一座大山。适当的心理疏导、放松训练或者音乐疗法,都是宝贵的辅助手段。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失眠朋友们一点启发!如果你也有或认识这样长期失眠的人,不要犹豫,赶紧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治疗总有希望,相信健康就在前方!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王勇主治医师|宜兴市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胃部隐痛十年,可能是慢性胃炎在作祟,别忽视它!

胃部隐痛<span style="color: #da4707">十年</span>,可能是慢性胃炎在作祟,别忽视它!

59岁的老张最近十年来一直备受上腹部隐痛的困扰,但一直未能引起重视。直到最近症状加重,才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被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本篇文章将带您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慢性胃炎:隐痛背后的真相慢性胃炎是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药物滥用、长期精神压力等。长期饮酒、吸烟、暴饮暴食、食用过多辛辣食物都是诱发因素。老张长时间的上腹部隐痛,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生活方式因素积累造成的。根据《中国慢性胃炎诊断与治疗指南》,慢性胃炎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化学因素引起的胃炎[1]。这些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其发病机制和表现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治疗。慢性胃炎:明明有症状,为何拖到今天?慢性胃炎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使得很多人没能重视并及早就诊。其实,有研究指出,长期胃黏膜的炎症会导致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生,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2]。据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居世界前列,而胃癌的发生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黏膜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慢性胃炎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可能逐步演变为胃溃疡甚至胃癌,危及生命健康[3]。面对慢性胃炎:科学治疗是关键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消除病因、促进胃黏膜修复为目标。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根除该菌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常用的药物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联合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4]。 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部不适感,促进胃黏膜修复[5]。 保护胃黏膜:硫糖铝、铋剂等药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促进愈合[6]。如何预防慢性胃炎:从生活细节做起预防慢性胃炎,应从调节生活方式入手: 饮食调节: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和高纤维食物。规律饮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风险。节制酒精,戒烟是保护胃黏膜的有效措施[7]。 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压力:长期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都是胃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通过适当的运动、社交活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式放松心情,对胃部健康大有裨益[8]。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家族史或长期胃部不适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胃黏膜的异常变化并予以处理。慢性胃炎不容忽视。老张的情况提醒我们,胃部的任何不适都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诊断,科学治疗,积极预防,是保障胃健康的关键。愿每位读者都能拥有健康的胃,远离慢性胃炎的困扰。总之,面对慢性胃炎,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早发现、早治疗,不让小病拖成大病。而且,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都是预防胃病的有效措施。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照顾胃就是在关爱我们的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慢性胃炎诊断与治疗指南》, 陈树东, 2015年, 中华医学会. 《胃黏膜肠化生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王磊, 2018年,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慢性胃炎与胃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敏, 2019年, 中国肿瘤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新进展》, 李明, 2021年, 中华消化杂志. 《质子泵抑制剂在胃酸抑制中的应用》, 王阳, 2017年,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 《胃黏膜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洋, 2016年, 药物研究. 《吸烟饮酒与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李红, 2019年, 中华预防医学. 《心理因素对胃病影响的研究》, 张丽, 2020年, 心理学报.

王晓燕副主任医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