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个
视频

中年人要警惕!食管癌与高血压连锁威胁!

<span style="color: #da4707">中年人</span>要警惕!食管癌与高血压连锁威胁!
02:46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医学科普时间。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老生常谈又被忽视的问题——食管癌和高血压。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位68岁的患者,她确诊为食管胸中段癌,同时还有高血压的病史。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病,其实在某些情况下会互相影响,一起加重病情。食管癌,这个词听上去就让人毛骨悚然。我们的食管是连接嘴巴和胃的通道,简单来说,就是让你吃进去的东西能顺利到达胃的地方。因此,一旦食管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吃饭,还可能威胁到生命。这位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她的食管中下段局限性不规则增厚,也就是说食管部分区域变厚了,还不规则。这让医生们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肿瘤性病变。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会建议进行病理检查。在这位患者的CT影像中,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异常,比如右肺出现了数个微小结节,两肺门结构虽然没有明显异常,但右肺却有小结节,这时我们通常建议进行随诊,观察这些小结节会不会发展。这也再次提醒大家,定期体检真的非常重要。另一个要提醒的是高血压。说到高血压,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老年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位患者除了食管癌外,长期的高血压也一直在影响她的健康。高血压会影响心脏、血管,甚至是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还有一个发现是双侧基底节区见小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不清,医生怀疑可能是梗塞灶,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症状,会非常危险,因此也要请患者进行增强扫描以进一步确诊。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包括鼻饲营养支持、注射用药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药物支持,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比如使用地佐辛注射液来止痛,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来护肝等。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有高血压史的朋友,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因为高血压会为很多疾病埋下隐患。希望大家注意身体,小病早治,远离大病。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医学健康知识,请记得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嵇建副主任医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中年人高危信号,不容忽视

<span style="color: #da4707">中年人</span>高危信号,不容忽视

脑梗死,即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通常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引起的。虽然往往被认为是老年人的疾病,但实际上中年人甚至更年轻的人群中,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而脑梗死一旦发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脑梗死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当动脉壁的脂质物质堆积增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完全堵塞,血液无法正常流过,从而诱发脑梗死。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此外,心脏病(如房颤、心肌梗死)引发的左心房内血栓向脑部移动,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也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此外,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脑梗死风险增加50%[1]。脑梗死的症状及危害脑梗死的症状可能因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最典型的表现包括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的无力或麻木,尤其是身体的一侧;突然的视觉丧失或视力模糊;说话困难或理解语言障碍;行走困难、失去协调和平衡;以及突发的严重头痛,可能伴有呕吐。这些症状常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是脑梗死的急性期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4.5小时”内进行治疗。脑梗死不仅造成即刻的功能障碍,还可能带来长期的严重后果。约30%-50%的脑梗死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的康复治疗需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患者心理压力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常伴随而来。研究显示,脑梗死后一年的死亡率高达20%[2]。因此,早期识别脑梗死的症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首先是要尽早恢复脑部的血流供应,目前常用的急性期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在症状发作后的4.5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供应。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残疾发生率。机械取栓治疗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术,将导管插入闭塞的血管,机械取出血栓,恢复血流。这种治疗方式对症状发作时间较长的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除了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疗,还应采取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长期治疗,预防再发。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调整生活习惯,综合治疗。脑梗死的预防措施预防脑梗死,尤其是高危人群,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高血脂患者应限脂饮食,服用调脂药物。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戒烟6个月后,吸烟对脑梗死的危害将显著减轻[3]。此外,要注意饮食结构,少吃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等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食品。每日应保持适度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过度紧张和压力,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对于已经有过脑梗死病史的患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除了坚持服药和定期复诊外,还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少摄入高热量食物。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心血管健康状况。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和疾病预防意识。未来医学技术对脑梗死治疗的展望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脑梗死的治疗将有更多可探索的方向。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移植健康的干细胞,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初步成效。未来有望在人类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基因治疗也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修复或更替致病基因,改善病理状态。对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尽管脑梗死可能带来一时的痛苦,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康复,许多患者都能较好地恢复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陪伴其度过康复期。作为患者自身,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为健康生活而努力。引用文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Internet]. Geneva: WHO; 2021 [cited 2023 Sep 1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s) Mozaffarian D, Benjamin EJ, Go AS,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6;133(4):447-454.Pan A, Wang Y, Talaei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cessation and stroke incidence in Chinese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AMA Neurol. 2017;74(10):1238-1245.

冯杰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